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歧管和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261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提供一种排气歧管和发动机,所述排气歧管包括具有中空腔的本体部,并设有多个分别对应于发动机各缸排气门的进气口以及用于排出所述中空腔内的废气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形成在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的排气法兰上,并且,所述排气法兰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部位的壁厚大于所述本体部的壁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排气歧管中本体部与排气法兰的连接部位的壁厚设置为大于本体部的壁厚,加强了该连接过渡部位的抗疲劳能力,减小由于振幅过大和特定振动频率导致的诸如非贯穿性裂纹出现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气歧管。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所述排气歧管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汽车节能减排法规的要求日益严格,汽车发动机升功率逐渐增大,对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强度要求越来越高。排气歧管的可靠性,已成为发动机研发人员不可忽视的课题。发动机排气歧管是汽车排气系统主要部件,排气歧管通过法兰与气缸盖连接,是排气系统中工作温度最高的部件之一。作为发动机的主要受热件,排气歧管工作时热负荷大、热应力高,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尤其是在排气歧管的中空腔侧壁(即本体部)与其排气法兰的过渡位置,热应力较为集中,并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和较高的振动频率。一旦排气歧管与整机发生共振,将会对其造成较大的破坏,容易在上述过渡位置等处产生非贯穿性裂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排气歧管,该排气歧管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能够减少在本体部与排气法兰的过渡位置处产生非贯穿性裂纹的可能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包括具有中空腔的本体部,并设有多个分别对应于发动机各缸排气门的进气口以及用于排出所述中空腔内的废气的排气口,所述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包括具有中空腔(1)的本体部(2),并设有多个分别对应于发动机各缸排气门的进气口(3)以及用于排出所述中空腔(1)内的废气的排气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4)形成在与所述本体部(2)一体成型的排气法兰(5)上,并且,所述排气法兰(5)与所述本体部(2)的连接部位的壁厚大于所述本体部(2)的壁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包括具有中空腔(1)的本体部(2),并设有多个分别对应于发动机各缸排气门的进气口(3)以及用于排出所述中空腔(1)内的废气的排气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4)形成在与所述本体部(2)一体成型的排气法兰(5)上,并且,所述排气法兰(5)与所述本体部(2)的连接部位的壁厚大于所述本体部(2)的壁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法兰(5)与所述本体部(2)的连接部位的壁厚相比所述本体部(2)的壁厚大0.8mm~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法兰(5)与所述本体部(2)的连接部位形成有温度传感器连接孔(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气口(3)分别形成在与所述本体部(2)一体成型的多个进气法兰(7)上,各个所述进气法兰(7)的端面和所述排气法兰(5)的端面各自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45°~90°夹角(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还设有EGR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洪飞龙艳中李宇飞姜志永赵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