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存顶专利>正文

可切换滑块轨道的魔术球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992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魔术球,尤其指人们作智力游戏的玩具。球体是由左半球与右半球枢接而成,其表面还设置数个扣合孔;在球体表面设有以其底部的弹钩状扣合部与球体上的扣合孔集合;在导轨片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可在该空隙中滑移的“工”字形截面的滑块。从而,操作速度快,变化多且能迅速打散原有的排列组合,还具有手掌和手指的按摩效果。(*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魔术球,尤其指人们作智力游戏的玩具。目前,常见的是魔术方块作为智力游戏,以多面的不同排列组合,随后,出现三角形、六角形、筒形等多种不同样式,其中以圆球形手持方便,而且变化丰富,受人们青睐。然而,常见的圆球状魔术玩具,只是利用滑块在该交错轨道上滑动,而产生滑块间的组合变化,如第80207143号魔术球改良结构(公告号176294),即是一种实型的的魔术球型态,其缺点在于1、速度过慢,即令一个胸有成竹的游戏者了解其滑块移位的顺序,在滑块一个个的相互推移间,难以迅速执行其构思;2、变化太少,该种魔术球在完成某种秩序的排列后,难以恢复旧观(排列散乱无秩序状态),以致令下一次游戏难以进行;3、握住手感差,该魔术球系利用板片状组合成型,虽称为球形,事实上却凹凸过大,手掌抓持着力部位较少。鉴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切换滑块轨道的魔术球改良结构,以其上具有可移动滑块的排列变化的左、右半球壳相对统一轴旋转、定位的组合,又以切换不同轨道的衔接。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切换滑块轨道的魔术球改良结构,包括球体,其特征是球体是由左半球与右半球枢接而成,其表面还设置数个扣合孔;在球体表面设有以其底部的弹勾状扣合部与球体上的扣合孔结合;在导轨片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可在该空隙中滑移的“工”字形截面的滑块。上述左、右半球是以一支卡钩管对应一弹勾部滑动套合,其中卡钩管的管口比管内旋转孔窄,弹勾部是分开的多支弹性分支构成,且每一弹性分支具有与旋转孔旋转配合的斜凸锥。上述滑块表面具有凸粒。上述左、右半球对合的边缘,设置有相对的凹、凸定位点。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操作速度快、变化多且能迅速打散原有的排列组合,还具有手掌和手指的按摩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组合图。图3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外观图。图中1、魔术球总成,2、球体 20、扣合孔 21、左半球 22、右半球 23、卡钩管 24、弹勾部 25、定位点 25、定位点 26、斜凸锥 27、旋转孔 28、凹环 29、凸环 200、旋转线 201、X轨道 202、Y轨道 203、Z轨道 3、导轨片 30、扣合部 31、内座 4、滑块 40、颈部 41、上块 42、底块 43、凸粒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系由球体2、导轨3、滑块4所组成,其中球体2系由左半球21、右半球22所组合而成的可对半旋转球体,而若干导轨片3系组合在球体2外面,使构成若干道环状交错的轨道,而许多滑块4则密集排列嵌放各轨道上,并可被推移滑动而改变其秩序。其中球体2的左半球21与右半球22的结合特征包括在右半球21的半球壳内中心设有一突出的卡钩管23,该卡钩管的管内设有一环孔径;较大的旋转孔27,又左半球21的球壳表面,设有若干个贯穿的扣合孔20;其右半球22的壳内中心则有一突出的弹勾部24,该弹勾部系设成圆柱形态排列的若干弹性分支状,该每一分支的末端皆设有一以中心向外辐射突出的斜凸锥26;参阅图3所示,则上述的弹勾部24可被塞入卡钩管23内,斜凸锥26可因弹性收缩而塞入卡钩管23的管口,而在旋转孔27作弹开,扣合且可旋转;另外,该左半球与右半球的球壳口缘部,分别设成可对扣合的凹环28与凸环29,以令两个半球可密接组成,并且,该凹环与凸环的组合系可作相对于旋转滑动,即该对合部外缘线称为旋转线200,又以该凹凸环部的边缘,对应轨道的角度,设成若干个凹凸配合的定位为25、25′,该定位点可在左右半球相对旋转时,在凹凸定位点25、25′对合后,作某种角度的定位。