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及其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086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及其工艺。它通过对生物脱氮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工程应用中投资低、效果好、操作简便。其结构为:它包括两个厌氧段和好氧段,它们彼此交错排布,其中各厌氧段与进水系统连通;相邻的厌氧段和好氧段上部则由过水管连通,底部则由回流系统连通;同时好氧段底部与曝气系统连通,曝气系统与鼓风装置连接;在系统起始端的厌氧段底部设有排泥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高浓度氨氮污水处理的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分别进入两工艺段且 不需投加外加碳源便可以成功去除污水中氮的两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的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加,造成水环境 严重污染。其中以氮、磷等营养物的大量排放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最为突出,过多的氮化合 物进入水体将恶化水体质量,影响渔业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水体氮污染问题正日益 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废水中脱氮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吹脱法、中和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 换法和生物化学法,实践中发现,许多物化方法进行脱氮,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要求,但 是这些方法,条件严格,操作复杂,投资比较大,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一般企业很难实现。 因此目前普遍认为生物化学法是污水脱氮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尽管目前所采用的各种 A/0的改进工艺,多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都获得了较高的脱氮效率,但同样普遍存在投资大 和运行费用高的问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投资低的生物脱氮工艺,特别是能应用在工程实 践中的工艺,能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生物脱氮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提供 一种在工程应用中投资低、效果好、操作简便的两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及其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它包括两个厌氧段和好氧段,它们彼此交错排布,其中各 厌氧段与进水系统连通;相邻的厌氧段和好氧段上部则由过水管连通,底部则由回流系统连 通;同时好氧段底部与曝气系统连通,曝气系统与鼓风装置连接;在系统起始端的厌氧段底 部设有排泥系统。所述鼓风装置为鼓风机。所述进水系统为进水管,进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排泥系统为排泥管。一种两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的工艺,它的工艺过程为-1) 高氨氮含量的污水中部分进水与回流污水、污泥进入第一段厌氧段,而其余的进水则 进入其余厌氧段,形成一个有机物浓度梯度;在厌氧段内反硝化菌利用进水中的碳源,将水 中硝态氮、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排出水体;2) 前一级厌氧段的水通过过水管进入到下一级好氧段中;3) 鼓风机通过曝气系统2对好氧段进行鼓风曝气;在好氧段内,水中的氨氮在亚硝酸菌、硝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好氧过程中产 生的硝态氮,通过部分回流,可以到前一级厌氧段,即利用了进水的有机物为碳源,降低好 氧段的负荷,还能将硝态氮转化成无污染的氮气;由于采用分段进水,系统中的第一段好氧 段产生的硝态氮也直接进入下一段的厌氧段进行反硝化,这样在厌氧段又可以利用分段进水 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从而不需要外加碳源;4) 污水经过处理后通过排水系统4排出整个工艺段,系统中过剩的污泥则通过排泥系统 5排出工艺段。所述步骤l)中,有机物浓度梯度为在B/C的值大于4, C/N的值大于2的情况下 氨氮浓度小于200mg/L时,进入第一厌氧段的污水和第二厌氧段污水的水量比为1:1; 氨氮浓度在200~500mg/L时,进入第一厌氧段的污水和第二厌氧段污水的水量比为2:1; 氨氮浓度在500~1000mg/L时,进入第一厌氧段的污水和第二厌氧段污水的水量比为3:1。 