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709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0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其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下部设置有射流布水装置;所述罐体内上部设置有射流搅拌装置;所述射流搅拌装置包括上端大而下端小呈锥形的第一混合室,所述第一混合室内设置有喷嘴;所述第一混合室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污液进口,所述第一混合室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喉管,所述第一喉管连接有上端小而下端大呈锥形的扩散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搅拌装置及布水装置采用射流技术,能够使污泥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利于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效率,利于实现石化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于降低石化污泥厌氧消化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属于石化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技术。
技术介绍
石化行业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重金属(如铅、铬、镉等),以及多氯联苯、二嗯英、多环芳烃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稳定性差,并常伴有恶臭气味,且污泥中有机物含量低、可生化性差、处理困难。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对污泥的处理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目前,含油污泥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的废矿物油类,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一般有:焚烧法、热洗涤法、溶剂萃取法、化学破乳法、固液分离法等。然而由于投资、处理效果及操作成本等原因,大部分石化污泥处理的技术未能在国内普及应用。厌氧消化具有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泥体积、稳定污泥的性质、减少污泥恶臭、提高污泥的卫生质量、降低污泥中污染物含量等优点。然而,目前研究发现石化污泥厌氧生化转化效率较低、工艺复杂、且厌氧消化过程对石化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不能有效的降解,核心原因在于缺乏高效的厌氧生物转化装备。经过对污泥厌氧生物转化相关的方法和装备的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其结果如下:专利号CN 103508617 A公布了一种石化污泥减量化的方法及其处理装置,报道将超声与氧化性气体联合预处理污泥,然后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该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污泥的减量化,但是存在着工艺复杂、投资和运行成本高、反应器传质效率不高、污染物降低幅度低等缺点。另有文献报道用超声波预处理,然后厌氧消化进行减量化,该种方法对剩余污泥的处理减量可以达到25%,但石化污泥与普通的城市污泥明显不同,且该种方法对污泥减量化程度略低,对石化污泥不一定适用。李海涛等(2013)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厌氧消化处理石化剩余污泥的研究,研究发现系统运行不稳定,且生物转化效率低,对有机污染物不能有效的去除。综上,这些限制因素严重影响了石化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能够使污泥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利于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效率,利于实现石化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于降低石化污泥厌氧消化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射流布水装置和射流搅拌装置;所述射流搅拌装置包括上端大而下端小呈锥形的第一混合室,所述第一混合室内设置有喷嘴;所述第一混合室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污液进口,所述第一混合室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喉管,所述第一喉管连接有上端小而下端大呈锥形的扩散管。作为优选,所述射流布水装置包括外端大而内端小亦呈锥形的第二混合室,所述第二混合室内设置有喷射管;所述第二混合室的外端设置有第二污液进口,所述第二混合室的内端连接有第二喉管,所述第二喉管连接有涡旋筒。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外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观察镜。作为优选,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沼气出口,所述沼气出口连接有气体收集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罐体为圆柱形,反应器为全混合式反应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具有至少以下有益效果:(1)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主要构件是罐体、布水装置、搅拌装置、温度调节装置,使用维护方便;(2)搅拌装置及布水装置采用射流技术,设备运行平均能耗低,搅拌效果好,内部无浮渣层,污泥与微生物接触充分;(3)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在反应器的外部,提高了对反应器内部容积的利用,便于维修。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射流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射流布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11-沼气出口;12-循环进管;13-循环出管;14-观察镜;15-进水口;16-出水口;17-取样口;18-放空管;2-射流布水装置;21-第二混合室;23-喷射管;24-第二污液进口;25-第二喉管;26-涡旋筒;3-射流搅拌装置;31-第一混合室;32-喷嘴;33-第一污液进口;34-第一喉管;35-扩散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其为全混合式反应器,包括罐体1,罐体最好为圆柱形,能够适应较高的固形物冲击;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射流布水装置2和射流搅拌装置3;所述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观察镜14,罐体1上设置有沼气出口11、进水口15、出水口16、取样口17,罐体1底部设置有放空管18,所述沼气出口11可以连接气体收集装置,便于进行沼气回收利用;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循环进管12和循环出管13,罐体1外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图中未示出),温度调节装置可以采用泥水换热器对循环的污泥进行温度调节,泥水换热器在反应器外部,不占用反应器空间,便于搅拌的进行及泥水换热器的维修。参考图2,所述射流搅拌装置3包括上端大而下端小呈锥形的第一混合室31,所述第一混合室31内设置有与喷射装置相连接的喷嘴32;所述第一混合室3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污液进口33,所述第一混合室3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喉管34,所述第一喉管34连接有上端小而下端大呈锥形的扩散管35;喷射泵从罐体底部抽出消化液,压入喷射装置中,从喷嘴中喷出的液流以15m/s的速度喷入锥形的第一混合室31内,使压力能转换为速度能,在喷嘴出口区形成真空,从而把罐内消化液和液面浮渣一起吸入,两股不等量的介质进入第一混合室31后进行混合,震荡形成吸壁效应,最后在扩散管35把速度能还原成为压力能,从扩散管35出口快速喷出,从而在罐体内形成上下回流,达到罐内液体混合、中和的目的。参考图3,所述射流布水装置2包括外端大而内端小亦呈锥形的第二混合室21,所述第二混合室21内设置有喷射管23;所述第二混合室21的外端设置有第二污液进口24,所述第二混合室21的内端连接有第二喉管25,所述第二喉管25连接有涡旋筒26;进水经喷射管23进入第二喉管25,同时由于负压吸入厌氧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经涡旋筒26进一步混合形成漩涡,进一步加剧了罐体内原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提高了厌氧反应效率。本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方式如下:将预处理后的石化污泥通过螺杆泵泵入罐体1中,接种高效厌氧微生物菌剂,通过射流搅拌装置3使石化污泥与微生物进行充分的接触,厌氧消化的温度为50度,发酵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厌氧发酵的周期为20天。该过程对石化污泥总挥发性固体减量化达到50%以上,有机污染物含量降低50%,污泥的脱水性能提高2倍以上,解决了石化污泥在进行厌氧消化时污泥与微生物接触不充分、易产生死区等问题,同时获得了清洁的沼气,工艺流程简单,厌氧反应装备构造简单,能富集功能微生物,成本低廉,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下面根据上述工艺对南京某石化水厂的石化污泥进行处理,该石化水厂的石化废水采用活性污泥法,污泥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

【技术保护点】
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射流布水装置(2)和射流搅拌装置(3);所述射流搅拌装置(3)包括上端大而下端小呈锥形的第一混合室(31),所述第一混合室(31)内设置有喷嘴(32);所述第一混合室(3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污液进口(33),所述第一混合室(3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喉管(34),所述第一喉管(34)连接有上端小而下端大呈锥形的扩散管(35)。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射流布水装置(2)和射流搅拌装置(3);所述射流搅拌装置(3)包括上端大而下端小呈锥形的第一混合室(31),所述第一混合室(31)内设置有喷嘴(32);所述第一混合室(3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污液进口(33),所述第一混合室(3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喉管(34),所述第一喉管(34)连接有上端小而下端大呈锥形的扩散管(3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布水装置(2)包括外端大而内端小亦呈锥形的第二混合室(21),所述第二混合室(21)内设置有喷射管(23);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林吴凯杨蕴毅李向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元凯生物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