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污泥过滤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1525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缺氧、好氧反应区和上向流污泥床过滤结合在一起,工艺流程简单,可抵抗冲击负荷,特别是改变了传统泥水分离手段,具有更加高效的泥水分离效率和非常好的出水水质,且易于系列化和模块化生产的强化污泥过滤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在工艺流程及泥水分离区上有所创新,该工艺集缺氧选择池、好氧反应池和上向流污泥过滤池于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色在于其灵活的运行方式和高效的泥水分离效率,设备具有多功能化和系列化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具体说就是一种强化污泥过滤技 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而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曰趋 严重,特点是批量小、分散广、水质变化大、收集难度大、需就地处 理达标后排放。国家"十五"规划提出,各省的污水处理事业应结合 本省的经济现状,将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在大力发展城市集 中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尽快发展经济高效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分散 式污(废)水处理系统。近年来,我国住宅产业迅速发展,城市中住 宅小区工程的新建速度较快,而市政排水管网的改造、扩展及城市污 水处理厂的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污 染严重。新建的居民小区大多远离城市或位于市政排水管网未能覆盖 的地区,从环保和发展的角度,它们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必须经处理后 达标排放。非城市化地区包括旅游风景点、度假村、疗养院、乡间别 墅区和机场等, 一般远离城市,由于其本身环境要求,有必要对其产 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将这些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或在这些地方建造集中 式的污水处理厂,因不经济而不可行。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 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必将会得到更普遍的应用、发展和完善。但 是,目前综合国内研究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设施工艺,应用最多 的是各种地埋式组合式小型活性污泥工艺和生物膜工艺,其仅仅是各 种常规工艺的简单组合,存在工艺流程复杂、基建和运行费用高、适应水质范围窄、氮磷去除效果不理想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缺氧、好氧反应区和上向流污泥床过滤结合在 一起,工艺流程简单,可抵抗冲击负荷,特别是改变了传统泥水分离 手段,具有更加高效的泥水分离效率和非常好的出水水质,且易于系 列化和模块化生产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在工艺流程及泥水分 离区上有所创新,该工艺集缺氧选择池、好氧反应池和上向流污 泥过滤池于一体,由于在沉淀区采用独特的锥形设计,融合净水 工艺中"悬浮澄清池"技术,并在好氧区和沉淀区之间设置导流墙 防止好氧区的大量气泡进入沉淀区影响沉淀和污泥回流,从而大 幅度提髙泥水分离效率且出水SS几乎为零,同时显著降低了工 程基建费用。而且,该工艺在实验所得最佳运行参数条件下运行 时具有良好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效果在回流比(混合液 回流和污泥回流合二为一)和总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最佳值200X和8h, SRT为15d时,COD和TP平均去除率均在90X以上, 氨氮几乎完全去除,平均去除率接近100%, TN平均去除率达到 88.50%,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 —级A类标准。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如下污水通过筛网进入缺/厌氧区并与从锥形澄清区回流的活性污 泥充分混合,经过缺/厌氧反应区后从底部进入好氧反应区,混合液再从顶部进入特殊设计的锥形导流区,在导流区内发生生物过 滤和絮凝作用,使分离过程效率大大提高。泥水分离过后,沉后 水进入出水槽而排出反应器。活性污泥则通过澄清池底部收集管 回流到缺氧区。本专利技术在沉淀区采 用独特的锥形设计,融合净水工艺中"悬浮澄清池"技术,并在好 氧区和沉淀区之间设置导流墙,防止好氧区的大量气泡进入沉淀 区影响沉淀和污泥回流,从而大幅度提高泥水分离效率且出水ss 几乎为零。