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捆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6933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秸秆捆扎装置,包括动力机(1),在动力机至少连接一个上油缸(5),在每个上油缸上均连接上抓臂(2),动力机至少连接一个下油缸(7),每个下油缸铰接下抓臂(3),上抓臂与相应的下抓臂铰接配合,在下抓臂的后侧设有用于捆扎带(8)熔接和切断的熔接装置(9),在每个上抓臂内设有上送带槽(2a),在每个下抓臂内设有与相应下送带槽对应的下送带槽(3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装置由拖拉机提供动力,实现移动式自动捡拾打捆,其对秸秆的拾取,对秸秆的捆扎均自动完成,通过对秸秆捆扎机的使用,降低了秸秆运输的成本,使大量的秸秆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减少了对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捆扎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秸秆捆扎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主要的粮食出口国,许多农作物的生产量都位于世界前列,农作物的种植除了生产大量的粮食已供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是食用需要外,还随之生产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秸秆为主。秸秆作为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蕴含着丰富的能量,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发展应用前景广阔。随着现在加工技术的提高,秸秆在经过加工处理转化之后,可以为畜牧、能源、机械等领域提供巨大的原料支持。目前,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有秸秆发电、秸秆酿酒、秸秆饲料、秸秆燃料、秸秆有机肥、秸秆建材等。在过去,农作物秸秆作为农村主要的家庭燃料,为每一户家庭提供主要的能源供应,同时也是农村家庭蓄养牛、羊等牲畜最主要的饲料。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发生着转变,煤气和天然气渐渐地替代秸秆成了农村家庭主要的燃料来源,牛羊等牲畜的数量也在减少。所以秸秆在农村家庭中的地位正在下降,越来越多的秸秆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有些被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而更多的是被农民就地露天焚烧,这不但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也污染了空气,破坏了土壤结构和环境,显然也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秸秆的这种焚烧处理方式不仅损害着人民的利益,也使含有丰富能源的秸秆资源变成了人民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回收秸秆再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是由于秸秆的自然密度一般为35~50kg/m3, 秸秆的这种松散状态显然不利于收集与运输,易造成运输成本增加,亏损运营的现象,同时制约了秸秆的有效利用。为了综合有效的利用秸秆资源,通常采用机械手段对秸秆进行收集处理,只有将秸秆压缩捆扎打包后,才更加有利于秸秆的运输与下一步的开发利用。因此设计一种秸秆捆扎机用来对秸秆进行压缩捆扎处理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秸秆处理问题,也可以使秸秆这种可再生资源得到综合有效的充分利用,经过广泛检索,尚未发现一种用于秸秆捆扎的较为理想的技术方案以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尚没有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秸秆捆扎设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秸秆捆扎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在所述动力机至少连接一个上油缸,在每个所述上油缸上均连接上抓臂,所述动力机还至少连接一个下油缸,每个所述下油缸铰接下抓臂,所述上抓臂与相应的下抓臂铰接配合,在所述下抓臂的后侧设有用于捆扎带熔接和切断的熔接装置,在每个所述上抓臂内设有上送带槽,在每个所述下抓臂内设有下送带槽,所述上送带槽与相应所述下送带槽对应配合;还包括捆扎辊,在所述捆扎辊上设有捆扎带,所述捆扎带通过熔接装置后与所述上送带槽和所述下送带槽对应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上抓臂内设有一组上对辊,每对所述上对辊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送带槽的两侧。在所述下抓臂内设有一组下对辊,每对所述下对辊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送带槽的两侧。所述上送带槽和所述下送带槽的结构相同,它们的横截面均为T型槽。