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固催化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68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固催化反应器,用于化工生产中氨及甲醇的合成以及其他气固催化可逆反应。主要由内筒体(10)和外筒体(11)构成的密封容器,在器内分成A、B、C、D四段,A、B、D段为绝热段,C段为内冷段,中部没有冷管束,底部设有换热器(1)进行换热,按三绝热内冷分流式工艺流程。未反应的冷气分成两股;约60~75%的冷气从进气管(16)进入器内,另一股温度为30~180℃约25~40%的冷气从底侧进气口(14)进入,兼作调节器内反应温度,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氨净值由14~15%增加到16~19%,且反应器的可靠性提高。(*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涉及化工可逆放热反应的气固催化反应器,用于化工厂氨、甲醇的合成以及其他气固可逆反应。属化工设备。在化工中大部分可逆放热反应,必须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进行。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催化剂床层和反应气体温度将升高。随温度的升高,而反应速度却逐渐降低,当温度升达到某一温限时,正逆反应速度相等,处于平衡状态,但此时的反应生成物却很少。下面的数据都以合成氨反应为例,当温升达到470~480℃时,反应气体中氨含量只有5~6%,达不到工业生产的要求。为此,必须设法将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移出,进行热交换降温,使其温度降至平衡状态以下。在化学工业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绝热反应一段,使温升达到某一范围,用间接换热方法降温,即用未反应的冷气在管外流动,反应了的热气体在管内流动,进行热交换,将热气降至某一温度范围。接着再进行第二段(层)绝热反应,再降温,依次再进行第三、第四段,当反应中生成物达到所要求的反应物浓度时,终止其反应。此种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为四段间接换热反应器示意图,AB段为一绝热段(层),BC为第一换热器,CD为第二绝热段,DE为第二换热器,EF为第三绝热段(层),FG为第三换热器,GH为第四绝热段,实线箭头所示为未反应的冷气体,虚线箭头所示为反应后的热气体。图2为四段间接换热反应器的氨含量与温度关系曲线图(即X-t图)在图1中,AB、CD、EF、GH四段为绝热层,内装有催化剂,BC、DE、FG为列管式换热器,管内为热气,管外为冷气。从图1所示的四段间接换热器反应器可以看出,它存在以下问题:若要达到所需反应物含量浓度,必须要设置多段才能完成。但段数愈多,在催化剂床层间需要安装的换热器也越多,换热器占据的空间位置也越大,导致结构、工艺流程复杂,催化剂装填量减少。对反应-->物的生成反而不利。因此,实际上的反应器一般只用三段,反应后的生成物含量低。如三段合成氨反应器,生成物含量其净值只有12~14%。在合成氨工业中,也有采用四段冷激式反应器,它不用或少用换热器,在各段之间,用部分反应了的热气体与冷气体直接混合降温。这种四段冷激式反应器如图3所示。AB段与BC段间用冷气a与AB段下来的热气混合降温;BC段与CD段间,用b冷气与BC段下来的热气直接混合降温,同理,CD段与DE段间用c冷气降温。这种反应器比间接式反应器,其结构虽然简单,但其最终氨含量比间接式要低2~3.5%,因为被未反应的冷气冲稀所致,仍不能达到反应生成物含量高的要求。图4为四段冷激式x-t图,从图4可以看出,第一段为A即第一段反应后(B点)氨含量已达到10.5%,温度达498℃,加入一般未反应的冷气后,达到C点,此时温度降到390℃,氨含量降到7.5%,这样每反应一段,温度及浓度都降低一次,所以最终氨含量只有15%。