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设备空气热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8979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5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设备空气热能回收装置,包括框架主体;设置在框架主体内部的风机;风机配置有驱动电机;设置在框架主体内部上方将印刷设备的回风引出排放的排风管,排风管上配置有吸收排风管内部热风热量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和冷凝换热器配置有用于交换热交换器和冷凝换热器热量的压缩器和膨胀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用冷凝换热器和热交换器配合,将回风中的温度进行二次利用,使用过的空气热能,可以降低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ir heat energy recovery device for print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inting equipment for air heat recovery device comprises a frame body; a blower is arranged in the frame body; the fan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motor is arranged in the frame body; above the printed exhaust pipe equipment leads to air emissions, exhaust pipe is equipped with a heat exchanger to absorb exhaust pipe internal heat; heat exchanger and condenser heat exchanger configuration for exchanging heat exchanger and condenser heat exchanger heat compressor and expand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matched with a condensing heat exchanger and a heat exchanger, and the temperature in the return air can be used for two tim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干燥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印刷设备空气热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印刷行业或者软包行业中时常需要对产品进行烘干或者加热。例如在软包行业中通常采用高热空气进行烘干,烘干过程中热风带走水分并从排风口排出。现有的软包空气加热装置多采用将新风通过加热片后加热成高温气体,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软包相应的干燥部位,干燥完毕后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现有技术中采取的方式热量利用率较低,通常只有10%~30%之间,大量的热量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设备空气热能回收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印刷设备空气热能回收装置,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内设置有将其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腔体;设置在框架主体内部下方用于在冷凝换热器的出风口一侧形成负压,驱动新风从新风口引入并经过冷凝换热器加热后从热风管输送至需要加热的印刷设备内部的风机;风机配置有驱动电机,风机固定在两个装夹板之间,两个装夹板安装在位于框架主体内部的底板上;设置在框架主体内部上方将印刷设备的回风引出排放的排风管,排风管上配置有吸收排风管内部热风热量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和冷凝换热器配置有用于交换热交换器和冷凝换热器热量的压缩器和膨胀器。热风管内设置有层流管,所述层流管内设置有若干圆柱状体的层流道,所述层流道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 ;其中Q为当前流量,L为层流道长度,为层流道两端压差,u为空气粘度,n为层流道数量,t为热空气温度。优选的,框架主体的外侧安装有用于封闭框架主图的侧板。优选的,框架主体下设置有底座,底座上开设有叉口。优选的,底板上设置有支撑脚。优选的,冷凝换热器安装在冷凝换热箱体内部,冷凝换热箱体的一端与新风管连接,经过加热的新风从冷凝换热箱体的另一端依次进入风机和热风管。优选的,热交换器安装在热交换器箱体内,热交换器箱体的一端与回风管连接,另一端与排风管连接。优选的,热风管和回风管上配置有连接法兰。优选的,新风口和排风口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上端,新风口通过密封的新风室与冷凝换热器相通。优选的,冷凝换热器、热交换器、压缩器和膨胀器通过金属管道连接,并在金属管道内填充有制冷剂。优选的,框架主体内设有用于安装压缩机、膨胀器以及控制单元的设备箱体。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可以实用冷凝换热器和热交换器配合,将回风中的温度进行二次利用,使用过的空气热能,可以降低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在热风管内安装层流管,通过设计层流管的层流道半径,获得更好的层流效果,进而能够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侧面的示意图。其中,1、框架主体;2、冷凝换热器;3、新风口;4、热风管;5、风机;6、装夹板;7、底板;8、排风管;9、热交换器;10、侧板;11、底座;12、叉口;13、支撑脚;14、新风管;15、冷凝换热箱体;16、热交换器箱体;17、回风管;18、层流管;19、排风口;20、层流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设备空气热能回收装置,包括框架主体1;框架主体内设置有将其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腔体。框架主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冷凝换热器2,安装在冷凝换热器一侧使其形成负压的风机5,冷凝换热器2的一端形成负压后,将会驱动新风从新风口3引入并经过冷凝换热器加热后从热风管4输送至需要加热的印刷设备内部的风机。冷凝换热器可以对新风进行加热,在风机5的带动在进入其他需要加热气体的设备内部。热风管4内设置有层流管18,层流管内设置有若干圆柱状体的层流道20,层流道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 ;其中Q为当前流量,L为层流道长度,为层流道两端压差,u为空气粘度,n为层流道数量,t为热空气温度。经过技术人的实验得知,在超出r取值范围后,层流管将不能够获得稳定的层流气流。风机配置有驱动电机,风机固定在两个装夹板6之间,两个装夹板安装在位于框架主体内部的底板7上,底板上设置有支撑脚13。框架主体内部上方设置有将印刷设备的回风引出排放的排风管8,排风管上配置有吸收排风管内部热风热量的热交换器9;热交换器吸收回风中的热量,热交换器和冷凝换热器配置有用于交换热交换器和冷凝换热器热量的压缩器和膨胀器;冷凝换热器、热交换器、压缩器和膨胀器通过金属管道连接,并在金属管道内填充有制冷剂;使得热量可以循环输送到冷凝换热器内,进而减少了热量损耗。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框架主体的外侧安装有用于封闭框架主图的侧板10,将设备整体封闭在其内部,更加美观安全,减少热量泄漏。框架主体下设置有底座,底座11上开设有叉口12,便于搬运。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凝换热器安装在冷凝换热箱体15内部,冷凝换热箱体的一端与新风管14连接,经过加热的新风从冷凝换热箱体的另一端依次进入风机和热风管。热交换器安装在热交换器箱体内,热交换器箱体16的一端与回风管17连接,另一端与排风管连接。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热风管和回风管上配置有连接法兰,便于与其他接口连接。新风口和排风口19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上端,新风口通过密封的新风室与冷凝换热器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印刷设备空气热能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设备空气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内设置有将其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腔体;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内部下方用于在冷凝换热器的出风口一侧形成负压,驱动新风从新风口引入并经过冷凝换热器加热后从热风管输送至需要加热的印刷设备内部的风机;所述风机配置有驱动电机,风机固定在两个装夹板之间,两个装夹板安装在位于框架主体内部的底板上;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内部上方将印刷设备的回风引出排放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上配置有吸收排风管内部热风热量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和冷凝换热器配置有用于交换热交换器和冷凝换热器热量的压缩器和膨胀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设备空气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内设置有将其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腔体;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内部下方用于在冷凝换热器的出风口一侧形成负压,驱动新风从新风口引入并经过冷凝换热器加热后从热风管输送至需要加热的印刷设备内部的风机;所述风机配置有驱动电机,风机固定在两个装夹板之间,两个装夹板安装在位于框架主体内部的底板上;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内部上方将印刷设备的回风引出排放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上配置有吸收排风管内部热风热量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和冷凝换热器配置有用于交换热交换器和冷凝换热器热量的压缩器和膨胀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外侧安装有用于封闭框架主图的侧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下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叉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支撑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恒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