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691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往复移动机构,该往复移动机构能够在与卷筒轴正交的方向上小型化。该摆动机构(31)具备:第一滑轮(37)、第二滑轮(39)、传送带(41)、滑动体(43)。第一滑轮(37)与手柄(13)的卷绕操作联动地旋转。第二滑轮(39)沿着轴方向与第一滑轮(37)隔着间隔地配置。传送带(41)搭架于第一滑轮(37)以及第二滑轮(39),并将第一滑轮(37)的旋转传递给第二滑轮(39)。滑动体(43)与传送带(41)卡合,并伴随着传送带(41)的动作而在轴方向上往复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地,为了将渔线均匀地卷到卷筒上,纺车式绕线轮具有往复移动机构,前述往复移动机构使卷筒相对于绕线轮主体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参照专利文献1)。以往的往复移动机构主要具有旋转驱动体(第一旋转体)、旋转从动体(第二旋转体)、中间传递体(旋转传递体)、滑动体(移动体)。旋转驱动体借助手柄轴的旋转而旋转。旋转从动体与旋转驱动体隔着间隔地配置。中间传递体将旋转驱动体的旋转传递给旋转从动体。滑动体设置于卷筒轴,并与旋转从动体卡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55848号公报。在以往的往复移动机构中,滑动体与旋转从动体卡合。具体地,旋转从动体具有卡合突起。滑动体具有供卡合突起卡合的凸轮槽。凸轮槽形成为纵长的Z字状,沿着与卷筒轴方向实质地正交的方向延伸。在该结构中,若旋转从动体借助旋转驱动体的旋转而旋转,则旋转从动体的卡合突起在滑动体的凸轮槽延伸的方向、即与卷筒轴方向实质地正交的方向(与卷筒轴正交的方向)上,沿着滑动体的凸轮槽移动。于是,滑动体与卷筒轴一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与卷筒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滑动体的凸轮槽的长度,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旋转传递体、移动体,前述第一旋转体与手柄的卷绕操作联动地旋转,前述第二旋转体沿着卷筒轴延伸的卷筒轴方向,与第一旋转体隔着间隔地配置,前述旋转传递体搭架于前述第一旋转体以及前述第二旋转体,并将前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传递给第二旋转体,前述移动体与前述旋转传递体卡合,并伴随着前述旋转传递体的动作而在前述卷筒轴方向上往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29 JP 2015-1105811. 一种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旋转传递体、移动体,前述第一旋转体与手柄的卷绕操作联动地旋转,前述第二旋转体沿着卷筒轴延伸的卷筒轴方向,与第一旋转体隔着间隔地配置,前述旋转传递体搭架于前述第一旋转体以及前述第二旋转体,并将前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传递给第二旋转体,前述移动体与前述旋转传递体卡合,并伴随着前述旋转传递体的动作而在前述卷筒轴方向上往复移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前述旋转传递体以及前述移动体卡合的卡合体。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转传递体具有:环状部、设置于前述环状部的外周部的凸部,前述卡合体卡合于前述凸部。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卡合体卡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