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恒阻让压锚杆,涉及安全支护技术领域,包括锚杆体和套筒,套筒上下的内径分为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的内径比第一段小,第二段的两侧向内开有吸能槽,锚杆体的直径上下分为两段,与套筒内径第一段相等的上段和与套筒内径第二段相等的下段,锚杆体从套筒上端插入,下段伸出于所述套筒外,锚杆体下段和套筒内径第一段形成U型吸能槽,U型吸能槽内还设置有外翻转式吸能管,套筒顶部固定连接防迸螺母,所述锚杆托盘套装在套筒上端部,预紧螺母与套筒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装方便,并能够适应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围岩大变形条件,实现高恒阻让位,抗冲击能力强、吸能防冲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安全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恒阻让压锚杆。
技术介绍
在矿山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隧道工程等工程支护过程中,锚杆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支护装备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及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建设,面临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巷道围岩常常表现出高应力、大变形的特点,而传统锚杆延伸率低,在大变形的围岩支护中难以适用当围岩出现较大变形时,一旦巷道围岩的变形能超过锚杆所能承受的范围,将会造成锚杆等支护装备失效,进而对人员安全及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鉴于传统锚杆在大变形围岩支护体系中的缺陷,现有技术多半复杂,成本高,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阻让压锚杆,结构简单,能适应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围岩大变形条件,提高抗冲击能力强、增强吸能防冲效果。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恒阻让压锚杆,包括锚杆体和套筒,所述套筒上下的内径分为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的内径比第一段小,所述第二段的两侧向内开有吸能槽,所述锚杆体的直径上下分为两段,与套筒内径第一段相等的上段和与套筒内径第二段相等的下段,所述锚杆体从套筒上端插入,下段伸出于所述套筒外,所述锚杆体下段和套筒内径第一段形成U型吸能槽,所述U型吸能槽内还设置有外翻转式吸能管,还包括防迸螺母、锚杆托盘和预紧螺母,所述套筒顶部固定连接防迸螺
母,所述锚杆托盘套装在套筒上端部,预紧螺母设置在锚杆托盘与防迸螺母之间的套筒外并与套筒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迸螺母中心开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锚杆托盘的碟形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阻让压锚杆,通过设置包括锚杆体和套筒,套筒分为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的内径比第一段小,将第二段的两侧向内开有吸能槽,锚杆体的直径上下分为两段,与套筒内径第一段相等的上段和与套筒内径第二段相等的下段,锚杆体从套筒上端插入,下段伸出于套筒外,锚杆体下段和套筒内径第一段形成U型吸能槽,U型吸能槽内还设置有外翻转式吸能管,通过各部分协调配合,能够适应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围岩大变形条件,实现高恒阻让位,抗冲击能力强、吸能防冲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锚杆体;2、套筒;3、吸能槽;4、U型吸能槽;5、外翻转式吸能管;6、防迸螺母;7、锚杆托盘;8、预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恒阻让压锚杆,包括锚杆体1和套筒2,所述套筒2上下的内径分为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的内径比第一段小,所述第二段的两侧向内开有吸能槽3,所述锚杆体1的直径上下分为两段,与套筒2内径第一段相等的上段和与套筒2内径第二段相等的下段,所述锚杆体1从套筒2上端插入,下段伸出于所述套筒2外,所述锚杆体1下段和套筒2内径第一段形成U型吸能槽4,所述U型吸能槽4内还设置有外翻转式吸能管5,还包括防迸螺母6、锚杆托盘7和预紧螺母8,所述套筒2顶部固定连接防迸螺母6,保证套筒2上端的稳定性,所述锚杆托盘7套装在套筒2上端部,预紧螺母8设置在锚杆托盘7与防迸螺母8之间的套筒2外并与套筒2螺纹连接;进一步优选的,防迸螺母6中心开有通孔,便于泄压,锚杆托盘7的碟形结构,更好的进行安装固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阻让压锚杆,通过设置包括锚杆体和套筒,套筒分为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的内径比第一段小,将第二段的两侧向内开有吸能槽,锚杆体的直径上下分为两段,与套筒内径第一段相等的上段和与套筒内径第二段相等的下段,锚杆体从套筒上端插入,下段伸出于套筒外,锚杆体下段和套筒内径第一段形成U型吸能槽,U型吸能槽内还设置有外翻转式吸能管,通过各部分协调配合,能够适应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围岩大变形条件,实现高恒阻让位,抗冲击能力强、吸能防冲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
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阻让压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体和套筒,所述套筒上下的内径分为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的内径比第一段小,所述第二段的两侧向内开有吸能槽,所述锚杆体的直径上下分为两段,与套筒内径第一段相等的上段和与套筒内径第二段相等的下段,所述锚杆体从套筒上端插入,下段伸出于所述套筒外,所述锚杆体下段和套筒内径第一段形成U型吸能槽,所述U型吸能槽内还设置有外翻转式吸能管,还包括防迸螺母、锚杆托盘和预紧螺母,所述套筒顶部固定连接防迸螺母,所述锚杆托盘套装在套筒上端部,预紧螺母设置在锚杆托盘与防迸螺母之间的套筒外并与套筒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阻让压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体和套筒,所述套筒上下的内径分为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的内径比第一段小,所述第二段的两侧向内开有吸能槽,所述锚杆体的直径上下分为两段,与套筒内径第一段相等的上段和与套筒内径第二段相等的下段,所述锚杆体从套筒上端插入,下段伸出于所述套筒外,所述锚杆体下段和套筒内径第一段形成U型吸能槽,所述U型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连朋,董双勇,董平,谢东,张彪,刘振宇,沈博,王晗雨,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