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42975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步骤如下:(1)采摘,晒青;(2)第一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35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40‑45min;最后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32min;(3)揉捻;(4)炭焙;(5)第二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0%时,发酵20‑30min;最后在温度为26℃、湿度为95%时,发酵60‑90min;(6)第一次机焙;(7)冷却;(8)第二次机焙;(9)包装。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发酵乌龙茶,乌龙茶发酵程度高,发酵一致性好,口感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
技术介绍
茶叶发生吸氧作用,即称为发酵。茶叶之发酵,为红茶制造过程中最重要之步骤,因茶叶之色、香、味诸特性皆系于此时生成。当萎凋叶经揉捻后,茶汁与空气接触即起化学变化,发生两种分明之结果:叶片之色与香,均起变化,发酵之目的乃使此种变化,进行至可使制成之茶有优良之特质。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等地。以往的乌龙茶制作工艺,都是将茶青萎凋后通过一次发酵对茶叶进行处理,存在发酵度较低、口感不稳定的缺点,而且由于陈放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受到陈放当地的气候影响比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采摘,晒青: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地摊放在萎凋槽上,摊放叶的厚度的8‑10cm,通风散热,常温下自然萎凋20‑24小时;(2)第一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35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40‑45min;最后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32min;(3)揉捻: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盛进专用工具内手工揉捻30‑40min,至叶片揉卷成条索状;(4)炭焙:在45‑55℃,用木炭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5)第二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采摘,晒青: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地摊放在萎凋槽上,摊放叶的厚度的8-10cm,通风散热,常温下自然萎凋20-24小时;(2)第一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35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40-45min;最后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32min;(3)揉捻: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盛进专用工具内手工揉捻30-40min,至叶片揉卷成条索状;(4)炭焙:在45-55℃,用木炭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5)第二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0%时,发酵20-30min;最后在温度为26℃、湿度为95%时,发酵60-90min;(6)第一次机焙:将经过第二次发酵后的毛茶拣梗成净茶后在温度为90-10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8-10小时;(7)冷却:取出第一次机焙的茶叶,风冷;(8)第二次机焙:在80-100℃条件下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华罗莲花
申请(专利权)人: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