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618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样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具有进液口和气体排放口,取样装置还包括:拦截结构,拦截结构设置在筒体内并将筒体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进液口位于拦截结构的下方,气体排放口位于拦截结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取样装置解决了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取样装置进行取样存在喷溅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开采中,取全、取准油水井资料是采油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生产任务,因此,需要对油井定时取样进行化验。目前,油田上油井井口取样器主要为简易的取样装置,它安装在出油管线的立管处,由横管、四分闸门、弯头组成。该取样装置为各采油单位自行加工,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在油田上大量使用。然而,现有的油井井口取样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取样装置的出口由取样短节构成,取样过程中,油气冲击取样瓶内的原油并产生喷溅,原油中分离的天然气会携带喷溅起的原油喷出取样瓶。2、在油井取样时,当取样装置流量突然增大而来不及关闭取样阀门,使得油样溢出取样瓶造成污染。3、现有的取样器大多安装在油井保温箱内,取样时原油中分离出来的天然气会从取样瓶喷出并且聚积在保温箱内,由于保温箱是个封闭的空间,天然气不容易扩散,当天然气聚积到一定的浓度就存在着爆炸、着火、人员中毒的安全隐患。4、在北方地区的冬季,工作人员要进入自喷井的保温箱内取样,取样时喷出的天然气和油雾弥漫在保温箱内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5、现有的油井取样装置结构不合理,取样时会产生喷溅,特别在产气量大的油井取样时,喷溅现象尤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样装置,以解决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取样装置进行取样存在喷溅现象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样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具有进液口和气体排放口,取样装置还包括:拦截结构,拦截结构设置在筒体内并将筒体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进液口位于拦截结构的下方,气体排放口位于拦截结构的上方。进一步地,拦截结构为拦截板,拦截板的周向边缘与筒体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流间隙,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通过过流间隙连通。进一步地,拦截结构为拦截板,拦截板上开设有过流孔,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通过过流孔连通。进一步地,拦截结构倾斜于筒体的轴线设置。进一步地,筒体包括相互对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拦截结构设置在上筒体内,气体排放口设置在上筒体上,进液口设置在下筒体上。进一步地,上筒体与下筒体螺纹连接或卡接。进一步地,取样装置还包括进液管,进液管通过进液口插入筒体内,进液管的位于筒体内的管体段位于拦截结构的下方。进一步地,进液管的位于筒体内的管体段上设置有筛孔。进一步地,筛孔为多个,多个筛孔沿管体段的周向布置。进一步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气体排放口对接的气体溢出管。进一步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取样管。本技术中的取样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设置有进液口,筒体内设置有拦截结构,且进液口位于拦截结构的下方,这样,当油气混合物通过进液口进入筒体内后,伴随油水而来的大部分气体会向上移动,经过拦截结构时由于碰撞的原因,气体中的小油滴会吸附在拦截结构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小油滴会沿着拦截结构向下流,而气体会越过拦截结构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油气混合物的油气分离,减缓了喷溅现象,解决了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取样装置进行取样存在喷溅现象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取样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筒体;11、上筒体;12、下筒体;20、拦截结构;30、进液管;40、气体溢出管;50、取样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样装置,请参考图1,该取样装置包括筒体10,筒体10上具有进液口和气体排放口,取样装置还包括:拦截结构20,拦截结构20设置在筒体10内并将筒体10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进液口位于拦截结构20的下方,气体排放口位于拦截结构20的上方。本技术中的取样装置包括筒体10,筒体10上设置有进液口,筒体10内设置有拦截结构20,且进液口位于拦截结构20的下方,这样,当油气混合物通过进液口进入筒体10内后,伴随油水而来的大部分气体会向上移动,经过拦截结构20时由于碰撞的原因,气体中的小油滴会吸附在拦截结构20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小油滴会沿着拦截结构向下流,而气体会越过拦截结构20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油气混合物的油气分离,减缓了喷溅现象,解决了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取样装置进行取样存在喷溅现象的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拦截结构20为拦截板,拦截板的周向边缘与筒体10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流间隙,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通过过流间隙连通。这样,油气混合物的液体物便会较大程度地被拦截板挡住,从而流到筒体10的下部。在本实施例中,拦截结构20倾斜于筒体10的轴线设置。这样,可以使液体沿着筒体10的底面滑到筒体10的底部。为了便于对该取样装置进行清理,如图1所示,筒体10包括相互对接的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拦截结构20设置在上筒体11内,气体排放口设置在上筒体11上,进液口设置在下筒体12上。为了实现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的连接,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螺纹连接或卡接。优选地,为了实现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之间的密封,可以在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之间的连接处增加密封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取样装置还包括进液管30,进液管30通过进液口插入筒体10内,进液管30的位于筒体10内的管体段位于拦截结构20的下方。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将油气混合物送入筒体10内。在具体实施中,进液管30的位于筒体10内的管体段上设置有筛孔。这样,可以使油气混合物比较均匀地从筛孔内流出,防止因流体均从管口喷出而产生较大的喷射作用。优选地,这部分管体段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筛孔。具体地,筛孔为多个,多个筛孔沿管体段的周向布置。可见,管体段的周向和轴向均设置有多个筛孔。为了便于气体溢出,筒体10的顶部设置有与气体排放口对接的气体溢出管40。筛分出的气体从该气体溢出管40内流出。为了便于从该取样装置内取样,筒体10的底部设置有取样管50。将该取样管50插入取样瓶内便可以从该取样装置内取样。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拦截结构20为拦截板,拦截板上开设有过流孔,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通过过流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拦截结构20倾斜于筒体10的轴线设置。这样,可以使液体沿着筒体10的底面滑到筒体10的底部。为了便于对该取样装置进行清理,如图1所示,筒体10包括相互对接的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拦截结构20设置在上筒体11内,气体排放口设置在上筒体11上,进液口设置在下筒体12上。为了实现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的连接,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螺纹连接或卡接。优选地,为了实现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之间的密封,可以在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之间的连接处增加密封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取样装置还包括进液管30,进液管30通过进液口插入筒体10内,进液管30的位于筒体10内的管体段位于拦截结构20的下方。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将油气混合物送入筒体10内。在具体实施中,进液管30的位于筒体10内的管体段上设置有筛孔。这样,可以使油气混合物比较均匀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取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样装置,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上具有进液口和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装置还包括:拦截结构(20),所述拦截结构(20)设置在所述筒体(10)内并将所述筒体(10)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拦截结构(20)的下方,所述气体排放口位于所述拦截结构(20)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样装置,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上具有进液口和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装置还包括:拦截结构(20),所述拦截结构(20)设置在所述筒体(10)内并将所述筒体(10)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拦截结构(20)的下方,所述气体排放口位于所述拦截结构(20)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结构(20)为拦截板,所述拦截板的周向边缘与所述筒体(10)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流间隙,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通过所述过流间隙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结构(20)为拦截板,所述拦截板上开设有过流孔,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通过所述过流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结构(20)倾斜于所述筒体(10)的轴线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包括相互对接的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虎张蘅瑜王守理张兴利侯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