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414713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形成眼动数据并记录第一采集时间;从所述眼动数据提取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利用图像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并记录第二采集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和所述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根据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确定当前用户行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
,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人的视觉行为对于人的活动认知和分析具有重要潜力。随着头戴式眼追踪软硬件的成熟和价格下降,以及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技术VR的普及,其应用已经从过去专业的军事,工业应用快速推进到消费娱乐应用。其使用场景也由相对固定的场所,例如:设计室,实验室等,扩散到日常生活的场所,移动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例如:游戏,教育等。甚至在不远的将来会和手机与眼睛一样的普及。如何利用头戴式眼追踪技术的来更好的收集评估和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科学和商业领域具有巨大价值,尤其是收集某些隐性的用户状态。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短时间眼跟踪获取的视觉行为信息来判断用户活动,主要问题是需要人为分类和管理,效率低且精确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形成眼动数据并记录第一采集时间;从所述眼动数据提取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利用图像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并记录第二采集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和所述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根据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确定当前用户行为。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眼睛的位置数据进行编码,形成编码序列;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和所述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包括:确定所述编码序列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确定所述编码序列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包括:利用滑动窗口切分所述编码序列,形成词袋数据;以所述词袋数据为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每一个所述滑动窗口内的预定编码词条;建立所述预定编码词条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分析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不同用户行为为划分依据,确定在时间维度上的所述滑动窗口。基于上述方案,所述以所述词袋数据为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每一个所述滑动窗口内的预定编码词条,包括:统计每一个所述词袋数据中各个编码序列的出现频次信息及任意两个编码序列出现的关联性;根据所述频次信息及所述关联性,确定所述预定编码词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形成眼动数据并记录第一采集时间;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眼动数据提取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利用图像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并记录第二采集时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和所述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根据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确定当前用户行为。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眼睛的位置数据进行编码,形成编码序列;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编码序列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滑动窗口切分所述编码序列,形成词袋数据;以所述词袋数据为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每一个所述滑动窗口内的预定编码词条;建立所述预定编码词条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不同用户行为为划分依据,确定在时间维度上的所述滑动窗口。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统计每一个所述词袋数据中各个编码序列的出现频次信息及任意两个编码序列出现的关联性;根据所述频次信息及所述关联性,确定所述预定编码词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会自动通过眼睛的运动状态的采集,眼珠的位置数据的提取;用户行为活动的记录,形成用户行为数据;再根据两种数据的采集时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眼睛的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这样电子设备就能够自动完成上述对应关系的采集和建立;相对于人工采集和分析,具有效率高及精确度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10:采集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形成眼动数据并记录第一采集时间;步骤S120:从所述眼动数据提取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步骤S130:利用图像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并记录第二采集时间;步骤S140: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和所述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根据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确定当前用户行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包括能够采集用户眼部运动的电子设备中,例如眼动仪中。在步骤S110中可以通过图像采集眼睛的运动状态,具体如,采集用户眼珠的运动状态。通过眼睛的运动采集,可以知道用户当前眼珠不懂,凝视某一个处,还是眨眼,还是眼珠从一个位置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扫视。并记录用户眼眼睛的运动状态发生的时间,对应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采集时间。通常用户这些眼睛的运动状态,都能够表示用户的心里或身体的活动,与用户当前的活动相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记录所述眼睛的活动状态,统一采用用户的眼珠的位置数据来进行记录,这样一方面利用位置数据进行记录,一方面可以避免记录大量的图像数据导致的存储容量大的问题,同时通过位置数据的提取,快速的进行数据转换和提取,方便后续的直接应用。在步骤S130中,将利用图像采集,采集用户行为活动,获得用户行为活动数据。这里的用户行为数据位除眼睛的运动状态以外的用户行为活动的用户行为数据,并记录各种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时间,该采集时间为第二采集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眼动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都可为实时采集的,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和所述第二采集时间,对应的就是用户眼睛的活动及用户行为活动的发生时间。在步骤S140,将根据第一采集时间和第二采集时间,将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与用户行为活动进行匹配起来,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将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建立对应关系。例如,通过采集用户在吃饭的时候的眼睛的运动状态,活动用户吃饭时的位置数据,同时采集用户吃饭的活动,后续可以对应关系的建立,例如,将第一采集时间和第二采集时间匹配,在同一采集时间的位置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是对应,就可以获知用户吃饭时用户的眼睛的运动状态或眼珠的位置数据。后续可以利用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观察用户的眼珠的运动状态,可以获知用户当前想干什么以及正在干什么。采用这种由电子设备自身来建立上述对应关系,相对于人工处理具有精确度高及效率高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可为从采集的图像中根据用户的眼睛以外的身体运动状态获取的数据,相对于图像具有数据量小及方便存储和管理的特点。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10:采集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形成眼动数据并记录第一采集时间;步骤S120:从所述眼动数据提取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形成眼动数据并记录第一采集时间;从所述眼动数据提取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利用图像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并记录第二采集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和所述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根据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确定当前用户行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形成眼动数据并记录第一采集时间;从所述眼动数据提取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利用图像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并记录第二采集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和所述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根据用户眼睛的运动状态确定当前用户行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眼睛的位置数据进行编码,形成编码序列;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时间和所述第二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眼珠的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包括:确定所述编码序列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编码序列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包括:利用滑动窗口切分所述编码序列,形成词袋数据;以所述词袋数据为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每一个所述滑动窗口内的预定编码词条;建立所述预定编码词条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的对应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分析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不同用户行为为划分依据,确定在时间维度上的所述滑动窗口。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词袋数据为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每一个所述滑动窗口内的预定编码词条,包括:统计每一个所述词袋数据中各个编码序列的出现频次信息及任意两个编码序列出现的关联性;根据所述频次信息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业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