鉴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一个结构简单的冷管进行换热,采用三绝热冷激内冷分流式流程,最终氨含量高的气固反应器。本专利技术为三绝热(冷激)内冷分流式反应器,如图5所示,它采用分流形式,将未反应的冷气体分成两股气流,大部分冷气(约60~75%)自反应器的底部往上流动,在床外进行热交换,使冷气加热到催化剂的活性温度。另一股冷气约25~40%则从反应器底部侧进气口经内外筒体间环形气道,通过二根导气管流至冷管束,自上而下进行热交换,再经升气管将被加热的冷气送至催化床层,进行催化合成反应,以此来实现上述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特征。附图说明,图1为四段间接换热反应器示意图;图2为四段间接换热反应器x-t曲线图;图3为四段冷激式反应器示意图;图4为四段冷激式反应器x-t图;图5为三绝热冷激内冷分流式反应器示意图。-->参见图5,本专利技术其外形为一圆筒体,它分为外筒和内筒两部分,外筒为厚壁空心圆柱体,内筒为锥底形圆柱体,两筒套装并与外界密封的容器,两筒体间有环隙,供进气之用。它主要由底部换热器(1)、中心管(2)、支承环(3)、下环管(4)、冷管(5)、上环管(6)、升气管(7)、环状菱形混合器(8)、导气管(9)、内筒体(10)、外筒体(11)、外筒上盖(12)、换热器底盖(13)、底侧进气口(14)、锥形封头(15)、进气管(16)、外筒体底盖(17)、出气管(18)所组成。根据反应器的结构和功能大致可分为A、B、C、D四段,A段为中心管(2)顶端的催化剂上界面至环状菱形混合器(8)中心线之间的催化床层,该处为第一绝热段。环状菱形混合器(8)中心线至上环管(6)中心线之间的催化床层为第二绝热段,即B段。上环管(6)与下环管(4)两中心线间的催化床层,此处为C段,也可称为冷管束段,在此段内有热交换。下环管(4)中心线以下至换热器(1)顶部之间的催化床层,为D段,D段为第三绝热层。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构件内筒体(10)。是一个锥底形薄壁空心圆柱体,内装有底部换热器(1),中心管(2),支承环(3),下环管(4),冷管(5),上环管(6),升气管(7),环状菱形混合器(8),导气管(9)。由上下环管(6)与(4),升气管(7)以及冷管(5)组成的冷管束,位于内筒体(10)的中部,底部换热器(1)位于内筒体(10)的下部,换热器(1)的顶部与中心管(2)连通,其下部与锥形封头(13)连通,中心管(2)贯通冷管束和环状菱形混合器(8)的中心。支承环(3)与内筒体(10)连接,冷管束由支承环(3)支承,升气管(7)的上端与菱形混合器(8)相连通。类似一个罩子,罩住升气管(7)、混合器(8)的外缘与内筒体(10)的内壁间距为25~80毫米,混合器(8)内缘与中心管(2)的外壁间距为20~30毫米。环状菱形混合器(8)其横截面为菱形。菱形的每个面都加工有小孔,其通气面积为15~30%,由升气管(7)进入环状菱形混合器(8)未反应较热的冷气,其温度为280~350℃,与A段已反应温度为450℃~500℃的热气体混合进行热交换,流入B段反应。导气管(9)的下端与上环管(6)的上部相连通。外筒体(11)的上下端分别与外筒上盖(12)和外筒体底盖(17)密接。在外筒体底盖(17)的底部中心设置有供进气管(16)和出气管(18)的通孔,进出气管为套装且彼此间互相密封。底盖(17)的一侧设有底侧进气口(14),由底侧进气口(14)进来未反应的冷气体,其温度为30~180℃,通过内外筒体间的环隙进入导气管(9)。内筒体(10)的内腔除装置有关构件外,其余空间均-->充填催化剂,在反应器的反应段(A+B+C+D)只有C段为内冷段,它占整个反应段高度的15~3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未反应的冷气体分成两股,约60~75%的冷气从反应器底部的进气管(16)进入到底部换热器(1)换热管的管外空间,与管内已反应的热气体进行热交换,经换热器(1)加热,未反应的冷气体将升温至350~400℃,使之达到催化剂的活性温度。