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羧苄西林钠杂质D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羧苄西林是一种广谱半合成抗假单胞菌青霉素。该品为羧苄西林钠盐。羧苄西林的作用机制为通过干扰粘肽交叉联结而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壁的缺陷或薄弱,细菌呈现畸形,继以迅速溶解死亡,而起抗菌作用。羧苄西林为广谱半合成的青霉素。其抗菌谱基本上与氨苄青霉素相似,特点是对绿脓杆菌和吲哚阳性的变形杆菌作用强,对其它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的作用与氨苄青霉素相似或较弱。该品不耐青霉素酶,对耐药金色葡萄球菌无效。该品在血药浓度超过50-60μg/mL时,对大多数绿脓杆菌菌株有抑制作用,但可有极少数菌株在血药浓度达200μg/mL时尚不能抑制,故也可罕见耐药菌株发生。杂质研究和杂质控制是药品质量保证的关键要素之一,与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其他项目、稳定性研究、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间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合理规范的进行杂质研究,将其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限度范围之内,直接关系到上市药品的质量及安全性。如:羧苄西林钠杂质在BP2003中有详细描述,共有以下9种杂质。表1 羧苄西林钠和已知杂质(A-I)的结构信息*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羧苄西林钠杂质D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于50℃的温度下,羧苄西林钠在强碱的作用下,通过降解反应获得羧苄西林钠杂质D;其中,所述降解反应在氘代溶剂中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羧苄西林钠杂质D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于50℃的温度下,羧苄西林钠在强碱的作用下,通过降解反应获得羧苄西林钠杂质D;其中,所述降解反应在氘代溶剂中进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羧苄西林钠杂质D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碱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氢氧化物、胆碱、碱金属锂化合物、烷基铜锂、醇钠、醇钾、胍、季铵碱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羧苄西林钠杂质D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示:步骤一、于羧苄西林钠溶液中,滴加强碱液至反应体系pH为10-14;步骤二、控制反应温度低于50℃的条件下,反应1-10小时;步骤三、反应完毕后,调节体系至酸性;步骤四、经冷却结晶、干燥后获得目标产物;其中,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反应过程中,根据反应体系pH的变化情况,向反应体系中补充强碱液,保持反应体系的pH为10-1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羧苄西林钠杂质D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体系的pH为11.5-12.5。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羧苄西林钠杂质D的合成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海英,蒋海平,崔万胜,曾垂宇,商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