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冷管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89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氨或甲醇合成塔内件中的零部件。在触媒筐中采用带Ω形弯管段的U形冷管束,用以移走合成气反应热量,保证合成反应在控制温度内进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阻力小,换热均匀,传热效果好,冷管分布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材料消耗低,可提高合成转化率。(*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作业化学作用催化反应装置
,属氨或甲醇合成塔(以下简称合成塔)内件触煤筐的零部件,用于合成塔触煤筐制作改进。目前,合成塔冷管型触煤筐中的反应热的冷却装置采用过单管并流、单管逆流、扁平管、异径管、三套管等冷却结构,这些结构中存在材料消耗大、加工复杂,冷管分布不够理想,合成气通过时,阻力降大、传热效果差、结构易损坏等缺陷。本技术为克服上述存在缺陷而设计了一种U形冷管束。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它主要包括若干U形冷管和一个有盖板、隔板、底板及筒体组成的分气盒。在触媒层中,U形管根数较多,单层管传热,传热快,U形管上设置了Ω形弯管段,能克服两管热胀冷缩的膨胀差异。图1给出了U形冷管束结构示意图。-->图1中。1-触媒筐外筒体;2-外分布器;3-U形冷管,由若干根管组成冷管束,冷管根数、尺寸大小、位置布置经过计算设计,使触媒层内温度均匀;4-中心管;5-内分布管盖;6-内分布管;7-触媒;8-触媒支承板;9-分气盒上盖板;10-分气盒中隔板;11-分气盒筒体;12-分气盒底盖;13-连接管。图1中U形冷管3的一端与分气盒中隔板10相连接,另一端与分气盒上盖板9相连接,再加上分气盒筒体11,分气盒底盖12、中心管4、连接管13,组成一个合成气予热通路,待予热的经过合成塔下部换热器的合成气由连接管13导入分气盒下腔(件号10与12之间),经U形管一端进入U形管内,吸收触媒层的反应热量,进入分气盒上腔(件号10与9之间),然后经中心管4送至反应触媒层进行催化反应。由于U形冷管进出口合成气温度差异,造成U形冷管两边热胀冷缩量不同,故U形冷管3中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Ω形弯管段,用以补偿热膨胀量的差异。触媒筐中合成气的反应通路如下:合成气由上部进入触媒筐外筒体1与外分布器2之间,经外分布器2,径向进入触媒7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产生大量热,反应后的合成气经内分布管6进入中心管4与内分-->布管6之间,向下流入分气盒外围。再导入下部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内分布管盖5呈园环形状,用于封住中心管4与内分布管6之上端,使反应后的合成气在件号4与6之间缝隙向下流入分气盒外空间。触媒支承板8用以支承触媒7用,呈园形状,外缘焊接在触媒筐外筒体1上,内缘直径大于中心管4外径,此缝隙用以通反应后合成气,件号8内缘与内分布管6连接。在触媒支承板8上开有若干小孔,用于贯穿U形冷管3。本技术特点是阻力降小、换热均匀,传热系数大、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克服了由热胀冷缩带来的结构拉裂而漏损。本技术已在河池氮肥厂φ1000毫米轴径向氨合成塔内件设计上使用,三年多来,情况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形冷管束,其特征是由若干带有Ω形弯管段的U形冷管和由上盖板、中隔板、下底板及分气盒筒体组成的分气盒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冷管束,其特征是由若干带有Ω形弯管段的U形冷管和由上盖板、中隔板、下底板及分气盒筒体组成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三刘爱军童杰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化工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