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1486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0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堵漏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包括封堵结构、辅助结构和收集装置,所述的封堵结构和辅助结构可拆卸连接以卡合在辅汽联箱的外周壁上,所述的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封堵结构的外壁内侧;所述收集装置具有用于盛放泄漏点的漏气或漏液的容腔,容腔底部设有用于将漏液或漏气排出的开口,通过在封堵结构的外壁内侧设置收集装置,将漏点的漏气、漏液暂时收集到收集装置内,使封堵结构的边缘与辅汽联箱相接触的位置无阻碍焊接的漏气或漏液;由于凹腔设置在封堵结构的外壁内侧,可多个封堵结构叠加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堵漏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火力发电厂需要使用辅助蒸汽系统(即辅汽系统)进行蒸汽吹灰、脱硝液氨加热、采暖和生活用汽等。辅汽系统中的辅汽联箱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材质原因或支吊架设计不合理,从而产生的漏汽现象,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当机组在长期运行时,辅汽联箱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膨胀,联箱左右的弹簧支吊架间距跨度较大,联箱下沉,在联箱的应力集中区域及联箱三通的焊口处,受到拉应力,从而产生裂纹。在实际生产中,辅汽联箱出现裂纹时,需带压进行封堵,带压封堵时,漏点处的液体会流到焊接处,影响焊接;堵漏完毕后,经长期使用,在先的漏点附近可能还会出现泄漏,此时将无法再次封堵。专利CN200910226644.1提供了一种管道带压堵漏方法及堵漏装置,漏器采用先疏再堵的思路,通过堵漏器上的泄压引流装置把泄漏水引开和降低泄流压力,减轻施工难度,方便作业。漏器时将带泄压引流装置的堵漏器安装在管道的泄漏处,实现初步堵漏后,再及时把堵漏抱箍本体与管道焊接连为一体从而达到最终堵漏目的。带泄压引流装置的管道堵漏器包括一个带泄压引流装置的堵漏抱箍本体和一个下抱箍。本体为一个两边带折边的圆弧板,圆弧板的折边上设有螺栓孔。本体上设有四块加强筋板,泄压引流装置通过焊接固定在本体外圈的引流孔上。在本体的内圈,设有一个密封圈固定环,密封圈就安放在密封圈固定环内。下抱箍为一个两边带折边的圆弧板,圆弧板的折边上设有螺栓孔。该装置中泄压引流装置设置在堵漏抱箍本体外壁的外侧,体积较大,使用不便;该堵漏装置焊接在泄压引流装置上,增加了辅汽联箱的重量,加之联箱左右的弹簧支吊架间距跨度较大,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的裂纹;堵漏后,如果在紧邻堵漏位置再出现漏点,则无法解决。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使用方便,可叠加使用的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包括封堵结构、辅助结构和收集装置,所述的封堵结构和辅助结构可拆卸连接以卡合在辅汽联箱的外周壁上,所述的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封堵结构的外壁内侧;所述收集装置具有用于盛放泄漏点的漏气或漏液的容腔,容腔底部设有用于将漏液或漏气排出的开口。通过在封堵结构的外壁内侧设置收集装置,将漏点的漏气、漏液暂时收集到收集装置内,使封堵结构的边缘与辅汽联箱相接触的位置无阻碍焊接的漏气或漏液;为了防止容腔充满后,焊接还未完成,漏液或漏液溢出,再次阻碍焊接,在容腔的底部开设开口,将液体引出容腔,而不会在焊接处溢出,为焊接争取了时间;当在先的封堵结构位置再次出现漏点时,由于凹腔设置在封堵结构的外壁内侧,还可以满足多个封堵结构叠加使用。所述收集装置为开设在所述封堵结构本体上靠近辅汽联箱壁一侧的凹槽。通过将收集装置设置为开设在所述封堵结构本体上靠近辅汽联箱壁一侧的凹槽,该结构在封堵结构的制作时,制作简单,只需铣床简单操作即可成行,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弧面或为平面。凹槽的底面可以为弧面或平面,但是制作为平面,受应力集中的影响,长期使用可能会在凹槽处断裂,优选为弧面,减少应力集中。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部中间。开口设置在凹槽的中间,使封堵结构整体呈现轴对称,受力均衡,减少封堵结构的损坏。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开口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封堵件,可以减少开口大小的限制,不设封堵件,开口需很小,方能通过焊接将开口封堵,但是开口过小,加工难度大;通过设置封堵件,可以根据需求开设直径不同的开口,通过与开口相匹配的封堵件,将开口封堵,封堵和密封效果更容易控制。