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运行控制参数如下缺氧区DCK0.1mg/L,好氧区DO在2.0 3.0mg/L, pH应保持在 7.0-8.0,回流比R=200%,总HRT=8h (好氧区6h,缺氧区2h), SRT=15d。此时,COD平均出水浓度在50mg/L以下,氨氮接近于 0mg/L, TN为5mg/L左右,TP在0.5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国家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级A类标准。 COD和TP平均去除率均在卯X以上,氨氮几乎完全去除,平均 去除率接近100%, TN平均去除率达到88.50%。由于上向流污泥 过滤床的生物过滤和絮凝作用,出水相当清澈,接近自来水,SS几 乎为零,NTU=2 3。本专利技术的特色在于其灵活的运行方式和高效的泥水分离效率,设 备具有多功能化和系列化的特点,工程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灵活的运行方式该方法按不同的处理要求完成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1)将缺/ 厌氧区改成好氧运行则变成以去除有机污染物为主的运行方式。如果 不将缺氧区改成好氧区,前段缺氧池可作为生物选择区以控制丝状菌 的生长并提高污泥沉降性;(2)生活污水通过缺氧反硝化和好氧硝化作用完成有机物和氮的去除,这时需要将硝化液回流至前段缺氧区; (3)调整合理的厌氧区和好氧区比例,在厌氧区营造良好的厌氧环 境,可以形成厌氧一好氧除磷工艺;(4)在处理工业废水时,缺氧段 可以设计为水解酸化池,大分子有机物经水解酸化后分解为小分子有 机物,进而在好氧区完成有机污染物的去除;(5)为了强化世代时间 长的微生物在反应器中的保持量,并增强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可以在 缺/厌氧区放置悬浮填料或悬挂填料,形成复合式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2.髙效的泥水分离效率和清澈的出水重力沉淀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泥水分离技术,但它较低的分离速 率使沉淀设备效率低下,从而需要较大的沉淀区容积。本专利技术融合了 净水工艺的"悬浮澄清池"技术,在沉淀区形成污泥悬浮层,混合液 从底部进入锥形导流区内,发生生物过滤和絮凝作用,使分离过程效 率大大提高。运行经验表明,在沉淀区停留时间为1.5h及以上时, 出水相当清澈(TSS接近为0mg/L),即使停留时间为30min的情况 下,锥形泥水分离区仍然能够保证高效的截留效果,出水TSS降至 10mg/L以下。在锥形分离区内,由于过滤面积不断扩大,泥水混合 液在上升过程中的上升流速不断降低,减少混合液对污泥悬浮层的干 扰,从而使锥形分离区内污泥层稳定地增厚,形成一个形同于泥渣悬浮澄清池的污泥过滤床。这样就能达到很高的泥水分离效率,甚至能 将那些在传统沉淀池中难以沉降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过滤截留。在工 艺运行时,污泥过滤层的厚度可以由污泥回流比和锥形槽设计倾角控 制。3. 较高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高效的泥水分离效率可以让更髙浓度的活性污泥停留在反应器中,运行经验表明,该方法可以维持3000-4000mg/L的污泥浓度,这 就为反应器以较高的容积负荷创造了条件,从而降低了反应器的 20-30%的设计容积,节省了基建费用。4. 水力条件灵活锥形分离区的结构形式使沉淀区具有很强的水力适应性,在高峰 流量和流量波动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进水流量越大,污泥絮凝床上 升越高,进而使过滤面积增大,使污泥沉淀区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的 能力。5. 模块化生产和经济高效系统紧凑的设计,可以使反应器进行模块化生产,高效的沉淀效 率和较高的反应器容积负荷有效降低了工程的基建投资。本专利技术采用,将缺氧、 好氧反应区和上向流污泥床过滤结合在一起,工艺流程简单,可抵抗 冲击负荷,特别是改变了传统泥水分离手段,具有更加髙效的泥水分 离效率和非常好的出水水质,且易于系列化和模块化生产,参数容易改变,因而更具有优势。该方法不仅可广泛应用于宾馆、饭店、学校、住宅小区和办公楼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强化污泥过滤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如下:污水通过筛网进入缺/厌氧区并与从锥形澄清区回流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经过缺/厌氧反应区后从底部进入好氧反应区,混合液再从顶部进入特殊设计的锥形导流区,在导流区内发生生物过滤和絮凝作用,使分离过程效率大大提高。泥水分离过后,沉后水进入出水槽而排出反应器,活性污泥则通过澄清池底部收集管回流到缺氧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温沁雪刘赣英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