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5638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该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包括:对野外采集的原始微地震监测资料进行滤波,去除噪音干扰;选用滑动时窗将微地震记录划分成连续的多段记录;从分段记录中选择信噪比高的一道作为参考道,并计算参考道与其它各道的互相关函数,得到道时差信息;利用道时差信息调整各道的时窗位置对该段记录进行时差校正;计算多道相似系数,利用多道相似系数检测微地震事件。该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从背景噪音中自动提取出微弱的微地震事件,提高识别效率的同时极大减轻了处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水力压裂已经逐步成为提高非常规油气资源采收率的关键工程技术手段之一。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项通过观测注水压裂过程所诱发的微弱地震事件来监测裂缝发育状况的技术,其中微地震事件的自动识别是该技术的一项关键处理步骤,其识别出的有效微地震事件数目将直接影响最终裂缝成像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观测注水压裂过程所诱发的微弱地震事件来监测裂缝发育状况的微地震监测技术也随之成为一项关键技术。微地震事件识别是以有效信号和环境噪声的差异识别为基础的,目前在微地震数据处理中最常用到的事件识别方法称为STA/LTA方法(即长、短时窗平均值之比)。STA/LTA方法最早用于天然地震研究领域中进行震相识别,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过深入的研究。STA/LT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有效信号与环境噪声在振幅(或能量)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来识别微地震事件,通过计算长、短滑动时窗内信号振幅(或能量)的平均值之比来作为检测微地震事件存在与否的依据。STA/LTA方法最显著的优点是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

【技术保护点】
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对野外采集的原始微地震监测资料进行滤波,去除噪音干扰;步骤2,选用滑动时窗将微地震记录划分成连续的多段记录;步骤3,从分段记录中选择信噪比高的一道作为参考道,并计算参考道与其它各道的互相关函数,得到道之间的时差信息;步骤4,利用得到的道时差信息调整各道的时窗位置来对该段记录进行时差校正;步骤5,完成时差校正后,通过计算多道相似系数对事件和噪音进行区分,利用多道相似系数检测微地震事件的存在与否。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对野外采集的原始微地震监测资料进行滤波,去除噪音干扰;步骤2,选用滑动时窗将微地震记录划分成连续的多段记录;步骤3,从分段记录中选择信噪比高的一道作为参考道,并计算参考道与其它各道的互相关函数,得到道之间的时差信息;步骤4,利用得到的道时差信息调整各道的时窗位置来对该段记录进行时差校正;步骤5,完成时差校正后,通过计算多道相似系数对事件和噪音进行区分,利用多道相似系数检测微地震事件的存在与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分析原始微地震监测资料有效波、干扰的频谱特征;选用合适的滤波参数对原始微地震监测资料进行滤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选用一个滑动时窗的长度;利用滑动时窗的长度将整个微地震记录划分成连续的多段记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分析分段记录的信噪比;选择分段记录中信噪比高的一道作为参考道,并计算该参考道与其它各道的互相关函数;计算得到的互相关函数最大值所对应的时间采样点即为两道之间的时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Rj为第j道和参考道之间的互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式: R j ( n ) = E [ X r ( i ) X j ( i + n ) ] = 1 N Σ i = - ∞ + ∞ X r ( i ) X j (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刚何川胡来东于小刚刘美丽毛中华冯敏曹齐放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