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正杰专利>正文

制造活性碳颗粒或竹碳颗粒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860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活性炭颗粒或竹炭颗粒的方法。其是采用欠量法,先将PPG(聚醚多元醇),Active  Carbon(活性炭粉末)或BambooCarbon(竹炭粉末),H↓[2]O(水),Silicon(硅油、界面活性剂、整泡剂),T-9(金属催化剂)及A-1  or  A-33(叔胺催化剂)混合搅拌为糊状备用;再与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添加在一起,快速搅拌均匀,可得聚合不完全之聚合物;最后以手工或机械搅拌之方式,将所得之聚合物分散,使其成为颗粒状。其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成的炭颗粒大小均匀;且颗粒经过聚合加工后具有弹性,不沾手,再用于发泡绵加工时不会发生溢色现象,使泡绵具有除臭、吸水及防霉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活性碳颗粒或竹碳颗粒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活性碳和竹碳具有除臭、吸水及防霉的功效,在许多 领域已广为使用,如用于发泡绵上,制作鞋垫、坐垫、床垫等。现有 的活性碳和竹碳大多以块状、粉末状出现,即使偶有颗粒状,那也是 机械加工获得的不规则颗粒,难以在工业生产上应用。而以粉末形式 用于发泡绵加工,会产生溢色,使整块发泡绵呈黑色或灰色,即只能 加工出碳色的泡绵,不能加工出其它色彩的产品,使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简便的制造活性碳颗粒或竹碳 颗粒的方法,所得的活性碳颗粒或竹碳颗粒具有弹性,且不沾手,可 匹配发泡绵加工且不溢色。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造活性碳颗粒或竹碳颗粒的方 法是采用MDI欠量法,先将PPG(聚醚多元醇)30 50。/。, Active Carbon(活性碳粉末)或Bamboo Carbon (竹碳粉末)70~50% , H2O(>JC)0.01~2%, Silicon (硅油、界面活性剂、整泡剂)0.3 2%, T-9(金属催化剂)0.01 0.5。/。及A-lorA-33 (叔胺催化剂)0.01 0.5%混 合搅拌为糊状备用;再与MDI (二苯基甲垸二异氰酸脂)20~50%之 量添加在一起,快速搅拌均匀,可得聚合不完全之聚合物;再以手工 或机械搅拌之方式,将所得之聚合物分散,使其成为颗粒状即可。上述方案中,所用PPG (聚醚多元醇)和Active Carbon (活性碳 粉末)或Bamboo Carbon (竹碳粉末)之总和为10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造活性碳颗粒或竹碳颗粒的方法,其制作工艺简 单,操作方便,利用欠量法生成大小均匀的活性碳颗粒或竹碳颗粒; 与机械加工获得的不规则颗粒对比,本专利技术所得的颗粒经过聚合加工 后具有弹性,且不沾手,再用于发泡绵加工时碳颗粒可分散分布,不 会发生溢色现象,利于加工多品种泡绵,且泡绵具有除臭、吸水及防 霉的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将PPG (聚醚多元醇)30%, Active Carbon (活性碳 粉末)70°/。,恥(水)0.5%, Silicon (硅油、界面活性剂、整泡剂) 1%, T-9 (金属催化剂)0.2。/。及A-lorA-33 (叔胺催化剂)0.1%混合 搅拌为糊状备用;用欠量法再将糊状物与M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 酸脂)30%之量添加在一起,快速搅拌均匀,可得聚合不完全之聚合 物;再以手工或机械搅拌之方式,将所得之聚合物分散,既生成大小 均匀的活性碳颗粒。实施例2,将PPG (聚醚多元醇)50%, Bamboo Carbon (竹碳粉末)50%, H2OOJC)1%, Silicon (硅油、界面活性剂、整泡剂)0.5%, T-9 (金属催化剂)0.5。/。及A-lorA-33 (叔胺催化剂)0.5%混合搅拌 为糊状备用;用欠量法再将糊状物与M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 50%之量添加在一起,快速搅拌均匀,可得聚合不完全之聚合物;再 以手工或机械搅拌之方式,将所得之聚合物分散,既生成大小均匀的 竹碳颗粒。实施例3,将PPG (聚醚多元醇)40%, Bamboo Carbon (竹碳 粉末)60°/。, H20(水)2。/。, Silicon (硅油、界面活性剂、整泡剂)0.3%, T-9 (金属催化剂)0.5。/。