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汕头大学专利>正文

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925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撑杆,所述支架主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侧板,所述顶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板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板底端转动连接,所述顶板、底板和两侧板均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撑杆支撑在支架主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科学合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节约费用,绿色环保;2、节约空间,方便携带;3、不影响下方空间使用,提高空间利用率;4、方便拆卸,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
技术介绍
桥梁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应用:20世纪初,英、法、加拿大等国开始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行研究和应用。其作为建筑物中的重要横向承重结构,具有自重轻、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抗震性能好、结构高度小、造价低的优点,在高层建筑、桥梁建设、地下工程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在我国,1978年开始了对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建成于1993年的北京国贸大桥首次采用该结构。20世纪70年代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得到迅速发展,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欧等工业国家该梁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21世纪以来,在我国,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也被广泛应用于高层钢结构建筑和工业厂房楼盖结构。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腹板嵌入式压型钢板组合梁结构,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不仅保留了组合梁的各种优势,且相对于组合梁来说,它没有设置上部翼板,所以相对节省材料,同时减少了梁的高度。但腹板嵌入式压型钢板组合梁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部分混凝土板块外伸部分(翼板)的支撑问题。目前常见的支撑支架主要是满堂支架,但满堂支架有着诸多的缺点:一、满堂支架采用的高密度支撑需要耗费大量钢铁;二、满堂支架施工需要平整且很平稳的地面,地基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三、满堂支架施工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安装和拆卸;四、满堂支架施工过程中,施工处下部不是一个开放空间,各种机器甚至人也不能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克服现有技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等缺点。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和撑杆,所述支架主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侧板,所述顶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板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板底端转动连接,所述顶板、底板和两侧板均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撑杆支撑在支架主体内。展开状态下,支架主体向外展开,撑杆设置在支架主体内起到支撑和防止折叠的作用。折叠状态下,撑杆被取下,顶板、底板和两侧板进行折叠,缩小支架主体占用的空间。所述顶板包括转动连接的左顶板和右顶板,所述底板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左底板、左中底板、中底板、右中底板和右底板,所述两侧板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的上侧板、中侧板和下侧板。折叠时,取下撑杆,中底板向内运动,带动左中底板和右中底板向内运动并折叠,左顶板和右顶板的连接点、上侧板和中侧板的连接点均向内运动,带动左顶板、右顶板、上侧板、中侧板均向内运动并折叠,最终完成支架主体的折叠。所述撑杆为十字型,顶端支撑点在所述左顶板和所述右顶板的连接点上,底端支撑点在所述中底板上,左右两端支撑点在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中侧板的连接点上。十字型撑杆的四个支撑点均是支架主体折叠时向内运动的部位,通过撑杆支撑这四个点,可以使支架主体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稳定牢固,防止支架主体因外力轻易发生折叠,产生危险。所述支架主体上作为所述撑杆的支撑点处设置有凹槽。通过凹槽卡住撑杆,使撑杆不会轻易移动或脱落,从而保证支架主体的展开状态能够稳定持久。所述转动连接均通过转动连接构件实现。转动连接构件能够很好的实现两个部件间的转动连接以及转动的方向,使支架主体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结构科学合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节约费用,绿色环保本技术通过设计从工字梁肋部延伸出的结构,只需要在适当位置安装,大大降低钢材耗用,在浇筑施工时不需要处理其下方的地基问题,这也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消耗,还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回收,进行再次利用,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2、节约空间,方便携带本技术具有伸缩折叠功能,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能够单人搬运支架,在支架收缩状态下可以节省空间,方便堆放,减少储存以及运输成本;3、不影响下方空间使用,提高空间利用率本技术在用于桥面施工时优势相当明显,施工下部能正常通车,大大节约生产时间成本,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4、方便拆卸,重复利用本技术具有折叠功能以及较少的元件数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只需固定住少量的连接点即可投入使用,进而大大节约了安装与拆卸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展开状态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展开状态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折叠状态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主体和撑杆1。支架主体包括顶板2、底板3和两侧板4,顶板2两端分别与两侧板4顶端转动连接,底板3两端分别与两侧板4底端转动连接,顶板2、底板3和两侧板4均为可折叠结构,撑杆1支撑在支架主体内。顶板2包括转动连接的左顶板21和右顶板22,底板3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左底板31、左中底板32、中底板33、右中底板34和右底板35,两侧板4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的上侧板41、中侧板42和下侧板43。支架主体上各部件的转动连接均通过转动连接构件实现。本技术的展开状态如图1、图2、图3所示。撑杆1为十字型,顶端支撑点在左顶板21和右顶板22的连接点上,底端支撑点在中底板33上,左右两端支撑点在上侧板41和中侧板42的连接点上。支架主体上作为撑杆1的支撑点处设置有凹槽。十字型撑杆1的四个支撑点均是支架主体折叠时向内运动的部位,在这些位置设置凹槽,可以卡住撑杆1,使撑杆1不会轻易移动或脱落,使支架主体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稳定牢固。折叠时,取下撑杆1,中底板33向内运动,带动左中底板32和右中底板34向内运动并折叠,左顶板21和右顶板22的连接点、上侧板41和中侧板42的连接点均向内运动,带动左顶板21、右顶板22、上侧板41、中侧板42均向内运动并折叠,最终完成支架主体的折叠。支架主体的折叠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3/201620527661.html" title="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原文来自X技术">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和撑杆,所述支架主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侧板,所述顶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板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板底端转动连接,所述顶板、底板和两侧板均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撑杆支撑在支架主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和撑杆,所述支架主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侧板,所述顶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板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板底端转动连接,所述顶板、底板和两侧板均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撑杆支撑在支架主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转动连接的左顶板和右顶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左底板、左中底板、中底板、右中底板和右底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模板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的上侧板、中侧板和下侧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奇黄耀鹏张楷鸿梁雪玲冯建文杨礼萍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