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苏卫专利>正文

串接式石墨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091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串接式石墨化炉,有炉头炉墙(11)、炉尾炉墙(13)、间隔炉墙(12),炉头炉墙(11)和炉尾炉墙(13)装有穿过炉墙的导电电极(10和4),导电电极(10和4)通过导电板与输电母线(1和6)相连接,其特征在于:炉头炉墙(11)和炉尾炉墙(13)装有1-7奇数对导电电极,每对导电电极间串接着数支被加工的焙烧坏品(3),导电电极(10和4)外侧连有导电板,导电板的连接方式和结构是可将奇数对导电电极(10和4)串联连接后与输电母线(1和6)连接,或将每对导电电极单独与输电母线(1和6)相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接式石墨化炉
本技术属于石墨电极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将碳精体石墨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碳精体石墨化装置有大直流石墨化炉和内串式石墨化炉两大类。大直流石墨化炉由于其采用间接加热,受热不均匀,废品率高,已基本被淘汰。中国专利95226660.1公开了一种内串式石墨化炉,该“U”型石墨化炉有炉体侧墙、中间隔墙,炉体内设有由耐火材料构成的内衬,炉体的一端装有穿过炉体的导电电极,另一端装有短路电极,炉体外的加压装置通过顶压导柱抵压在导电电极上,所述的短路电极经极座及穿过炉体的导柱支撑在反力墙上。该石墨化炉能消除短路电极的应力,防止死炉的发生,但存在电耗高,热效率较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串接式石墨化炉。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串接式石墨化炉,有炉头炉墙、炉尾炉墙、间隔炉墙,炉头炉墙和炉尾炉墙装有穿过炉墙的导电电极,导电电极通过导电板与输电母线相连接,其特点是炉头炉墙和炉尾炉墙装有1-7奇数对导电电极,每对导电电极间串接着数支被加工的焙烧坏品,导电电极外侧连有导电板,导电板的连接方式和结构是可将奇数对导电电极串联连接后与输电母线连接,或将每对导电电极单独与输电母线相连接。该石墨化炉的炉体可为多个炉膛,由炉头炉墙和炉尾炉墙中间加多个间隔炉墙构成,炉体内有耐火保温材料。每个炉膛在炉头炉墙上装奇数个导电电极,在炉尾炉墙上装有导电电极与炉头炉墙导电电极-->相对应,导电电极外侧与导电板相连。导电板连接结构和连接方式根据石墨电极坏料的石墨化工艺需要,导电板在预热阶段将导电电极短路连接使奇数根碳精体呈串联方式连于输电母线,导电板在石墨化阶段可将每一根碳精体单独连接于输电母线。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串接式石墨化炉,其特点是炉头炉墙和炉尾炉墙装有3或5对导电电极。根据现有的生产规模和设计能力,3对或5对石墨化电极坏料石墨化工艺采用该结构石墨化炉最为优化。上述的串接式石墨化炉,其特点是导电电极为复合导电电极。复合电极为2-4个电极复合而成。上述的串接式石墨化炉,其特点是输电母线分布在炉头和炉尾两侧。石墨电极坏料为奇数根,串联后或单独连接加电时,正负极输电母线分布于炉头和炉尾两侧更为科学合理。上述的串接式石墨化炉,其特点是导电电极外侧有加压装置。碳精体在石墨化过程中,其轴向长度和直经都将发生变化,加压装置在维持其压力垣定的前提下将随其轴向长度的变化而随机进退,保证石墨化过程顺利进行。导电电极另一侧经支柱支撑于反力墙上。上述的串接式石墨化炉,其特点是加压装置为油压活塞式加压器。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串联式石墨化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节电、产量高和热效率高的优点,而且炉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碳精体石墨化行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碳精体预热阶段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碳精体石墨化阶段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参照附图1和2,串接式石墨化炉,有炉头炉墙(11)、炉尾炉墙(13)、间隔炉墙(12),有5个间隔炉墙形成6个炉膛,炉膛内装有隔热保温材料。每一个炉膛的炉头炉墙(11)均匀装有穿过炉墙的3个导电电极(10),每1个导电电极(10)由2个导电电极复合而成。炉尾炉墙(13)均匀装有穿过炉墙的3个导电电极(4),每1个导电电极(4)由2个导电电极复合而成。炉头导电电极(10)连有导电板,外侧有支柱(8)作用于反力墙(7)。炉尾导电电极外有导电板,外侧有油压活塞式加压器(5)。输电母线(1)通过导电板与炉头导电电极(10)连通,炉头导电电极(10)与炉尾导电电极(4)中间装有待石墨化的碳精体(3),每根碳精体(3)有5段石墨电极坏料串联而成,炉尾导电电极(4)经导电板与输电母线(6)相连通。导电板在碳精体预热阶段将3对导电电极(10和4)串联连接后与输电母线(1和6)连接,在石墨化阶段将每对导电电极单独与输电母线(1和6)相连接。实施例的操作:碳精体的石墨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预热过程和石墨化过程。预热过程:参照附图1,构造石墨化炉。预热过程是电流正极经输电母线(1)导电板(2)和炉头导电电极相连通,炉头导电电极经碳精体(3)与炉尾导电电极(4)连通,炉尾导电电极(4)经导电板(15)与另一炉尾导电电极相通,再经碳精体与炉头导电电极相连通,炉头导电电极经导电板(9)与另一炉头导电电极(10)相连通,炉头导电电极(10)经碳精体连通炉尾导电电极,炉尾导电电极经导电板(14)与输电母线(6)负极相连通形成预热电路,直接加热达到预热目的。石墨化过程:参照附图2,预热的碳精体进行石墨化处理过程是将每一根碳精体单独连通于输电母线(1)正极和输电母线(6)负极,-->在高电压下快速升温至3000℃,达到石墨化目的。先将导电板(2)和导电板(18)连通,断开导电板(17)和导电板(19),对第一根碳精体(3)升温石墨化处理。然后断开导电板(18),连通导电板(16)和导电板(19),对第二根碳精体进行石墨化处理。最后断开导电板(19),连通导电板(17)和导电板(14)对第三根碳精体进行石墨化处理。预热时,碳精体经导电板连接成串联的“S”型结构;石墨化过程采用单根直接连接结构方式。该石墨化炉实现了低温长时预热和高温快速升温的目的,具有了节电、热效率高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串接式石墨化炉,有炉头炉墙(11)、炉尾炉墙(13)、间隔炉墙(12),炉头炉墙(11)和炉尾炉墙(13)装有穿过炉墙的导电电极(10和4),导电电极(10和4)通过导电板与输电母线(1和6)相连接,其特征在于:炉头炉墙(11)和炉尾炉墙(13)装有1-7奇数对导电电极,每对导电电极间串接着数支被加工的焙烧坏品(3),导电电极(10和4)外侧连有导电板,导电板的连接方式和结构是可将奇数对导电电极(10和4)串联连接后与输电母线(1和6)连接,或将每对导电电极单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苏卫
申请(专利权)人:蔡苏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