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7348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为:紫草10‑20份、芦荟10‑20份、白鲜皮10‑20份、苦参10‑15份、白蔹10‑15份、金龙胆草5‑10份、猫爪草5‑10份、荆芥5‑10份、黄藤5‑10份、积雪草4‑8份、侧柏叶3‑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中,所选用的原料药来源广泛,无毒副作用,使用更为安全;各原料组方合理,配伍科学,药物之间共同发挥了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抗菌消炎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充分发挥了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中药组合物的安全性高,针对性强、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可克服西药副作用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胎癣、乳癣,首见于《诸病源侯论》:临床表现以好发婴儿头面部,形如粟米,散在或密集,榛色红,搔起白屑;或者破流津水,浸淫成片为特点。前者属风热盛,后者偏重湿热盛。其病机为禀性不耐,皮肤娇嫩,脾胃运化失司,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侵,蕴阻肌肤而致。现代医学认为婴儿湿疹的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变态反应有关。由于皮肤瘙痒,患儿常表现为哭闹、睡眠不宁、易醒,从而得不到充分休息,时间较长以致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应尽早对婴儿湿疹加以治疗,以期早日康复。目前,临床上还无较理想的治疗药物,常规的处理方式为避免接触刺激物,消炎、收敛、止痒药物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内服的组胺药物和外用皮质激素类软膏。抗组胺药物能缓解皮肤瘙痒症状,但并不能减轻局部皮肤病理损害,缩短病程。外用激素类药物有比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减轻局部皮肤的病损,但由于该病易复发,反复使用则容易出现皮肤变薄、色素沉着、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皮肤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婴幼儿湿疹的药物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抗菌消炎的功效,对婴幼儿湿疹的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为:紫草10-20份、芦荟10-20份、白鲜皮10-20份、苦参10-15份、白蔹10-15份、金龙胆草5-10份、猫爪草5-10份、荆芥5-10份、黄藤5-10份、积雪草4-8份、侧柏叶3-6份。优选的,所述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紫草12-18份、芦荟14-18份、白鲜皮14-16份、苦参12-14份、白蔹12-14份、金龙胆草6-8份、猫爪草6-8份、荆芥6-8份、黄藤6-8份、积雪草6-8份、侧柏叶4-6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紫草18份、芦荟16份、白鲜皮15份、苦参13份、白蔹13份、金龙胆草7份、猫爪草7份、荆芥7份、黄藤7份、积雪草7份、侧柏叶5份。中药的配伍讲究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由于不同的中药之间存在不同的配伍关系,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中药时,必须有所选择,充分发挥药物之间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使产品的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药成分复杂,一种药材中既有水溶性成分,又有油溶性或醇溶性成分,且有些活性成分在高温下容易失活,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取出有效成分并保证有效成分的活性,从而保证产品的临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多味中药进行配伍,药物之间共同发挥了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抗菌消炎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充分发挥了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组合物中各组分的药理分析如下: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芦荟:苦,寒。归肝、胃、大肠经。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用于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外治癣疮。白鲜皮:苦,寒。归脾、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白蔹:苦,微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金龙胆草:苦,寒。归肺、肝经。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解毒利湿,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咽痛,口疮,湿热黄疸,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猫爪草:甘、辛,温。归肝、肺经。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用于瘰疬痰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黄藤:苦,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热毒内盛,便秘,泻痢,咽喉肿痛,目赤红肿,痈肿疮毒。积雪草:苦、辛,寒。归肝、脾、肾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石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侧柏叶: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本专利技术的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经辨证配伍,在药效作用上相互佐助,方中:紫草、芦荟和白鲜皮可以相互协同,增益互补,起到更好的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抗菌消炎的作用;苦参、白蔹、金龙胆草和黄藤起到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作用;荆芥、积雪草和侧柏叶能够加强清热泻火、抗菌消炎的作用;各组分协同作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抗菌消炎、修复皮肤屏障之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组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专利技术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减少上述组合物中的任何一种原料组分,或以具有相似药性的原料药对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分进行替换,则中药组合物整体的作用效果显著降低;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的基础上再增加其他的原料组分,组合物的整体效果并未有明显的改善,甚至有组合物的整体效果降低的情况出现。上述中药组合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步骤如下:将紫草、芦荟、白鲜皮、苦参、白蔹、金龙胆草、猫爪草、荆芥、黄藤、积雪草和侧柏叶混合,加水煎煮两次,滤过(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0℃)的浸膏,即得。经试验验证,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取出中药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并保证有效成分的活性,从而保证产品的临床效果。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婴幼儿湿疹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也是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治疗治疗婴幼儿湿疹的药物制剂,由上述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上述药物制剂可以制成各种药物剂型,如凝胶剂、喷雾剂、洗剂、乳膏/霜剂、散剂等。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为药物制剂中的常规辅料,优选为甘油、丁二醇、海藻糖、甜菜碱、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中,所选用的原料药来源广泛,无毒副作用,使用更为安全;各原料组方合理,配伍科学,药物之间共同发挥了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抗菌消炎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充分发挥了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中药组合物的安全性高,针对性强、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可克服西药副作用大的缺点。(2)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临床上可以接受的凝胶剂、喷雾剂、洗剂、乳膏/霜剂、散剂等各种剂型。不但保持了该组合物固有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临床疗效,而且方便使用、携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实施例1:【配方】紫草18克、芦荟16克、白鲜皮15克、苦参13克、白蔹13克、金龙胆草7克、猫爪草7克、荆芥7克、黄藤7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为:紫草10‑20份、芦荟10‑20份、白鲜皮10‑20份、苦参10‑15份、白蔹10‑15份、金龙胆草5‑10份、猫爪草5‑10份、荆芥5‑10份、黄藤5‑10份、积雪草4‑8份、侧柏叶3‑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为:紫草10-20份、芦荟10-20份、白鲜皮10-20份、苦参10-15份、白蔹10-15份、金龙胆草5-10份、猫爪草5-10份、荆芥5-10份、黄藤5-10份、积雪草4-8份、侧柏叶3-6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为:紫草12-18份、芦荟14-18份、白鲜皮14-16份、苦参12-14份、白蔹12-14份、金龙胆草6-8份、猫爪草6-8份、荆芥6-8份、黄藤6-8份、积雪草6-8份、侧柏叶4-6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为:紫草18份、芦荟16份、白鲜皮15份、苦参13份、白蔹13份、金龙胆草7份、猫爪草7份、荆芥7份、黄藤7份、积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法荣岳静刘蕾王冰赵真珍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