通过与热交换器(1)上端相连通的中心管(2)自下而上进入到催化床A段,进行催化绝热反应。混合气温度升高,反应物浓度增加。另一股约25~40%的冷气,从底侧进气口(14),经内外筒体间的环隙,由下而上到达内筒体(10)的顶部,通过至少两根以上的导气管(9)进入到上环管(6),再分流至各冷管(5),因该股冷气的温度范围较宽约30~180℃,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固催化反应器,用于化工生产中氨及甲醇的合成以及其他气固可逆反应中,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圆柱形外筒体和一个锥底形圆柱形内筒体套装,且筒体间有间隙,并与外界密封的容器,构成一个由A、B、C、D段三绝热冷激内冷分流式四缓反应器,主要由底部换热器(1)、中心管(2)、支承环(3)、下环管(4)、冷管(5)、上环管(6)、升气管(7)、环状菱形混合器(8)、导气管(9)、内筒体(10)、外筒体(11)、外筒上盖(12)、换热器底盖(13)、底侧进气口(14)、锥形封头(15)、进气管(16)、外筒体底盖(17)、出气管(18)所构成,在反应器的中部装有一个由支承环(3)支承并由上下环管(6)和(4)、冷气管(5)、升气管(7)、导气管(9)组成的冷管束,冷管束的升气管(7)的顶端与环状菱形混合器(8)相连通,升气管(7)的下端与下环管(4)相连通,反应器的底部为底部换热器(1),其顶部与中心管(2)连通,下部与锥形封头(15)连通,内筒体(10)套装在外筒体(11)内,两筒体间有间隙,外筒体(11)的上、下端分别与外筒上盖(12)和外筒底盖(17)密接,底盖(17)的底部中心设置有供进气管(16)和出气管(18)的通孔,进出气管为套装且彼此间互密,底盖(17)的一侧设有底侧进气口(14),未反应的冷气分成两股,约60~75%的冷气经进气管(16)进入底部换热器(1)的管间,通过中心管(2)流至A段催化床层,另一股约25~40%从底侧进气口(14)进入内外筒体间的环隙,经导气管(9)流至冷管束,通过升气管(7)和混合器(8)进入催化床层,该股冷气的进入温度约为30~180℃,兼作调节器内反应温度,在反应器内,除安装构件外,其余空间均装填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固催化反应器,用于化工生产中氨及甲醇的合成以及其他气固可逆反应中,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圆柱形外筒体和一个锥底形圆柱形内筒体套装,且筒体间有间隙,并与外界密封的容器,构成一个由A、B、C、D段三绝热冷激内冷分流式四缓反应器,主要由底部换热器(1)、中心管(2)、支承环(3)、下环管(4)、冷管(5)、上环管(6)、升气管(7)、环状菱形混合器(8)、导气管(9)、内筒体(10)、外筒体(11)、外筒上盖(12)、换热器底盖(13)、底侧进气口(14)、锥形封头(15)、进气管(16)、外筒体底盖(17)、出气管(18)所构成,在反应器的中部装有一个由支承环(3)支承并由上下环管(6)和(4)、冷气管(5)、升气管(7)、导气管(9)组成的冷管束,冷管束的升气管(7)的顶端与环状菱形混合器(8)相连通,升气管(7)的下端与下环管(4)相连通,反应器的底部为底部换热器(1),其顶部与中心管(2)连通,下部与锥形封头(15)连通,内筒体(10)套装在外筒体(11)内,两筒体间有间隙,外筒体(11)的上、下端分别与外筒上盖(12)和外筒底盖(17)密接,底盖(17)的底部中心设置有供进气管(16)和出气管(18)的通孔,进出气管为套装且彼此间互密,底盖(17)的一侧设有底侧进气口(14),未反应的冷气分成两股,约60~75%的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定中严朝建卢健李春阳徐天相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安淳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