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复合树脂深度净化水体中微量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0789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复合树脂深度净化水体中微量磷的方法。先将水体pH值调至5.0~9.0,过滤,而后将滤液通过装填复合树脂材料的吸附塔,使水中的微量磷被吸附在复合树脂上;当吸附达到泄漏点时停止吸附,用NaOH和NaCl的混合溶液作为脱附剂进行脱附再生,然后再用CO↓[2]饱和溶液淋洗装填复合树脂材料的吸附塔使得树脂再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表面担载纳米水合氧化铁或水合氧化锰颗粒的复合树脂为吸附剂来深度净化水体中微量磷。经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后,在共存竞争离子Cl↑[-]、HCO↓[3]↑[-]、SO↓[4]↑[2-]的摩尔浓度远高于磷酸根离子时,仍能使出水的磷酸根含量(以P计)从0.05-20ppm降低至20ppb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量大,且材料可再生与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中微量磷的深度净化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对磷具有 高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的复合树脂材料深度净化水体中微量磷的方法。
技术介绍
磷等营养元素排放到水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富营养化作用,实现水体中微量 磷的深度净化对于水质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相应的,世界各国在不断开发新 的三级处理工艺以适应更为苛刻的磷排放控制标准。这些工艺通常通过物化或者 生化方法来达到除磷的目的, 一般操作成本较高,易生成污泥并造成二次污染, 且往往不能将出水磷含量处理到较低的水平。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固定床吸附是一种高效的污染物净化技术。水体中 的磷元素一般以磷酸氢根阴离子态存在,对于微污染水体而言,由于水体中含有 的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共存竞争离子浓度往往要远高于磷的含量, 这就要求所用吸附剂对磷具有高吸附选择性、价格适中且能够再生与重复利用。 然而,传统的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沸石等受静电作用等非专一 性作用机制的制约,对磷的吸附选择性较差;目前未见采用吸附技术深度净化水 体中微量磷的技术报道。近几十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水合氧化铁(HFO)与水合氧 化锰(HMO)颗粒对IV族元素(包括砷、磷等)具有高度的吸附选择性,且可通 过调节pH值实现再生和反复使用。遗憾的是,由于这两种无机颗粒尺寸极细(一 般在微米或纳米维度内),应用于固定床吸附时易产生极高的流体压降,并易导 致吸附系统迅速失效。近年来,南京大学潘丙才教授课题组以表面沉积技术将纳 米水合氧化铁、水合氧化锰及其它无机颗粒担载于树脂吸附剂表面,研制成功系 列有机-无机复合树脂材料,解决了水体中微量重金属、砷等多种污染物的深度 净化难题(潘丙才等,基于Donnan膜效应的树脂基水合氧化铁的制备及对砷 的吸附性能研究,^嵐辨学S,众学,2007,37,426431;张庆瑞,潘丙才等, Selective sorption of lead, cadmium and zinc ions by a polymeric cation exchanger containing nano-Zr(HPO3S)2. E/ v7'/"o/7merjte/ Sc/'ence & 7"ec/7no/ogy2008, 42(11), 4140-4145)。这种复合材料既弥补了传统树脂吸附剂对目标污染物缺乏特效选择性的问题,又解决了无机超细颗粒吸附材料直接应用于流态系统时将产生巨大的压力降的问题;同时利用树脂表面固化电荷产生的Donnan膜效应,强化了复合树脂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选择性,提高了工作吸附量。 文献检索表明,没有采用复合树脂对微量磷进行净化的方法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传统水体中微量磷净化技术中存在的专一性差、处理深度低等问题,能够在共存竞争离子cr、 hco3—、 so,的摩尔浓度远高于磷酸根离子时,通过本专利技术使出水 的磷绝大部分得以去除。2、技术方案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A) 将含微量磷的水体pH值调至5.0 9.0,过滤,除去其中 的悬浮物。