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7881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用于提供输出电压的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相连,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降压同时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降压的双向降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相连,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升压同时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升压的双向升压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复用每个元器件的功能,可以实现双向升降压变换,而且具有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器件数量少,控制容易,功率电路成本较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变换
,特别是涉及直流变换电路
,具体为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
技术介绍
在分布直流发电与储电领域,需要采用大量的蓄电池组。蓄电池的额定输出电压有高有低,储存能量有多有少。为此需要合适的电力电子变换器作为接口电路,实现在不同电压等级的蓄电池之间的能量交换。这样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应该具有四象限工作能力,即需要设计为双向均可升降压型DC-DC变换器。这样的DC-DC变换器包括电气隔离型和非电气隔离型,各有优缺点。经过对蓄电池充放电领域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资料检索,在所采用的变换电路中,大部分不具备双向可升降压能力,为此需要对此给予改进,以便扩展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变换电路不具备双向可升降压的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所述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用于提供输出电压的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相连,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降压同时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降压的双向降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相连,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升压同时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升压的双向升压模块。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双向降压模块包括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降压的第一方向降压单元,所述第一方向降压单元包括:第一方向降压充电子单元,由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第一端之间的导线上的第一场效晶体管,滤波电感和第三场效晶体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第二端之间的导线上的分流电阻组成的环路形成;第一方向降压续流子单元,由所述滤波电感,所述第三场效晶体管,所述第二蓄电池,所述分流电阻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场效晶体管和所述滤波电感之间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分流电阻和所述第一蓄电池之间的线路上的第二场效晶体管组成的环路形成。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双向降压模块包括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降压的第二方向降压单元,所述第二方向降压单元包括:第二方向降压充电子单元,由所述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三场效晶体管,所述滤波电感,所述第一场效晶体管,所述第一蓄电池以及所述分流电阻组成的环路形成;第二方向降压续流子单元,由所述滤波电感,所述第一场效晶体管,所述第一蓄电池,所述分流电阻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场效晶体管和所述滤波电感之间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分流电阻和所述第二蓄电池之间的线路上的第四场效晶体管组成的环路形成。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双向升压模块包括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升压的第一方向升压单元,所述第一方向升压单元包括:第一方向升压充电子单元,由所述第一蓄电池,所述第一场效晶体管,所述滤波电感,所述第四场效晶体管以及所述分流电阻组成的环路形成;第一方向降压续流子单元,由所述滤波电感,所述第三场效晶体管,所述第二蓄电池,所述分流电阻,所述第一蓄电池以及所述第一场效晶体管组成的环路形成。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双向升压模块包括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升压的第二方向升压单元,所述第二方向升压单元包括:第二方向升压充电子单元,由所述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三场效晶体管,所述滤波电感,所述第二场效晶体管以及所述分流电阻组成的环路形成;第二方向升压续流子单元,由所述滤波电感,所述第一场效晶体管,所述第一蓄电池,所述分流电阻,所述第二蓄电池以及所述第三场效晶体管组成的环路形成。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效晶体管,所述第二场效晶体管,所述第三场效晶体管以及所述第四场效晶体管均反并联一个二极管。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电阻为水泥电阻或合金电阻。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充分复用每个元器件的功能,可以实现双向升降压变换。2、本技术具有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器件数量少,控制容易,功率电路成本较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的原理框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 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11 第一蓄电池12 第二蓄电池13 双向降压模块14 双向升压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变换电路不具备双向可升降压的功能的问题。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的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所述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1包括:用于提供输出电压的第一蓄电池11和第二蓄电池12;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11和所述第二蓄电池12相连,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11向所述第二蓄电池12方向降压同时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12向所述第一蓄电池11方向降压的双向降压模块13;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11和所述第二蓄电池12相连,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11向所述第二蓄电池12方向升压同时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12向所述第一蓄电池11方向升压的双向升压模块14。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1形成蓄电池能量转储电路或者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器,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1包括从左到右为升降压型单向直流变换电路,从右到左为升降压型单向直流变换电路。第一蓄电池11提供电压U1,第二蓄电池12提供电压U2。第一蓄电池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火线P1和零线N1,第二蓄电池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火线P2和零线N2。所述双向降压模块13和所述双向升压模块14包括四只功率MOSFET、一个滤波电感L1、一个分流电阻、两只蓄电池,其中图1中的第一蓄电池11和第二蓄电池12即为图2中的第一蓄电池B1和第二蓄电池B2,以下以第一蓄电池B1和第二蓄电池B2分别代替第一蓄电池11和第二蓄电池12进行说明。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向降压模块13包括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B1向所述第二蓄电池B2方向(即从左到右)降压的第一方向降压单元,所述第一方向降压单元包括:第一方向降压充电子单元,由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蓄电池B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B2的第一端之间的导线上的第一场效晶体管S1,滤波电感L1和第三场效晶体管S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蓄电池B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B2的第二端之间的导线上的分流电阻R1组成的环路形成;第一方向降压续流子单元,由所述滤波电感L1,所述第三场效晶体管S3,所述第二蓄电池B2,所述分流电阻R1以及一端连接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用于提供输出电压的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相连,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降压同时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降压的双向降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相连,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升压同时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升压的双向升压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用于提供输出电压的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相连,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降压同时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降压的双向降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相连,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升压同时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升压的双向升压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降压模块包括可从所述第一蓄电池向所述第二蓄电池方向降压的第一方向降压单元,所述第一方向降压单元包括:第一方向降压充电子单元,由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第一端之间的导线上的第一场效晶体管,滤波电感和第三场效晶体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第二端之间的导线上的分流电阻组成的环路形成;第一方向降压续流子单元,由所述滤波电感,所述第三场效晶体管,所述第二蓄电池,所述分流电阻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场效晶体管和所述滤波电感之间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分流电阻和所述第一蓄电池之间的线路上的第二场效晶体管组成的环路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升降压型直流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降压模块包括可从所述第二蓄电池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方向降压的第二方向降压单元,所述第二方向降压单元包括:第二方向降压充电子单元,由所述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三场效晶体管,所述滤波电感,所述第一场效晶体管,所述第一蓄电池以及所述分流电阻组成的环路形成;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少才沈丹峰
申请(专利权)人:儒竞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