所述开口为通孔或螺纹孔。所述封堵件为与所述开口相匹配的销钉或螺栓和紫铜垫。所述开口为一个或多个。根据漏点大小的不同,设置不同大小的封堵结构,对于较大的漏点,可能开设一个开口需要开设的口径较大,不易封堵同时使封堵结构的强度降低,可以开设多个,减小口径,满足排液效果的同时方便封堵。封堵结构为与所述辅汽联箱外径相匹配的弧形夹具,所述弧形夹具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螺栓孔;所述的辅助结构为两端带折边的弧形板,所述折边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孔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弧形夹具与所述弧形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后再与螺栓孔装配。通过将封堵结构设置为与辅汽联箱外径相匹配的弧形夹具,当弧形夹具与辅助装置通过螺钉连接后,辅助装置将弧形夹具拉紧,通过弧形的自身弹性,使封堵装置与辅汽联箱外壁更加贴合。所述的弧形板与所述的弧形夹具拉紧连接后,所述折边与所述的弧形夹具的端部间隔至少0.1mm。采用螺钉将弧形板与所述的弧形夹具拉紧连接后,折边与所述的弧形夹具的端部间隔至少0.1mm,确保弧形夹具与弧形板处于拉紧状态,弧形夹具更贴紧辅汽联箱外壁的漏点部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封堵结构的外壁内侧设置收集装置,将漏点的漏气、漏液暂时收集到收集装置内,使封堵结构的边缘与辅汽联箱相接触的位置无阻碍焊接的漏气或漏液;为了防止容腔充满后,焊接还未完成,漏液或漏液溢出,在容腔的底部开设开口,将液体引出容腔,而不会在焊接处溢出,为焊接争取了时间;当在先的封堵结构位置再次出现漏点时,由于凹腔设置在封堵结构的外壁内侧,还可以满足多个封堵结构叠加使用;通过将收集装置设置为开设在所述封堵结构本体上靠近辅汽联箱壁一侧的凹槽,该结构在封堵结构的制作时,制作简单,只需铣床简单操作即可成行,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凹槽的底面可以为弧面或平面,但是制作为平面,受应力集中的影响,可能会在凹槽处断裂,优选为弧面,减少应力集中;通过设置封堵件,可以减少开口大小的限制,不设封堵件,开口需很小,方能通过焊接将开口封堵,但是开口过小,加工难度大;通过设置封堵件,可以根据需求开设直径不同的开口,通过与之相匹配的封堵件,将开口封堵,封堵和密封效果更容易控制;根据漏点大小的不同,设置不同大小的封堵结构,对于较大的漏点,可能开设一个开口需要开设的口径较大,不易封堵同时使封堵结构的强度降低,可以开设多个,减小口径,满足排液效果的同时方便封堵;通过将封堵结构设置为与辅汽联箱外径相匹配的弧形夹具,当弧形夹具与辅助装置通过螺钉连接后,辅助装置将弧形夹具拉紧,通过弧形的自身弹性,使封堵装置与辅汽联箱外壁更加贴合;采用螺钉将弧形板与所述的弧形夹具拉紧连接后,折边与所述的弧形夹具的端部间隔至少0.1mm,确保弧形夹具与弧形板处于拉紧状态,弧形夹具更贴紧辅汽联箱外壁的漏点部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弧形夹具 101、螺纹孔B 103、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结构、辅助结构和收集装置,所述的封堵结构和辅助结构可拆卸连接以卡合在辅汽联箱的外周壁上,所述的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封堵结构的外壁内侧;所述收集装置具有用于盛放泄漏点的漏气或漏液的容腔,容腔底部设有用于将漏液或漏气排出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结构、辅助结构和收集装置,所述的封堵结构和辅助结构可拆卸连接以卡合在辅汽联箱的外周壁上,所述的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封堵结构的外壁内侧;所述收集装置具有用于盛放泄漏点的漏气或漏液的容腔,容腔底部设有用于将漏液或漏气排出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为开设在所述封堵结构本体上靠近辅汽联箱壁一侧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弧面或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部中间。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辅汽联箱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设置在所述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猛黄玉靖孙澄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南京发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