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来苏专利>正文

新型高效臭氧发生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831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臭氧发生器件,其主要是将填充碳素材料粉(9)的玻璃或陶瓷容器(6)和铝管(10)组成一对电极,电极间留有空气通道(8),当两电极接通高压交变电源,空气通道(8)中形成电晕放电,产生臭氧。它具有生产成本低、工作寿命长、省电、高效等特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高效臭氧发生器件本技术是一种臭氧发生器件,适用于各种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器。人所公知,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器件有板式和管式。板式臭氧发生器件的金属电极长期工作在臭氧环境中,外表生成容易剥落的金属氧化物,影响其使用寿命。管式臭氧发生器件中,近年来推出的无真空臭氧发生管,它是在玻璃管中填充金属粉末。为降低生产成本,实用中都用价廉的黑色金属-铁粉,而不用价格贵的有色金属粉。但铁粉的电阻率高。故器件温升高,电耗大、效率低。本技术就是为制造生产成本低,工作寿命长,臭氧生成效率高的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器而设计的。本技术结构方案如下:在玻璃或陶瓷制造的容器内,放入一个与容器外电接头联通的铜丝或铜网,再用碳素材料粉填满容器,构成内电极。外置铝金属制的管或板作外电极。内、外电极之间留出间隙作空气通道,在两电极间接通高压交变电源,空气通道中形成电晕放电,产生臭氧。本技术与公知的臭氧发生器件相比,具有制造工艺简单、质量可靠、成本低、效率高、适用性强等优点。附图为管式臭氧发生器件。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结构作进一步说明。管式臭氧发生器件由焊片(1),电接头(2),左封盖(3),进气盖(4),铜网(5),管形玻璃容器(6),电极夹(7),空气通道(8),碳素材料粉(9),铝管(10),右封盖(11),出气盖(12)组成。管形玻璃容器(6)中,装入经焊片(1)与电接头(2)联通的铜网(5),并以碳素材料粉(9)填满,两端用左封盖(3)和右封盖(11)封闭,构成内电极。在内电极外面套铝管(10)作外电极,内、外电极之间留出间隙即空气通道(8),内、外电极分别经电接头(2)和电极夹(7)与电源联接,当高压交变电源接通,空气通道(8)中形成电晕放电,产生臭氧。空气从进气盖(4)的通孔送入,就将饱含臭氧的空气从出气盖(12)的通孔中送出。如果将管形容器改成扁板式箱形容器,铝管改成铝板分置两侧,就可构成板式臭氧发生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产生臭氧的新型高效臭氧发生器件,是由焊片(1),电接头(2),左封盖(3),进气盖(4),铜网(5),管形玻璃或陶瓷容器(6),电极夹(7),空气通道(8),碳素材料粉(9),铝管(10),右封盖(11),出气盖(12)组成,其特征在于玻璃或陶瓷的容器(6)中采用碳素材料粉(9)作填充材料。构成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产生臭氧的新型高效臭氧发生器件,是由焊片(1),电接头(2),左封盖(3),进气盖(4),铜网(5),管形玻璃或陶瓷容器(6),电极夹(7),空气通道(8),碳素材料粉(9),铝管(10),右封盖(11),出气盖(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来苏
申请(专利权)人:陈来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