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致光纤偏振态变化原理的光缆识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3980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热致光纤偏振态变化原理的光缆识别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将P‑OTDR连接到被识别光缆;2)在光缆识别处选择一根光缆进行加热;3)通过P‑OTDR获取第一组数据D1;4)将被加热光缆降温至环境温度;5)通过P‑OTDR获取第二组数据D2;6)立数据D1和数据D2的坐标;7)找出数据D2的第一个10dB点;8)进行数据计算,D’=D1‑D2;9)对D’进行归0计算,得到D;10)判断数据D的值是否超过阈值,确定被识别的光缆。这种方法能够方便、快速、精确地识别目标光缆,这种方法使用方便、定位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热致光纤偏振态变化原理的光缆识别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维护光缆网络时,经常会遇到在一些管道中同时存在多根光缆,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光缆的标识脱落、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光缆,维护人员首先得搞清楚哪一根光缆是自己要找的光缆,此时需要对光缆进行识别。目前对光缆进行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使用光缆振动传感探测敲击光缆的方式、使用P-OTDR即偏振-光时域反射仪探测弯曲光缆的方式、使用B-OTDR即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探测加热光缆的方式。使用光缆振动传感探测敲击光缆的方式来进行光缆识别,缺点之一是容易产生串扰,当几根光缆被放置在一起,识别光缆时需要将每一根光缆分隔开来,如果分隔的距离只有2-3m,那么敲击其中一根光缆时,振动容易串到其它光缆上,这样的话,要分清哪一根光缆才是我们需要寻找的目标光缆,就会比较费时、费事;缺点之二是遇到光缆线路有架空线路段时,在刮大风或下雨时,因为光缆摩擦挂杆、挂钩等因素产生的噪声很大,此时通过使用光缆振动传感探测敲击光缆的方式进行光缆识别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使用P-OTDR探测弯曲光缆的方式来进行光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热致光纤偏振态变化原理的光缆识别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热致光纤偏振态变化原理的光缆识别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在被识别光缆的一端,将偏振敏感光时域反射仪(P‑OTDR)与被识别光缆的其中一根光纤连接;2)在光缆识别处A点,分隔开待识别的光缆,将其中一根被识别光缆进行加热至50℃‑70℃,被加热的光缆部分的长度为0.3m‑2m;3)由偏振敏感光时域反射仪获取被连光纤的第一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数据D1,测量所用脉冲宽度为Tw1,测量时间为T1;4)在被识别光缆识别处A点,将被加热的被识别光缆部分降温至环境温度;5)由偏振敏感光时域反射仪获取被连光纤的第二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数据D2,测量所用脉冲宽度为Tw2,测量时间为T2;6)建立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致光纤偏振态变化原理的光缆识别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在被识别光缆的一端,将偏振敏感光时域反射仪(P-OTDR)与被识别光缆的其中一根光纤连接;2)在光缆识别处A点,分隔开待识别的光缆,将其中一根被识别光缆进行加热至50℃-70℃,被加热的光缆部分的长度为0.3m-2m;3)由偏振敏感光时域反射仪获取被连光纤的第一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数据D1,测量所用脉冲宽度为Tw1,测量时间为T1;4)在被识别光缆识别处A点,将被加热的被识别光缆部分降温至环境温度;5)由偏振敏感光时域反射仪获取被连光纤的第二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数据D2,测量所用脉冲宽度为Tw2,测量时间为T2;6)建立数据D1和数据D2为被测光纤后向散射信号幅度与光纤长度的函数坐标,Y轴表示后向散射信号幅度,单位为dB,0dB值对应于噪声均方根值;X轴表示光纤长度;7)从X轴的原点开始,沿X轴正向逐点向前计算,找出数据D2中第1个Y轴幅度值为10dB的点,对应的X轴的值为Xa;8)将数据D1和数据D2进行相减运算,得到信号数据序列D',以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汉廖伟东雷静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聚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