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控制器、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电机,主体的上方安装有传送带,传送带的前端连接有传动轮,传送带通过传动轮连接电机,传送带外表面安装有固定块,主体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右挡板和左挡板,右挡板的内侧安装有红外接收器,左挡板的内侧安装有红外发射器;主体的前端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的内表面安装有显示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可以有效的检测铜材的长度是否处于要求的范围内,检测效果好,检测速度快,设计巧妙,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属于铜材检测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人类应用铜己有数千年的历史,墓葬考古发现,早在6000年前的史前时期,埃及人就使用铜器,铜是人类祖先最早应用的金属。它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和奇妙的功能,不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开发出新的用途。铜既是一个古老的金属,又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工程材料。当前人类步入了丰富多彩的,以电气化和电子信息为特征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为铜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大地。铜以品种繁多的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形式被人们利用,业已深深地渗入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跨入、21世纪取得飞速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金属。以纯铜或铜合金制成各种形状包括棒、线、板、带、条、管、箔等统称铜材。铜材的加工有轧制、挤制及拉制等方法,铜材中板材和条材有热轧的和冷轧的;而带材和箔材都是冷轧的;管材和棒材则分为挤制品和拉制品;线材都是拉制的,铜材有铜板,铜棒,铜管,铜带,铜线,铜排,铜材料。其中铜棒或铜管等对长度有要求的铜材,在生产结束后,需要对其长度进行测量,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手动进行测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检测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控制器、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电机,所述主体的上方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前端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送带通过传动轮连接电机,所述传送带外表面安装有固定块,所述主体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右挡板和左挡板,所述右挡板的内侧安装有红外接收器,所述左挡板的内侧安装有红外发射器;所述主体的前端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表面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内部设置有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储存器、信息传输芯片以及DC-DC电源模块,所述单片机通过数据线与红外接收器以及红外发射器数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右挡板和左挡板对称的安装在主体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的水平位置相同,所述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的垂直高度相同。进一步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至少设置有两个,其中两个红外发射器安装在左挡板的内侧,两个红外接收器安装在右挡板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呈圆柱形,所述固定块的中间位置开有孔洞,孔洞的直径为铜材直径的1.05倍,所述固定块设有多个。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红外发射器的输出端以及红外接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信息传输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息传输芯片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与储存器双向数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DC-DC电源模块与单片机、储存器、信息传输芯片以及
显示屏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可以有效的检测铜材的长度是否处于要求的范围内,检测效果好,检测速度快,设计巧妙,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的印制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框图图;图中:1-主体、2-控制器、11-电机、12-传动轮、13-传送带、14-固定块、15-右挡板、16-左挡板、17-红外发射器、18-数据线、19-红外接收器、21-显示屏、22-印制电路板、23-单片机、24-储存器、25-信息传输芯片、26-DC-DC电源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主体1、控制器2、红外发射器17以及红外接收器19,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电机11,主体1的上方安装有传送带13,传送带13的前端连接有传动轮12,传送带13通过传动轮12连接电机11,传送带13外表面安装有固定块14,主体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右挡板15和左挡板16,右
挡板15的内侧安装有红外接收器19,左挡板16的内侧安装有红外发射器17。主体1的前端还设置有控制器2,控制器2的内表面安装有显示屏21,显示屏21的内部设置有印制电路板22,印制电路板22上焊接有单片机23、储存器24、信息传输芯片25以及DC-DC电源模块26,单片机23通过数据线18与红外接收器19以及红外发射器17数据连接。右挡板15和左挡板16对称的安装在主体1的中间位置,红外接收器19和红外发射器17的水平位置相同,红外接收器19和红外发射器17的垂直高度相同,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9至少设置有两个,其中两个红外发射器17安装在左挡板16的内侧,两个红外接收器19安装在右挡板15的内侧。固定块14呈圆柱形,固定块14的中间位置开有孔洞,孔洞的直径为铜材直径的1.05倍,固定块14设有多个。单片机23的输入端与红外发射器17的输出端以及红外接收器19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23的输出端与信息传输芯片25的输入端连接,信息传输芯片25的输出端与显示屏21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23与储存器24双向数据连接。DC-DC电源模块26与单片机23、储存器24、信息传输芯片25以及显示屏21电性连接,DC-DC电源模块26用于单片机23、储存器24、信息传输芯片25以及显示屏21工作时的供电。做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9,两个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9之间的距离便为铜材可以产生的误差范围,其中垂直高度低的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9所处的位置,应为铜材的最短长度,垂直高度高的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9所处的位置,应为铜材的最长长度。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两个红外发射器17会不停的发送红外光线,而红外接收器19会接收这个红外光线,这个接收的过程为一种正常的传输步骤,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工作人员可将铜材插入固定块14中,使铜材随着传送带13的移动而移动。每当固定杆移动至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9中间的时候,都会阻挡红外光线的接收,这个接收和阻挡的信息会传输至单片机23中,单片机23根据信号的阻挡和接收,继而判断铜材的长度是否合格。例如,铜材阻挡了垂直高度低的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9信息传输,同时没有阻挡垂直高度高的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9信息传输,则说明铜材质量合格。若铜材没有阻挡垂直高度低的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9信息传输,则说明铜材长度不合格。若铜材阻挡了垂直高度高的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9信息传输,则说明铜材长度不合格。这些检测信息,在单片机23处理后,通过信息传输芯片25将这些信息传输至显示屏21中,工作人员可观看显示屏21继而了解铜材的长度是否合格。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控制器、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电机,所述主体的上方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前端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送带通过传动轮连接电机,所述传送带外表面安装有固定块,所述主体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右挡板和左挡板,所述右挡板的内侧安装有红外接收器,所述左挡板的内侧安装有红外发射器;所述主体的前端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表面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内部设置有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储存器、信息传输芯片以及DC‑DC电源模块,所述单片机通过数据线与红外接收器以及红外发射器数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控制器、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电机,所述主体的上方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前端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送带通过传动轮连接电机,所述传送带外表面安装有固定块,所述主体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右挡板和左挡板,所述右挡板的内侧安装有红外接收器,所述左挡板的内侧安装有红外发射器;所述主体的前端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表面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内部设置有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储存器、信息传输芯片以及DC-DC电源模块,所述单片机通过数据线与红外接收器以及红外发射器数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挡板和左挡板对称的安装在主体的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铜材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的水平位置相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柏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佳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