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00418 阅读:5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壳,所述电机壳两端设置有前端盖和后端盖,电机壳与前、后端盖围成电机内腔,电机内腔设置有定子和转子,所述电机壳外装设有增量式编码器;所述转子由五对磁极无隔槽拼装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五对磁极的转子,转子转动时候可平稳切磁,杜绝了转子卡顿现象,提升电机精度;同时转子的磁极间无隔槽,有效提升电机效率5%以上,节能8~13%,电机效率可达86~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伺服电机结构具有以下的不足之处:1、转子是由四对磁极组成,磁极之间带隔槽,四对磁极的转子运行时切磁不平稳,会出现卡顿现象,影响转子精度,四对磁极的转子精度低;一般将定子开斜槽来解决转子的卡顿现象,增加定子的加工工序,增加成本;2、转子的磁极之间留有隔槽,导致转子扭力减小,效率降低;3、转子磁铁表面通过绕玻纤带紧固或采用热缩套管紧固,玻纤带无法做到太薄,并且不能均布绕在转子磁铁表面,转子与定子间距无法做到0.3mm以下,使电机扭力下降、效率降低;4、电机壳无散热齿槽,电机没得到良好散热;5、电机壳表面采用电泳或喷漆工艺加工,喷漆或电泳得到的保护层不耐磨,不耐高温,且降低了电机壳的散热效率;6、编码器数据线和电源线直接从电机内部引线引出,由于电源线和编码器数据线长期动态使用,容易产生损伤断裂,且难以维修更换,也不可任意更换长短,通用性差;7、电机采用2500线增量式编码器,精度较低,稳定性相对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壳,所述电机壳两端设置有前端盖和后端盖,电机壳与前、后端盖围成电机内腔,电机内腔设置有定子和转子,所述电机壳外装设有增量式编码器;所述转子由五对磁极无隔槽拼装而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表面绕置有玻纤线,转子表面通过浸环氧树脂形成固定层。玻纤线可均匀缠绕到转子表面的磁铁上,转子再浸环氧树脂,得到有力的固定效果,使转子的磁铁在正常运行中无脱落;同时,玻纤线直径可做到0.07mm以下,使转子与定子之间间隙可做到0.2mm以下,转子磁铁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最终达到电机效率的提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内腔设置有用于固定定子的定子骨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骨架上设置有接线板。进一步,所述接线板上开设有接线孔,定子上绕置有线圈,线圈的接线端通过接线孔连接在接线板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线板和增量式编码器分别通过微型航空插头连接电源线和数据线。由于采用微型航空插头连接,电机内部与外部的线路连接为活动连接,适用寿命更长;在电源线和数据线损伤断裂的情况下,易于维修更换,并可任意更换长短,具有通用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量式编码器外覆盖有保护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前后端分别设置有转子轴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端盖上设置有油封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壳表面开有散热齿槽,增加散热面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壳表面设置有喷砂层,电机壳表面通过喷砂阳极工艺设置喷砂层,替代原有的涂层,使电机壳表面增加凹凸沙粒面,能充分利用电机壳进行散热,同时增强电机壳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氧化性,使其不易刮花,耐高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采用五对磁极的转子,转子转动时候可平稳切磁,杜绝了转子卡顿现象,提升电机精度;同时转子的磁极间无隔槽,有效提升电机效率5%以上,节能8~13%,电机效率可达86~95%。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壳1,电机壳1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4和后端盖5,所述前端盖4上设置有油封盖12。电机壳1与前、后端盖4、5围成电机内腔。进一步,所述电机壳1表面开有散热齿槽,增加散热面积。电机壳1表面还通过喷砂阳极工艺设置有喷砂层,替代原有的喷漆或电泳层,使电机壳1表面增加凹凸沙粒面,能充分利用电机壳1进行散热,同时增强电机壳1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氧化性,使其硬度可达HB155,不易刮花,耐高温。所述电机内腔设置有定子2,所述定子2固定在两个定子骨架6之间,其中靠近电机后端盖5的定子骨架6上设置有接线板7。定子2上绕置有线圈,所述接线板7上对应定子2的线圈开设有多个接线孔,定子2上线圈的接线端通过接线孔连接在接线板7上。所述转子3穿装在定子2内,转子3前后端分别设置有转子轴承13。所述转子3由五对磁极无隔槽拼装而成,转子3转动时候可平稳切磁,杜绝了转子3的卡顿现象,提升电机精度;同时转子3的磁极间无隔槽,有效提升电机效率5%以上,节能8~13%,电机效率可达86~95%。进一步的,转子3表面绕置有玻纤线,转子3表面还通过浸环氧树脂形成固定层,玻纤线可均匀缠绕到转子3表面的磁极上,转子3再浸环氧树脂,得到有力的固定效果,使转子3的磁极在正常运行中无脱落;同时,玻纤线直径可做到0.07mm以下,使转子3与定子2之间间隙可做到0.2mm以下,转子磁极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提升电机的效率。所述电机壳1的后端盖5上装设有增量式编码器8,优选的,所述增量式编码器8为17位增量式编码器,可有效提升电机精度。增量式编码器8外覆盖有保护罩9。进一步,所述增量式编码器8通过设置在保护罩9上的第一微型航空插头10连接数据线,所述接线板7通过设置在电机壳1上的第二微型航空插头11连接电源线。由于本技术的电机采用微型航空插头10、11进行连接电源线和数据线的,电机内部与外部的线路连接为活动连接,适用寿命更长;同时,在电源线和数据线损伤断裂的情况下,易于维修更换,并可任意更换长短,具有通用性。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壳(1),所述电机壳(1)两端设置有前端盖(4)和后端盖(5),电机壳(1)与前、后端盖围成电机内腔,电机内腔设置有定子(2)和转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1)外装设有增量式编码器(8);所述转子(3)由五对磁极无隔槽拼装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壳(1),所述电机壳(1)两端设置有前端盖(4)和后端盖(5),电机壳(1)与前、后端盖围成电机内腔,电机内腔设置有定子(2)和转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1)外装设有增量式编码器(8);所述转子(3)由五对磁极无隔槽拼装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3)表面绕置有玻纤线,转子(3)表面通过浸环氧树脂形成绝缘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内腔设置有用于固定定子(2)的定子骨架(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五对磁极的增量伺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骨架(6)上设置有接线板(7)。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梓铭陈显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得毅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