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9866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轿厢、轿厢导轨、轿顶扶手、对重、对重导轨、驱动单元、驱动悬挂部件、驱动单元基座、控制单元和轿厢导向轮,所述轿厢在至少一对轿厢导轨之间运行,所述对重在一对对重导轨之间运行;所述一对对重导轨4位于一对轿厢导轨的中心线形成的限定面Y‑Y的任意一侧,所述驱动单元6放置在所述对重5的路径上方的井道顶部与所述限定面Y‑Y以及轿顶扶手3内边缘垂直面构成的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对井道内布局及空间进行优化,降低建筑成本和电梯成本,并增加电梯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布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的需求,建筑体空间及成本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建筑无法提供放置驱动单元、控制单元、悬挂固定部件等部件的机房。在这种背景下,无机房电梯就产生了,然而,现有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比较复杂,占用井道空间较多,从而使得建筑成本和电梯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占用较少井道且能够降低建筑成本和电梯成本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轿厢导轨、轿厢、轿顶扶手、对重导轨、对重、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基座、驱动悬挂部件、控制单元和导向轮,所述轿厢在至少一对轿厢导轨之间运行,所述对重在一对对重导轨之间运行;所述驱动悬挂部件通过悬挂固定件和导向轮连接所述轿厢与所述对重构成悬挂系统;所述驱动单元提供动力;所述驱动单元基座用于支撑所述驱动单元;所述控 制单元为控制电梯运行的电气部件,所述对重导轨位于一对轿厢导轨的中心线形成的限定面Y-Y的任意一侧,所述驱动单元放置在所述配重的路径上方的井道顶部与所述限定面Y-Y以及轿顶扶手内边缘垂直面构成的空间内。有利地,所述驱动单元的X-X中心平面与所述对重导轨Z-Z中心线平面重合、平行或成0到180度的夹角。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基座位于所述对重导轨顶面上方,所述驱动单元基座被固定在对重导轨上、井道壁上或嵌入井道墙内。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驱动单元基座的上表面、下表面或中间位置。有利地,所述导向轮包括对重反绳轮和轿厢反绳轮。优选地,所述轿厢反绳轮安装在所述轿厢的顶部或者底部。有利地,在井道内的所述控制单元放置在与所述轿厢投影面A以外的井道空间C内或轿顶扶手内边缘到井道壁之间的井道上部闲置空间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对井道内布局及空间进行优化,降低建筑成本和电梯成本,并增加电梯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驱动单元放置位置的示意图;图4是X-X中心平面与Z-Z中心线平面重合时的示意图;图5是X-X中心平面与Z-Z中心线平面平行时的示意图;图6是X-X中心平面与Z-Z中心线平面成一定夹角时的示意图;图7是X-X中心平面与Z-Z中心线平面垂直时的示意图;图8是驱动单元固定在导轨上的示意图;图9是驱动单元固定嵌入井道墙内时的示意图;图10是驱动单元固定在驱动单元基座的上表面时的示意图;图11是驱动单元固定在驱动单元基座的下表面时的示意图;图12是轿厢反绳轮安装在轿厢顶部时的示意图;图13是轿厢反绳轮安装在轿厢底部时的示意图;图14是控制单元放置位置的示意图。其中,1、轿厢导轨;2、轿厢;3、轿顶扶手;4、对重导轨;5、对重;6、驱动单元;7、驱动单元基座;8、驱动悬挂部件;9、控制单元;10、轿厢反绳轮;11、对重反绳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轿厢2、轿厢导轨1、轿顶扶手3、对重5、对重导轨4、驱动单元6、驱动悬挂部件8、驱动单元基座7、控制单元9和轿厢导向轮,所述轿厢2在至少一对轿厢导轨1之间运行,所述对重5在一对对重导轨4之间运行;所述驱动悬挂部件8通过悬挂固定件和轿厢导向轮连接所述轿厢2与所述对重5构成悬挂系统;所述驱动单元6提供动力;所述驱动单元基座7用于支撑所述驱动单元6;所述控制单元9为控制电梯运行的电气部件,所述对重导轨4位于一对轿厢导轨的中心线形成的 限定面Y-Y的任意一侧,所述驱动单元6放置在所述对重5的路径上方的井道顶部与所述限定面Y-Y以及轿顶扶手3内边缘垂直面构成的空间b内。这里的轿厢导轨1至少有一对,然而在有些情况下,需要两对轿厢导轨,驱动悬挂部件8包括绳子,绳子连接导向轮和绳头板组件来构成悬挂系统。驱动单元6为无齿轮曳引机,是一种驱动轮与马达直接连接的曳引机,由于不使用齿轮箱,因此叫做无齿轮。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驱动单元6的X-X中心平面与所述对重导轨Z-Z中心线平面重合、平行或成0到180度的夹角,也可以垂直,这可以根据实际地需要来调整。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驱动单元基座7位于所述对重导轨4顶面上方,所述驱动单元基座7被固定在对重导轨4上、井道壁上或嵌入井道墙内,当固定在井道壁上时,需要先在井道壁上钻孔,将槽钢安装在井道壁上,再把基座固定在槽钢上;在嵌入在井道墙内时,需要将井道墙打洞,将驱动单元放进去。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驱动单元6固定在所述驱动单元基座7的上表面、下表面或中间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安装方式。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轿厢导向轮包括对重反绳轮10和轿厢反绳轮11,所述轿厢反绳轮10安装在所述轿厢2的顶部或者底部,优选地,所述轿厢反绳轮10为一对,一对所述轿厢反绳轮10分别位于所述轿厢2的两侧。如图14所示,在井道内的所述控制单元放置在与所述轿厢投影面A 以外的井道空间C内或轿顶扶手3内边缘到井道壁之间的井道上部闲置空间内。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和/或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轿厢导轨(1)、轿厢(2)、轿顶扶手(3)、对重导轨(4)、对重(5)、驱动单元(6)、驱动单元基座(7)、驱动悬挂部件(8)、控制单元(9)和导向轮,所述轿厢(2)在至少一对轿厢导轨(1)之间运行,所述对重(5)在一对对重导轨(4)之间运行;所述驱动悬挂部件(8)通过悬挂固定件和导向轮连接所述轿厢与所述对重构成悬挂系统;所述驱动单元(6)提供动力;所述驱动单元基座(7)用于支撑所述驱动单元(6);所述控制单元(9)为控制电梯运行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对重导轨(4)位于一对轿厢导轨(1)的中心线形成的限定面(Y‑Y)的任意一侧,所述驱动单元(6)放置在所述对重(5)的路径上方的井道顶部与所述限定面(Y‑Y)以及轿顶扶手(3)内边缘垂直面构成的空间(b)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轿厢导轨(1)、轿厢(2)、轿顶扶手(3)、对重导轨(4)、对重(5)、驱动单元(6)、驱动单元基座(7)、驱动悬挂部件(8)、控制单元(9)和导向轮,所述轿厢(2)在至少一对轿厢导轨(1)之间运行,所述对重(5)在一对对重导轨(4)之间运行;所述驱动悬挂部件(8)通过悬挂固定件和导向轮连接所述轿厢与所述对重构成悬挂系统;所述驱动单元(6)提供动力;所述驱动单元基座(7)用于支撑所述驱动单元(6);所述控制单元(9)为控制电梯运行的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对重导轨(4)位于一对轿厢导轨(1)的中心线形成的限定面(Y-Y)的任意一侧,所述驱动单元(6)放置在所述对重(5)的路径上方的井道顶部与所述限定面(Y-Y)以及轿顶扶手(3)内边缘垂直面构成的空间(b)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6)的(X-X)中心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峰陶宪德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