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等离子体物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应用
,涉及到一种在排 放过程中臭氧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方法。技术背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造成的灾害,已被全球环境基金组织(GEF)认定 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船舶排放的压载水是造成地理性隔离水体间有害 生物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约100亿吨,艘载重10 万吨货船携带的压载水量可达5 — 6万吨,平均每立方米压载水有浮游动植物1. 1 亿个、细菌103亿个、病毒104亿个,每天全球在压载水中携带的生物有3000 一4000种,仅在一个压载水舱中就有存活腰鞭毛虫胞囊3亿个,舱底的沉积物 中有22500个/cm3浮游植物孢子。到目前为止,已确认500种左右的生物物种 是由船舶压载水传播的。与自然海洋生态环境相比,船舶压载水是一种特殊环 境下的生态系统,经压载水驯化并存活的生物往往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它们一旦释放到自然海洋环境中,就可能产生不可控制的"雪崩式"繁殖,对 土著物种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引起本地物种灭绝,引发一系列生态灾害。事 实表明,船舶压载水是导致全球范围内海洋生物多样性破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排放过程中臭氧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方法,即臭氧不输运到压载舱,而是从压载水排放管路中取出一部分压载水,然后将臭氧气体溶解于压载水中制成臭氧水溶液,再重新注入到压载水排放管路中,在压载水排放管路中杀灭压载水中的水生生物和病原体,其特征在于: (a)从压载水排放管路中取出1/4~1/20的压载水分成2~20支路,每路压载水通过1个射流器与臭氧气体接触,制成浓度为4~24mg/L的臭氧水溶液; (b)各支路制取的浓度为4~24mg/L的臭氧水溶液通过液液混合器重新注入压载水排放管路中,在压载水排放管路中臭氧水的浓度为0.4~2.5mg/L; (c)臭氧水溶液注入压载水排放管路中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敏冬,张芝涛,白敏菂,杨波,薛晓红,白希尧,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