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炒锅,具体是一种微电脑自动控温电炒锅,属于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电炒锅一般采用分档进行功率调节,进而控制电炒锅的温度。由于设定的档位有限,而在设定档位上的输出功率恒定,并不能对电炒锅的温度实现精确调控,而且现有的电炒锅在防止超温提供保护时一般使用突跳式机械温控装置,基于材料的原因,其耐高温一般不超过300℃,使用范围受限制,再者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机械温控在达到温度才突跳停止加热,而电热管热传递有滞后性,开关切断后温度还会继续升高一定时间,加上回温误差,机械温控对于温度的控制很难达到精确,因此使用此类电炒锅炒菜时,往往在温控节点上不是火候过猛容易炒焦就是火候不足容易夹生,控制很难得心应手。另外机械式温控使用的触点开关在使用中很容易因触点跳火氧化造成接触不良现象而损坏。因此市面上亟需一款能实现无级自动控温且温控元件又不易损坏的电炒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电脑自动控温电炒锅,以解决现有电炒锅不能实现无级自动控温且温控元件容易损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电脑自动控温电炒锅,主要由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电脑自动控温电炒锅,其特征是:所述电炒锅主要由锅体、底座和配电盒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锅体底面嵌装或压铸有电热管,锅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底座,锅体底部与底座的连接处有隔热层,配电盒设置在底座的一侧,配电盒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锅体底面还设有热电偶紧密贴合安装在锅体底面中心;所述控制电路板设有微电脑处理器、数码管、功能选择开关、运算放大器、三级管、光耦和可控硅,其中热电偶的温度检测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接入微电脑处理器的输入端,数码管和功能选择开关连接微电脑处理器的相应端口,微电脑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三级管的输入端并对三级管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三级管的输出端连接光耦的输入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脑自动控温电炒锅,其特征是:所述电炒锅主要由锅体、底座和配电盒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锅体底面嵌装或压铸有电热管,锅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底座,锅体底部与底座的连接处有隔热层,配电盒设置在底座的一侧,配电盒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锅体底面还设有热电偶紧密贴合安装在锅体底面中心;所述控制电路板设有微电脑处理器、数码管、功能选择开关、运算放大器、三级管、光耦和可控硅,其中热电偶的温度检测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接入微电脑处理器的输入端,数码管和功能选择开关连接微电脑处理器的相应端口,微电脑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三级管的输入端并对三级管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三级管的输出端连接光耦的输入端,光耦的输出端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可控硅的主接线端串联接入电热管的供电线路中;所述微电脑处理器采用STM8S103单片机, 所述热电偶采用正温系数的K型热电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具体电路为:220V的市电经插座J的1脚和2脚引入,插座J的1脚接9V变压器初级的一端,2脚串接保险管F后接9V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依次经9V变压器变压,桥堆整流,电容C2滤波,三端稳压器L7805稳压,电容C1滤波后,形成+5V的直流电源VCC为电路其它元件供电;热电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至插座J1的1脚和2脚,插座J1的1脚和2脚再分别连接至LM358运算放大器的3脚和2脚,运算放大器的8脚接VCC电源,4脚接地,1脚输出端接入STM8S103单片机的19脚;单片机的9脚接VCC电源,7脚接地,5脚输出端串接电阻R8后连接三级管Q1的基极,三级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MOC3063光耦的2脚,光耦的1脚接VCC电源,光耦的6脚串接电阻R12后连接插座J的1脚,光耦的4脚接双向可控硅Q2的控制极G,双向可控硅Q2的接线端T1连接插座J的1脚,接线端T2连接电热管的2脚,电热管的1脚经保险管F接插座J的2脚;在双向可控硅Q2的接线端T1和T2之间还并联有防干扰电路,防干扰电路由电阻R13和电容C3串联组成;数码管F采用三位数码管,单片机的2脚、3脚和16脚控制数码管F的共阴极或共阳极,单片机的1脚、6脚、13脚、14脚、15脚、17脚、20脚分别串接电阻R1、R2、R3、R4、R5、R6、R7后连接数码管F;功能选择开关包括按键K1和K2,按键K1和K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串接电阻R9和R10后再分别连接单片机的11脚和12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是:所述电路板还设有红LED灯和绿LED灯分别作为高低温区加热信号指示和电源...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