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油口开闭结构(20),具有伴随着供油枪(50)对加油管(10)的插入或拔出而进行开闭的主阀瓣(32)及防尘阀瓣(43),其特征在于,防尘阀瓣(43)由相对于主阀瓣(32)配置在外端侧并且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多个半圆阀瓣(43a)构成,通过插入供油枪(50),以各半圆阀瓣(43a)的顶端相互分离的方式进行开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车辆等的供油口进行开闭的供油口开闭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与车辆等的燃料箱连通的加油管的供油口开闭结构,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如图6(a)所示,该供油口开闭结构1由两端开口的筒部3和设置在筒部3的内部的主阀瓣4及防尘阀瓣5(在专利文献1中是第1阀装置及第2阀装置)构成。主阀瓣4及防尘阀瓣5分别形成为圆形板状的单阀。主阀瓣4及防尘阀瓣5分别包括具有弹簧的铰链4a、5a,能够以铰链4a、5a作为支点进行开闭。在筒部3的内端侧连接有加油管2,在外端侧连接有圆环状的供油口6。如图6(b)所示,当供油枪7插入到加油管2时,主阀瓣4及防尘阀瓣5被供油枪7按压而处于开阀状态。另一方面,如图6(a)所示,当将供油枪7从供油口6拔出时,通过铰链4a、5a的弹簧的恢复力而分别处于闭阀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21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由于供油口开闭结构1的防尘阀瓣5是圆形板状的单阀,所以从铰链5a至开阀状态下的防尘阀瓣5与供油枪7的抵接点P的距离L1变长。因此,不得不将从主阀瓣4至防尘阀瓣5的距离设定得大,所以存在造成供油口开闭结构1大型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创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供油口开闭结构的小型化的供油口开闭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供油口开闭结构具有伴随着供油枪对加油管插入或拔出而进行开闭的主阀瓣及防尘阀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阀瓣由相对于所述主阀瓣配置在外端侧并且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多个阀瓣构成,通过插入所述供油枪,以各所述阀瓣的顶端相互分离的方式进行开阀。根据这样的构造,能够使构成防尘阀瓣的1个阀瓣变小,所以与现有技术的供油口开闭结构相比能够缩短防尘阀瓣与主阀瓣的间隔。因此能够实现供油口开闭结构的小型化。此外,其特征在于,在从供油口侧观察的情况下,所述主阀瓣与所述供油枪抵接的第1抵接点配置在所述防尘阀瓣的各阀瓣与所述供油枪抵接的2个第2抵接点之间。根据这样的构造,在从供油口侧观察的情况下,构成主阀瓣及防尘阀瓣的各阀瓣至少在3点以上与插入的供油枪的外周面抵接。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供油枪。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供油口开闭结构,能够实现供油口开闭结构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供油口开闭结构的构造的立体剖视图。图2(a)是示出主阀瓣及防尘阀瓣的立体图,图2(b)是防尘阀瓣的主阀瓣侧的面的结构图。图3是示出将供油枪插入到本实施方式的供油口开闭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比较本实施方式的防尘阀瓣和现有技术的防尘阀瓣在可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的剖视图。图5是从供油口侧观察到的将供油枪插入到本实施方式的供油口开闭结构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a)是示出现有技术的供油口开闭结构的构造的图,图6(b)是示出将供油枪插入到图6(a)所示的供油口开闭结构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并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构造>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油口开闭结构20是在与车辆等的燃料箱(省略图示)连通的圆管状的加油管10的外端侧连接的构件。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对于供油口开闭结构20将燃料箱侧称为“内端侧”,将其相反侧称为“外端侧”。加油管10由呈筒状的主管部10a和设置在主管部10a的外端的缘部10b构成。缘部10b相对于主管部10a垂直地配置。