所述上抓臂和所述下抓臂均为弧形板状结构,它们配合后形成闭合的环形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由拖拉机提供动力,实现移动式自动捡拾打捆,其对秸秆的拾取,对秸秆的捆扎均自动完成,通过对秸秆捆扎机的使用,降低了秸秆运输的成本,使大量的秸秆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减少了对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断面图;图4是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装置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秸秆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1,所述动力机1采用拖拉机,在所述拖拉机的前侧连接三个并列设置的上油缸5,以及三个并列设置的下油缸7,每个所述上油缸5均与相应所述下油缸7对应配合。在每个所述上油缸5上均连接上抓臂2,在每个所述上抓臂2上均设有上铰接座2b,每个所述上铰接座2b均与相应的所述上油缸5铰接配合。每个所述下油缸7铰接下抓臂3,在每个所述下抓臂3上均设有下铰接座3b,每个所述下铰接座3b均与相应的所述下油缸7铰接配合。所述上抓臂2和所述下抓臂3均为弧形板状结构,它们配合后形成闭合的环形板。每个所述上抓臂2均通过销轴10与相应的下抓臂3铰接配合。在所述下抓臂3的后侧设有用于捆扎带8熔接和切断的熔接装置9,在每个所述上抓臂2内设有上送带槽2a,在每个所述下抓臂3内设有下送带槽3a,所述上送带槽2a与相应所述下送带槽3a对应配合,所述上送带槽2a和所述下送带槽3a的结构相同,它们的横截面均为T型槽。在所述上抓臂2内设有一组上对辊4,每对所述上对辊4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送带槽2a的两侧。在所述下抓臂3内设有一组下对辊6,每对所述下对辊6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送带槽3a的两侧。还包括捆扎辊,所述捆扎辊通过支架安装的拖拉机上,捆扎辊在所述支架内能够自由转动,所述捆扎辊和所述支架图中均为画出,在所述捆扎辊上缠绕捆扎带8,所述捆扎带8通过熔接装置9后与所述上送带槽2a和所述下送带槽3a对应配合。所述捆扎带8采用聚丙烯打包带,是以聚丙烯为原料生产的一种质量较轻的环保打包带,适合于各种轻重物品的打包。价格低廉,可塑性好,耐弯曲,断裂拉力强,材质较轻,色泽鲜艳,使用方便。聚丙烯打包带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弹性好,不易变形,所以送带轮通过对捆扎带的巨大摩擦力可以推动捆扎带在送带槽内向前运动。同时聚丙烯打包带的两侧边缘有边纹,可以增大摩擦力和捆扎紧度。所述熔接装置9为现有装置,它采用现有打包机的捆扎带熔接结构,它包括连接在所述下抓臂3上的支架11,在所述上侧通过滚轮架12连接两个并列设这的滚轮13,两个所述滚轮13为动力轮,通过两个滚轮13的相对运动带动所述捆扎带8向前移动。在所述支架11内纵向设置凸轮轴14,在所述凸轮轴14上安装一组凸轮15,在每个所述凸轮15上均顶杆16,在所述顶杆16上均套接弹簧22,在各个所述顶杆16上分别安装第一压头17、剪切快18、热合压头19和第二压头20,在所述第一压头17上设有用于所述捆扎带8穿过的通孔,在所述热合压头19的前侧设有用于捆扎带8熔接的加热片,在支架11的前侧还设有捆扎带8限位的挡板21。所述捆扎带8的捆扎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是捆扎带8依次从下送带槽3a和上送带槽2a穿过后,由所述第一压头17压住捆扎带8的带头,以便所述滚轮13反向转动拉紧捆扎带8;第二步在所述滚轮13反向转动拉紧捆扎带后,用于熔接的凸轮转动,将加热片插到两捆扎带8中间对捆扎带进行加热;第三步在加热完毕后,加热片退出,热合压头19上升,压紧被加热片加热的捆扎带8部分进行热合,紧压一段时间以使两带能更好的熔合在一起;第四步是在热合完毕后,用于剪切的凸轮转动到位,将捆扎带8剪短。然后凸轮轴14转动,各个部分回归初始状态,将捆扎好的秸秆放出,捆扎机开始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本秸秆捆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秆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1),在所述动力机(1)至少连接一个上油缸(5),在每个所述上油缸(5)上均连接上抓臂(2),所述动力机(1)还至少连接一个下油缸(7),每个所述下油缸(7)铰接下抓臂(3),所述上抓臂(2)与相应的下抓臂(3)铰接配合,在所述下抓臂(3)的后侧设有用于捆扎带(8)熔接和切断的熔接装置(9),在每个所述上抓臂(2)内设有上送带槽(2a),在每个所述下抓臂(3)内设有下送带槽(3a),所述上送带槽(2a)与相应所述下送带槽(3a)对应配合;还包括捆扎辊,在所述捆扎辊上设有捆扎带(8),所述捆扎带(8)通过熔接装置(9)后与所述上送带槽(2a)和所述下送带槽(3a)对应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1),在所述动力机(1)至少连接一个上油缸(5),在每个所述上油缸(5)上均连接上抓臂(2),所述动力机(1)还至少连接一个下油缸(7),每个所述下油缸(7)铰接下抓臂(3),所述上抓臂(2)与相应的下抓臂(3)铰接配合,在所述下抓臂(3)的后侧设有用于捆扎带(8)熔接和切断的熔接装置(9),在每个所述上抓臂(2)内设有上送带槽(2a),在每个所述下抓臂(3)内设有下送带槽(3a),所述上送带槽(2a)与相应所述下送带槽(3a)对应配合;还包括捆扎辊,在所述捆扎辊上设有捆扎带(8),所述捆扎带(8)通过熔接装置(9)后与所述上送带槽(2a)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令启张康康宫传贺陈早飞侯孟伟胡玲玲林臻张宇张瑞王子睿孙圆梦郑向彬沈浮杜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