其中,导轨片3系贴合固定在球体2的表面,导轨片的底部为内缩的底座31,而底座下又突伸出具有弹性卡钩的扣合部30,用该扣合部30可与球体2的扣合孔20扣合固定而不另移动及取出;参阅图2、3所示,若干结合在球体2的导轨片3,在球体表面形成一较大的球形,而导轨片与导轨片之间所形成的间距即为轨道。本实施例是由八片导轨3组成球体2上,可形成三个环状,且为垂直交错的轨道,如图2所示,包括X轨道201、Y轨道202、Z轨道203。其中许多滑块4系嵌合在轨道上,并作密集状态排列,每一滑块并可在一轨道上被推动而滑移;滑块4的形状系截面呈“工”字型的块体,上块41的表面设有突起的若干凸粒43,中间为颈部40,下块为底块42。由上述的球体2、导轨片3、滑块4所组成有魔术球总成1,如图4所示,该可提供三种不同轴向滑块4的推移排列,滑块4除了可在自有的轨道上滑移外,更可在轨道与轨道交叉部位改变滑块的轨道,如由X轨道201转入Y轨道202、或由Z轨道203转入X轨道201……等,如图2所示,另外左半球21与右半球22间,以旋转线200为分界,可相对旋转,即可令Y轨道202与Z轨道203间作旋转切换相接,该旋转轴心即是籍弹勾部24与卡钩管23的枢接,如图1、3所示,斜凸锥26可在旋转孔27内旋转滑动,而定位点25、25′的设置系对应X及Y轨道,使成90°间隔设置,其功能系左、右半球21、22,在每一次旋转时定位点25、25′的脱离与扣止,即令Y、Z轨道间作一次分离与切入接合,籍而使原在Y轨道202上的滑块4与Z轨道203上的滑块4相接,造成其滑块4的组合排列产生巨大变化。又滑块4的表面可设有适当大小的凸粒,使该魔术球总成在被置于手掌中推移排列时,使手指得到适当的刺激与按摩;滑块上并可依其智力设计需求,而可令滑块为不同的色彩、方向记号、数字,以供游戏操作者依其秩序加以切换,排列而产生新的组合。本技术具有可令Y、Z轨道旋转切换的功能,可促使该魔术球获得丰富的排列变化,及迅速排列的效果,而滑块也提供适当的手指刺激按摩。权利要求1.一种可切换滑块轨道的魔术球改良结构,包括球体,其特征是球体是由左半球与右半球枢接而成,其表面还设置数个扣合孔;在球体表面设有以其底部的弹勾状扣合部与球体上的扣合孔结合;在导轨片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可在该空隙中滑移的“工”字形截面的滑块。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滑块轨道的魔术球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半球是以一支卡钩管对应一弹勾部滑动套合,其中卡钩管的管口比管内旋转孔窄,弹勾部是分开的多支弹性分支构成,且每一弹性分支具有与旋转孔旋转配合的斜凸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滑块轨道的魔术球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块表面具有凸粒。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滑块轨道的魔术球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半球对合的边缘,设置有相对的凹、凸定位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魔术球,尤其指人们作智力游戏的玩具。球体是由左半球与右半球枢接而成,其表面还设置数个扣合孔;在球体表面设有以其底部的弹钩状扣合部与球体上的扣合孔集合;在导轨片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可在该空隙中滑移的“工”字形截面的滑块。从而,操作速度快,变化多且能迅速打散原有的排列组合,还具有手掌和手指的按摩效果。文档编号A63F9/06GK2200469SQ94218650公开日1995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13日专利技术者陈存顶 申请人:陈存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切换滑块轨道的魔术球改良结构,包括球体,其特征是:球体是由左半球与右半球枢接而成,其表面还设置数个扣合孔;在球体表面设有以其底部的弹勾状扣合部与球体上的扣合孔结合;在导轨片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可在该空隙中滑移的“工”字形截面的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存顶
申请(专利权)人:陈存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