及A-lorA-33 (叔胺催化剂)0.5%混合搅拌 为糊状备用;用欠量法再将糊状物与M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 20%之量添加在一起,快速搅拌均匀,可得聚合不完全之聚合物;再 以手工或机械搅拌之方式,将所得之聚合物分散,既生成大小均匀的 竹碳颗粒。实施例4,将PPG (聚醚多元醇)35%, Active Carbon (活性碳 粉末)65%, &0(水)0.01%, Silicon (硅油、界面活性剂、整泡剂) 1.5%, T-9 (金属催化剂)0.2。/。及A-lorA-33 (叔胺催化剂)0.1%混 合搅拌为糊状备用;用欠量法再将糊状物与MDI (二苯基甲垸二异 氰酸脂)40%之量添加在一起,快速搅拌均匀,可得聚合不完全之聚 合物;再以手工或机械搅拌之方式,将所得之聚合物分散,既生成大 小均匀的活性碳颗粒。本专利技术所需原料为M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PPG (聚醚多元醇)Active Carbon (活性碳粉末)或Bamboo Carbon (竹碳粉末), H20 (水),Silicon (硅油、界面活性剂、整泡),T-9 (金属催化剂), A-lorA-33 (叔胺催化剂),并按相应配比混合搅拌,发生不完全聚 合后再分离生成大小均匀的活性碳颗粒或竹碳颗粒。所得活性碳颗粒 或竹碳颗粒具有立体空间结构,弹性好,不沾手;利用碳颗粒除臭性、 吸水性、防霉性,可再次运用于PU发泡上,增加发泡棉的功效,且 所用碳颗粒在PU发泡过程不会产生溢色之现象,避免整块发泡绵呈 黑色或灰色,确保泡绵的色泽,提高泡绵质量。本专利技术所得的碳颗粒 可相应增加活性碳或竹碳的使用领域,提高实用性。权利要求1、制造活性碳颗粒或竹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欠量法,先将PPG(聚醚多元醇)30~50%,Active Carbon(活性碳粉末)或Bamboo Carbon(竹碳粉末)70~50%,H2O(水)0.01~2%,Silicon(硅油、界面活性剂、整泡剂)0.3~2%,T-9(金属催化剂)0.01~0.5%及A-1 or A-33(叔胺催化剂)0.01~0.5%混合搅拌为糊状备用;再与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20~50%之量添加在一起,快速搅拌均匀,可得聚合不完全之聚合物;最后以手工或机械搅拌之方式,将所得之聚合物分散,使其成为颗粒状即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活性碳颗粒或竹碳颗粒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用PPG (聚醚多元醇)和Active Carbon (活性碳粉 末)或Bamboo Carbon (竹碳粉末)之总和为10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是采用欠量法,先将PPG(聚醚多元醇),Active Carbon(活性炭粉末)或BambooCarbon(竹炭粉末),H<sub>2</sub>O(水),Silicon(硅油、界面活性剂、整泡剂),T-9(金属催化剂)及A-1 or A-33(叔胺催化剂)混合搅拌为糊状备用;再与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添加在一起,快速搅拌均匀,可得聚合不完全之聚合物;最后以手工或机械搅拌之方式,将所得之聚合物分散,使其成为颗粒状。其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成的炭颗粒大小均匀;且颗粒经过聚合加工后具有弹性,不沾手,再用于发泡绵加工时不会发生溢色现象,使泡绵具有除臭、吸水及防霉的功效。文档编号C01B31/00GK101117217SQ20071002918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正杰 申请人:张正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造活性碳颗粒或竹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欠量法,先将PPG(聚醚多元醇)30~50%,Active  Carbon(活性碳粉末)或Bamboo  Carbon(竹碳粉末)70~50%,H↓[2]O(水)0.01~2%,Silicon(硅油、界面活性剂、整泡剂)0.3~2%,T-9(金属催化剂)0.01~0.5%及A-1  or  A-33(叔胺催化剂)0.01-0.5%混合搅拌为糊状备用;再与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20~50%之量添加在一起,快速搅拌均匀,可得聚合不完全之聚合物;最后以手工或机械搅拌之方式,将所得之聚合物分散,使其成为颗粒状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正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