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152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它包括:电压源、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和负载;电压源串接在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负载跨接在高增益双Cuk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直流电能从低压向高压的转换,以便于分布式直流电源接入直流母线或通过逆变器并网。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如下特点和优点:1)输入电流脉动小;2)变换器的电压变比高,器件所承受的电压应力小;3)由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电磁干扰小;4)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和直流变换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属于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发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诸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风力机、燃气轮机和沼气发电等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大力推广。然而光伏电池、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较低,不能直接并网,通常需要高增益的直流功率变换器作为接口电路,然后接入直流母线或通过逆变器并网。传统的Boost和Cuk等DC/DC变换器,虽然电路拓扑简单,但存在电压增益小,开关管承受电压应力大等问题。目前已有的交错并联Boost直流变换器虽然抑制了输入电流纹波,但并没有提升电压增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直流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大、电压增益低、开关管电压应力高的缺点,提供一种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具有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低开关管电压应力、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包括电压源、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负载,所述电压源串接在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负载跨接在高增益双Cuk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由此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所述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由传统基本Cuk电路和浮动输出型Cuk电路输入并联和输出串联组成。所述传统基本Cuk电路由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电感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组成;所述第一电感一端与电压源正极相连,一端与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对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电压源的阴极相连;第一电容的阳极与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对接,第一电容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对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电压源的负极对接;第二电感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对接,一端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的阴极对接;第一输出滤波电容的阳极与电压源的负极相连,第一输出滤波电容的阴极与负载的一端相连。所述浮动输出型Cuk电路由第三电感、第二开关管、第二电容、第二二极管、第四电感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组成;所述第三电感一端与电压源负极相连,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对接,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电压源的正极相连;第二电容的阴极与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对接,第二电容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对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电压源的正极对接;第四电感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对接,一端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的阳极对接;第二输出滤波电容的阴极与电压源的负极相连,第二输出滤波电容的阳极与负载的另一端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特点和优点:本专利技术中的直流变换器与传统Boost、Cuk变换器相比,其输入电流纹波通过输入并联得到减小;其电压变比通过输出串联得到近一倍的增加;同时其开关管和滤波电容的最大电压应力减小到约为输出电压的一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的主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工作时的等效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工作时的工作原理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的结构框图。该变换器的输入端由同一个电源供电,输出端为两个变换器的输出与输入源串联组成。实现了能量从低压向高压的转换,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直流母线或通过逆变器并网时提供接口电路。如图2所示,一种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包括电压源、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负载,所述电压源串接在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负载跨接在高增益双Cuk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由此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所述电压源的工作电压范围为40V-60V。所述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由传统基本Cuk电路和浮动输出型Cuk电路输入并联和输出串联组成。所述传统基本Cuk电路由第一电感L1、第一开关管S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感L2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所述第一电感L1一端与电压源正极相连,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集电极对接,第一开关管S1的发射极与电压源的阴极相连;第一电容C1的阳极与第一开关管S1的集电极对接,第一电容C1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对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压源的负极对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对接,一端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2的阴极对接;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2的阳极与电压源的负极相连,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2的阴极与负载的一端相连。所述浮动输出型Cuk电路由第三电感L3、第二开关管S2、第二电容C3、第二二极管D2、第四电感L4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4组成;所述第三电感L3一端与电压源负极相连,一端与第二开关管S2的发射极对接,第二开关管S2的集电极与电压源的正极相连;第二电容C3的阴极与第二开关管S2的发射极对接,第二电容C3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对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压源的正极对接;第四电感L4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对接,一端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4的阳极对接;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4的阴极与电压源的负极相连,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4的阳极与负载的另一端相连。总之,通过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构造出400V的直流母线。下面结合附图3和图4叙述本优选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其中两相双Cuk变换器采用相差180º的交错控制形式,开关管S1和S2均采用独立的PWM驱动工作模式)如图3和图4所示,t0-t1时刻对应图3(a)所示,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同时开通,第一电感L1和第三电感L3电流线性上升,两者均从电压源处获取能量,第一电容C1向负载R、第二电感L2、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2提供能量,同时第二电容C3向负载R、第四电感L4、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4提供能量,输出电压Vo=Vc2+Vc4+Vi。t1-t2时刻对应图3(b)所示,第一开关管S1开通而第二开关管S2关断,第一电感L1电流继续上升,第三电感L3电流线性下降,第一电感L1继续从电源处获取能量,第三电感L3和电源同时向第二电容C3提供能量,与此同时,第四电感L4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4向负载R提供能量,输出电压Vo=Vc2+Vc4+Vi。t2-t3时刻与前述t0-t1时刻的模态分析一致,输出电压Vo=Vc2+Vc4+Vi。t3-t4时刻对应图3(c)所示,第一开关管S1关断而第二开关管S2开通,第一电感L1电流线性下降,第三电感L3电流继续上升,第三电感L3继续从电源处获取能量,第一电感L1和电源同时向第一电容C1提供能量,与此同时,第二电感L2、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和电源同时向负载R提供能量,输出电压Vo=Vc2+Vc4+Vi。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包括电压源、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源串接在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负载跨接在高增益双Cuk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由此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包括电压源、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源串接在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负载跨接在高增益双Cuk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由此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增益双Cuk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由传统基本Cuk电路和浮动输出型Cuk电路输入并联和输出串联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增益非隔离输入并联输出串联Cuk型组合式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基本Cuk电路由第一电感(L1)、第一开关管(S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感(L2)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2)组成;所述第一电感(L1)一端与电压源正极相连,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集电极对接,第一开关管(S1)的发射极与电压源的阴极相连;第一电容(C1)的阳极与第一开关管(S1)的集电极对接,第一电容(C1)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对接,第一二极管(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林涛杨柳柳雷志方汪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