本专利技术运行的工艺段分为两个厌氧段和两个好氧段,部分进水与回流污水、污泥进入第 一段厌氧段,而其余的进水则进入第二段厌氧段,在厌氧段内反硝化菌利用进水中的碳源, 将水中硝态氮、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排出水体。在好氧区,水中的氨氮在亚硝酸菌、硝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好氧过程中产生 的硝态氮,通过部分回流,可以到前厌氧段,即利用了进水的碳源,降低好氧段的负荷,还 能将硝态氮转化成无污染的氮气。与传统的推流式A/0生物脱氮相比,两段进水生物脱氮工 艺(BRN)在不增加反应池出水悬浮物的情况下,反应器的平均污泥浓度增加,终沉池的水 力负荷与固体负荷没有变化。此外,由于采用分段进水,系统中的第一段好氧区产生的硝态 氮也直接进入下一段的厌氧段进行反硝化,这样在厌氧段又可以利用分段进水的有机物作为 碳源,从而不需要外加碳源。高氨氮含量的污水通过进水系统通过泵进入工艺段第一厌氧段和第二厌氧段,第一级的 水通过过水管进入到第二级的工序中进行处理。污水在整个工艺段中,通过厌氧段和好氧段 的有机结合,再辅助部分回流作用,将污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等进行去除,在工艺段内部通 过污水的合理分配,还能降低外部鼓风的动力消耗,再不添加外部碳源的情况下,有效的去 除水中的氨氮。污水经过处理后通过排水系统排出整个工艺段。鼓风机通过曝气系统对BRN 中的好氧段进行鼓风曝气。第二好氧段的部分含硝态氮的污水、污泥通过动力回流系统回流 到第一厌氧段,使其中的硝态氮转变成氮气排出水体。BRN系统中过剩的污泥则通过排泥系 统排出工艺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效率高,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省;2. 运行管理方便;3. 广泛适用于各种高氨氮含量污水,如大豆蛋白污水、淀粉污水、畜禽污水、石化污水等。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其中,1 、进水系统,2、曝气系统,3、回流系统,4、排水系统,5、排泥系统,6、好 氧段,7、厌氧段,8、过水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l中,它包括两个厌氧段7和好氧段6,它们彼此交错排布,其中各厌氧段7与进水 系统1连通;相邻的厌氧段7和好氧段6上部则由过水管8连通,底部则由回流系统3连通; 同时好氧段6底部与曝气系统2连通,曝气系统2与鼓风装置连接;在系统起始端的厌氧段 7底部设有排泥系统5。其中,鼓风装置为鼓风机。进水系统l为进水管,进水管与水泵连接。排泥系统5为排 泥管。曝气系统2为曝气管。两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的工艺,它的工艺过程为1) 高氨氮含量的污水中部分进水与回流污水、污泥进入第一段厌氧段,而其余的进水则 进入其余厌氧段,形成一个有机物浓度梯度;在厌氧段内反硝化菌利用进水中的碳源,将水 中硝态氮、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排出水体;2) 前一级厌氧段的水通过过水管进入到下一级好氧段中;3) 鼓风机通过曝气系统2对好氧段进行鼓风曝气;在好氧段内,水中的氨氮在亚硝酸菌、硝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好氧过程中产 生的硝态氮,通过部分回流,可以到前一级厌氧段,即利用了进水的有机物为碳源,降低好 氧段的负荷,还能将硝态氮转化成无污染的氮气;由于采用分段进水,系统中的第一段好氧 段产生的硝态氮也直接进入下一段的厌氧段进行反硝化,这样在厌氧段又可以利用分段进水 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从而不需要外加碳源;4) 污水经过处理后通过排水系统4排出整个工艺段,系统中过剩的污泥则通过排泥系统5排出工艺段。步骤l)中,有机物浓度梯度为在B/C的值大于4, C/N的值大于2的情况下 氨氮浓度小于200mg/L时,进入第一厌氧段的污水和第二厌氧段污水的水量比为1:1; 氨氮浓度在200~500mg/L时,进入第一厌氧段的污水和第二厌氧段污水的水量比为2:1; 氨氮浓度在500~1000mg/L时,进入第一厌氧段的污水和第二厌氧段污水的水量比为3:1。 实施例一某蛋白废水,水量为4000 m3/d,池体采用长方体钢砼结构,BRN进水水质COD为 820mg/L , BOD为3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两个厌氧段和好氧段,它们彼此交错排布,其中各厌氧段与进水系统连通;相邻的厌氧段和好氧段上部则由过水管连通,底部则由回流系统连通;同时好氧段底部与曝气系统连通,曝气系统与鼓风装置连接;在系统起始端的厌氧段底部设有排泥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壮明张科任雪亭张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美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