缘部10b呈圆环状,在中央形成有开口部10c。供油口开闭结构20主要由安装在缘部10b的端面的主阀瓣部30和安装在主阀瓣部30的防尘阀瓣部40构成。在主阀瓣部30安装有主阀瓣32,在防尘阀瓣部40安装有防尘阀瓣43。主阀瓣部30由主体部31、主阀瓣32和铰链部33构成。主体部31及主阀瓣32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树脂形成。主体部31呈圆环状,在中央形成有开口部31a。开口部31a与开口部10c连通。主阀瓣32是对开口部31a进行开闭的圆形板状构件。主阀瓣32伴随着供油枪50的插入或拔出而对开口部31a进行开阀或闭阀。因此,当不进行供油时处于闭阀状态,能够防止燃料的蒸汽的泄漏。主阀瓣32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对开口部31a进行开闭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截面为帽子型。主阀瓣32能够以铰链部33为中心转动。铰链部33是将主体部31和主阀瓣32连结、并且使主阀瓣32对开口部31a进行开闭的铰链。如图2(a)所示,铰链部33由轴33a和螺旋弹簧33b构成。轴33a架设在主体部31的一部分,插入在设置于主阀瓣32的外周的1对安装孔部32a、32a。因此,主阀瓣32相对于轴33a能够进行绕轴转动。螺旋弹簧33b套装在1对安装孔部32a之间的轴33a。螺旋弹簧33b的一端侧与轴33a抵接,另一端侧与主阀瓣32抵接。螺旋弹簧33b是在外力不作用于主阀瓣32的情况下进行施力以使得主阀瓣32抵接在主体部31的构件。如图1所示,防尘阀瓣部40由内侧安装部41、外侧安装部42、防尘阀瓣43、铰链部45、45构成。内侧安装部41由以下部分构成:呈筒状的主体筒部41a;在主体筒部41a的内端侧朝向轴中心C一侧突出的内侧凸缘部41b;在主体筒部41a的内端侧向离开轴中心C的一侧突出的外侧凸缘部41c。内侧凸缘部41b呈圆环状,在中央形成有开口部41d。开口部41d与开口部10c、31a连通。内侧凸缘部41b的外端侧的端面41ba随着接近轴中心C向内端侧倾斜。外侧凸缘部41c的外径与主体部31的外径相同。外侧安装部42由呈筒状的主体筒部42a和设置在主体筒部42a的外端的缘部42b构成。主体筒部42a嵌合在主体筒部41a的外周面,其内端侧的端面与外侧凸缘部41c抵接。主体筒部42a的外径与外侧凸缘部41c的外径相同。主体筒部42a的外端侧的顶端延伸设置在主体筒部41a的顶端的外端侧。缘部42b相对于主体筒部42a垂直地配置。缘部42b呈圆环状,在中央形成有开口部42c。开口部42c与开口部10c、31a、41d分别连通。开口部42c是被供油枪50插入的“供油口”的部位。另外,各开口部的大小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按开口部41d、31a、42c、10c的顺序其开口变大的方式形成。防尘阀瓣43是伴随着供油枪50的插入或拔出而对开口部42c进行开阀或闭阀的构件。当不进行供油时处于闭阀状态,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灰尘的侵入。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尘阀瓣43由半圆阀瓣43a、43a构成。半圆阀瓣43a是半圆状的板状构件,分别相向并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半圆阀瓣43a、43a分别能够以铰链部45、45为中心转动。由于半圆阀瓣43a、43a在同一平面上相向配置,所以当供油枪50插入时,以半圆阀瓣43a、43a的顶端相互分离的方式(以双向打开方式)进行开阀。如图2(b)所示,在半圆阀瓣43a的内端侧的面设置有多个肋43c。肋43c分别在纵横方向上延长设置。通过设置肋43c,能够提高半圆阀瓣43a的刚性。铰链部45、45安装在缘部42b的内端侧。铰链部45、45夹着开口部42c平行地配置。铰链部45是将缘部42b和半圆阀瓣43a连结、并且相对于开口部42c将半圆阀瓣43a开闭的铰链。如图2(a)所示,铰链部45由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油口开闭结构,具有伴随着供油枪对加油管的插入或拔出而进行开闭的主阀瓣及防尘阀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阀瓣由相对于所述主阀瓣配置在外端侧并且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多个阀瓣构成,通过插入所述供油枪,以各所述阀瓣的顶端相互分离的方式进行开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15 JP 2013-2365671.一种供油口开闭结构,具有伴随着供油枪对加油管的插入或拔出而进行开闭的主阀瓣及防尘阀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阀瓣由相对于所述主阀瓣配置在外端侧并且配置在同一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原健,
申请(专利权)人: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