B) 将步骤A中得到的滤液通过装填复合树脂材料的吸附塔,使水中的微量 磷被吸附在复合树脂上。C) 当吸附达到泄漏点时停止吸附,用NaOH和NaCI的混合溶液作为脱附剂进行脱附再生,然后再用C02饱和溶液淋洗装填复合树脂材料的吸附塔使得树脂再生。步骤A)中含磷水体中磷酸根的含量以P计为0.05 20 ppm,水体所含共存 离子Cr、 HCCV和SC^—的浓度为磷酸根离子的500倍以内。步骤B)中5 40'C将步骤A所得滤液以5-50 BV/h (BV为树脂床层体积) 的流量通过装填有机-无机复合树脂材料的吸附塔。所述的复合树脂是以大孔强 碱性阴离子树脂D-201为担载母体,表面担载的纳米颗粒为水合氧化铁(HFO) 或水合氧化锰(HMO),其中水合氧化铁(HFO)或水合氧化锰(HMO)颗粒的含量控 制在2-25% (以Fe计或以Mn计)。4步骤C)泄漏点为吸附出水磷酸根的含量以P计大于20ppb。脱附剂在 15-60'C温度下以1-5BV/h的流量进行脱附再生。用2-8 BV的C02饱和溶液淋 洗装填复合树脂材料的吸附塔使得树脂再生。步骤C)中混合溶液中NaOH和 NaCI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1 10%,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表面担载纳米水合 氧化铁(HFO)或水合氧化锰(HMO)颗粒的复合树脂为吸附剂来深度净化水 体中微量磷。经本专利技术处理后,在共存竞争离子C卩、HC03\ S04^的摩尔浓 度远高于磷酸根离子时,仍能使出水的磷酸根含量(以P计)从0.05-20ppm降 低至20ppb以下。本专利技术处理量大,且材料可再生与反复利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将50ml (约40克)以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为母体、表面担 载10%纳米水合氧化铁(以Fe计)的复合树脂HFO-D201装入带夹套的玻璃 吸附柱中(0)32x360 mm),在25i5'C下,将经过滤后的含微量磷水体(P(V) 的浓度为1 ppm, Cr的浓度为100ppm, HCCV浓度为100ppm, SCX^的浓度 为150ppm)的pH值调至7,以15 BV/h的流量通过树脂床层,处理量为4000 BV,出水PO,的浓度降到20ppb以下。当吸附达到泄漏点(吸附出水的P043—浓度大于20ppb)时停止吸附,用300 ml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2%的NaOH和NaCI混合溶液在30土5'C的温度下以 50ml/h的流量顺流通过树脂床层进行脱附,脱附率>98%;随后用250ml的C02 饱和溶液进行再生。吸附材料总体再生率>99.9%。实施例2:吸附装置同实施例1,但是吸附温度控制在5土2'C下,其吸附效果和处理量 基本不变。实施例3:吸附装置同实施例1,但是吸附温度控制在40土5'C下,其吸附效果和处理 量基本不变。实施例4:将100ml (约85克)以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为母体、表面担 载15%纳米水合氧化铁(以Fe计)的复合树脂HFO-D201装入带夹套的玻璃 吸附柱中(032x360 mm),在25i5'C下,将经过滤后的含微量磷水体(P(V) 的浓度为0.5ppm, Cr的浓度为80ppm, HCCV浓度为100ppm, SC^的浓度 为100ppm)的pH值调至7.5,以20BV/h的流量通过树脂床层,处理量约为 7000BV,出水PO^的浓度降到10ppb以下。当吸附达到泄漏点(吸附出水的?043—浓度大于10ppb)时停止吸附,用 400ml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5%的NaOH和NaCI混合溶液在40土5。C的温度 下以50ml/h的流量顺流通过树脂床层进行脱附,脱附率>99%;随后用200ml 的C02饱和溶液进行再生。吸附材料的总体再生率>99.9%。实施例5:将20ml (约16克)以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为母体、表面担 载10%纳米水合氧化铁(以Fe计)的复合树脂HFO-D201装入带夹套的玻璃 吸附柱中(cM6x200 mm),在25±5°〇下,将经过滤后的含微量磷水体(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树脂深度净化水体中微量磷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含微量磷的水体pH值调至5.0~9.0,过滤,除去其中的悬浮物; B)将步骤A)中得到的滤液通过装填有复合树脂材料的吸附塔,使水中的微量磷被吸附在复合树脂上; C)当吸附达到泄漏点时停止吸附,用NaOH和NaCl的混合溶液作为脱附剂进行脱附再生,然后再用CO↓[2]饱和溶液淋洗装填复合树脂材料的吸附塔使得树脂再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丙才潘丙军张庆建邱慧张炜铭苏庆陈新庆张全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