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相交处的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8143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相交处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所述第一板件(1)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二板件为直角梯形(2),其中,所述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固定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板件(1)和所述第二板件(2)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件,将第一板件与墙体龙骨的翼缘打钉连接,第二板件与“几”字型龙骨屋架的下弦通过打钉连接,在屋架支点处提供有力连接,从而增加屋架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相交处的连接件
技术介绍
目前,集成房屋以其施工周期短、安全可靠、对环境污染小、造型美观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为了能更好地保障集成房屋的安全稳定性,不但其相关的主体结构要求有很好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而且各个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件,也要求要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连接性。例如,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的相交处的连接件。薄板钢骨结构房屋在搭建过程中,采用“几”字型龙骨的屋架下弦与墙体间不能直接进行螺钉连接,不能有效传递水平力,从而影响屋架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连接件。具体地,本技术提供能够提供一种屋架与墙体相交处的连接件,能够实现在屋架支点处提供有力连接,从而增加屋架的整体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相交处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二板件为直角梯形,其中,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固定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其中,所述第一板件的第四侧边为斜边,所述第二板件的第四侧边为斜边。其中,所述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的延长线上。其中,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夹角为直角。其中,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设置有第一列连接通孔,相邻两个连接通孔之间的中心距为15mm,且所述第一板件的所述第一列连接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之间的距离为15mm;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三侧边设置有第二列连接通孔,相邻两个连接通孔之间的中心距为15mm,且所述第一板件的所述第二列连接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三侧边之间的距离为10mm。其中,平行于所述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设置有第一列连接通孔,且所述第二板件的所述第一列连接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之间的距离为12mm;平行于所述第二板件的第三侧边设置有第二列连接通孔、第三列连接通孔以及第四列连接通孔,其中,相邻两列连接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0mm,且每列连接通孔中相邻两个连接通孔的中心距为18mm,并且所述第二板件的所述第二列连接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板件的第三侧边之间的距离为12mm。其中,所述连接通孔的直径为4mm。其中,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的长度为130mm,第二侧边的长度为40mm,第三侧边的长度为93mm;所述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的长度为80mm,第二侧边的长度为80mm,第三侧边的长度为56mm。其中,所述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与第四侧边的夹角为47.2°;所述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与第四侧边的夹角为73.3°。其中,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的厚度均为1.6mm。本技术提供的连接件,将第一板件与墙体龙骨的翼缘打钉连接,第二板件与“几”字型龙骨屋架的下弦通过打钉连接,在屋架支点
处提供有力连接,从而增加屋架的整体稳定性。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提供一种连接件,用于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相交处的连接,该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且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均为直角梯形。其中,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与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板件与第二板彼此互相垂直,即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相互垂直且连同一体;并且,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上,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的延长线上;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上均
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分别通过多个连接通孔与屋架和墙体打钉连接,加固屋架与墙体的连接,从而增加屋架的整体稳定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相交处的连接件进行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相交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第一板件1为直角梯形,包括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以及第四侧边14,第四侧边14为直角梯形的斜边;第二板件2为直角梯形,包括第一侧边21、第二侧边22、第三侧边23以及第四侧边24,第四侧边24为直角梯形的斜边。其中,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与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具体地,第一板件的第一侧边与第二板件的第一侧边可以完全固定连接,也可以部分固定连接,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的一部分与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的一部分固定连接,即,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的第一端211设置在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上,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的第二端212设置在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的延长线上。另外,本技术所提供的连接件的适用场合为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的相交处,所以,第一板件1与第二板件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为了使连接件与屋架和墙体能够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在连接件的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各板件上的连接通孔的具体布置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调整设置。第一板件1通过其连接通孔与墙体龙骨的翼缘打钉连接,第二板件2通过其连接通孔与“几”字型龙骨屋架的下弦通过打钉连接,从而增加屋架的整体稳定性。示例性地,平行于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设置有第一列连接通孔101,相邻两个连接通孔之间的中心距L11可以选择设置为15mm,并且,第一板件1的第一列连接通孔101的中心与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之间的距离L12也可以设置为15mm;平行于第一板件1的第三侧边13设置有第二列连接通孔102,相邻两个连接通孔之间的中心距L13可以选择设置为15mm,并且,第一板件1的第二列连接通孔102的中心与第一板件1的第三侧边13之间的距离L14可以设置为10mm。平行于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设置有第一列连接通孔20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件2的第一列连接通孔201的中心与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相交处的连接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相交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所述第一板件(1)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二板件(2)为直角梯形,其中,所述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固定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板件(1)和所述第二板件(2)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屋架与垂直于屋架的墙体相交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所述第一板件(1)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二板件(2)为直角梯形,其中,所述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固定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板件(1)和所述第二板件(2)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的第四侧边(14)为斜边,所述第二板件(2)的第四侧边(24)为斜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的第一端(211)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上,所述第二板件(2)的第一侧边(21)的第二端(21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的延长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与所述第二板件(2)的夹角为直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设置有第一列连接通孔(101),相邻两个连接通孔之间的中心距为15mm,且所述第一板件(1)的所述第一列连接通孔(101)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板件(1)的第一侧边(11)之间的距离为15mm;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件(1)的第三侧边(13)设置有第二列连接通孔(102),相邻两个连接通孔之间的中心距为15mm,且所述第一板件(1)的所述第二列连接通孔(102)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板件(1)的第三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红尹稷华刘宇清王林伟田军宫大壮易艳丽范一欢段慧莹季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