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ICAM-1单抗修饰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制备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9686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5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ICAM‑1单抗修饰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由:辛伐他汀、脂质材料、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以及ICAM‑1单克隆抗体所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辛伐他汀为药物,以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对其表面进行ICAM‑1单克隆抗体的修饰,构建特异性靶向ALI肺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单抗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脂质载体可靶向ALI肺血管内皮细胞、延缓辛伐他汀的释放,提高肺部病灶的药物浓集量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率,减少辛伐他汀的肝毒性、肌毒性。从逆转ALI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发病机制出发,有效改善ALI病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的制备,具体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ICAM-1单克隆抗体修饰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常见临床综合症,其恶化阶段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迄今为止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ALI的病理表征体现为大量弥漫性炎症细胞肺内浸润、肺泡和肺实质内高度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以及后期的肺间质纤维化。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对于ALI的改善仍主要基于几种支持治疗技术,如小潮气量通气、给予PEEP、肺液体管理、抗菌疗法等。在此期间一系列的药物疗法也被应用于ALI的改善,如血管舒张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的吸入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酮康唑、抗氧化剂等,但迄今尚无可观的临床治疗效果。这种令人不甚满意的药物治疗结果,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诱发ALI病因的多样异质性以及在ALI病发过程中肺泡持续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从ALI的复杂的发病机制出发,解决ALI发病的根本原因,从而探求一个新的ALI治疗途径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于诸如过度的炎症级联反应、氧化应激失衡、凝血纤溶异常等发病机理,肺血管损伤被广泛视为ALI病发最起初的主导原因。有研究报道由ALI引起的血管内皮改变在ALI发病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中性粒细胞依赖途径被广泛视为肺内皮损伤的主要途径。由于固有免疫而积累于肺微血管系统的中性粒细胞伴随其相应的激活,通过脱颗粒及释放前炎性因子、活性氧物质、蛋白酶以及促凝血分子等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肺血管通透性增强,进而诱发肺水肿发生。肺内皮功能紊乱会进一步导致肺内炎性细胞粘附及迁移增强、炎症因子及促凝抗凝调节失衡的恶性循环。此外,基于肺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调节肺部及全身血管平衡的主要代谢器官,所以从逆转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入手,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ALI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与临床意义。他汀类药物作为传统性的用于降低血脂的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现阶段在ALI保护的研究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基于其所具有的多向的药物特性,包括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骨架、降低超氧化物的产生、促使NO合成、上调内皮细胞炎症衰减物质integrin-β4以及与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关的claudin-5。他汀类药物对ALI保护的临床前研究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对气管内滴注LPS、机械通气、辐射等方式引发的ALI的改善,以及对其通常的初始阶段肺炎病症同样起到了积极的药物疗效。尽管迄今为止他汀类药物尚未在临床上应用于ALI的治疗,然而近年来的一些对人体ALI的改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有研究显示,预先进行他汀类药物预防或治疗的患者,可显著降低ICU患者住院前4天脓毒症及ALI/ARDS的发生率,充分证明了他汀类药物用于预防或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潜在临床价值,从而使他汀类药物有可能成为通过逆转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而治疗ALI的新一代药物。然而他汀类在真正成为ALI的治疗药物之前尚需克服下列问题:①疗效不确定,2010年在爱尔兰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80mg辛伐他汀用于治疗ALI机械通气患者,尽管第14天治疗组患者具有更好的氧合指数和通气参数,但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②不良反应多,主要表现为肌肉溶解以及由于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紊乱导致的肝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基于脂溶性他汀药物可以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被细胞摄取从而更易于作用于细胞发挥药效,故本专利技术选用他汀类药物中亲脂性最强的辛伐他汀为研究药物。然而,同样由于较高的组织渗透性,相对于水溶性他汀而言,脂溶性他汀具有更高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克服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ALI的上述不足,本专利将他汀类药物包裹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通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将药物靶向输送到ALI血管内皮细胞,增强病灶部位的药物积累,显著提高药物治疗效率。在从ALI的发病机制出发逆转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同时,减少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报道ALI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各类生物标记物,包括von Willebrand因子、Ang-2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ICAM-1作为表达于内皮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其表达水平与炎症强度密切相关。国外多位学者将其应用于纳米载体的靶向设计中,他们的研究成果证实:通过对纳米载体表面进行ICAM-1单克隆抗体的修饰,利用ICAM-1单抗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可实现纳米载体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靶向输送。本专利技术选用纳米给药系统中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具有下列给药特性: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②药物缓、控释释放;③较低的生物毒性;④易于制备等等。基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上述特性,通过对他汀类药物的高效包载,并对纳米载体表面进行ICAM-1单抗修饰,使他汀类药物靶向输送到ALI血管内皮细胞的设想成为现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ICAM-1单抗修饰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该ICAM-1单抗修饰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主要由:辛伐他汀、脂质材料、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MW 2000)、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以及ICAM-1单克隆抗体所组成。处方成分质量百分比为4.98%-14.95%辛伐他汀、83.72%-93.68%的脂质材料、0%-9.97%的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MW 2000)、1.00%的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0.22%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和0.11%的ICAM-1单克隆抗体。所述的脂质材料选用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油酸、中链脂肪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ICAM-1单抗修饰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具体通过以下方案实现:1.合成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称取119.8mg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24.0mg N-羟基琥珀酰亚胺,35.5mg硬脂酸溶于3ml无水二甲基亚砜,400rpm 60℃条件下反应30min,将反应液缓慢滴加至2ml无水二甲基亚砜溶解的250mg双氨基终端聚乙二醇溶液中,室温下400rpm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转移至透析袋中(MWCO:7kDa),纯净水透析48h,除去水溶性副产物,冷冻干燥即得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2.ICAM-1单抗修饰的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溶剂扩散法制备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体方法:精密称取5-15mg的辛伐他汀、84-94mg的脂质材料、0-10mg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MW 2000)以及1mg合成的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共100mg,加入1ml乙醇溶解作为有机相,水浴60℃加热,使材料完全融化。注射器吸取0.45ml融化的材料,乙醇稀释至0.5ml,以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在400rpm搅拌速度下将有机相依次快速注入60℃水浴加热的4.5ml的去离子水中,注射完毕搅拌30s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ICAM‑1单抗修饰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载体由辛伐他汀、脂质材料、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MW 2000)、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以及ICAM‑1单克隆抗体组成,质量百分比为4.98%‑14.95%辛伐他汀、83.72%‑93.68%的脂质材料、0%‑9.97%的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MW 2000)、1.00%的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0.22%的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和0.11%的ICAM‑1单克隆抗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AM-1单抗修饰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载体由辛伐他汀、脂质材料、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MW 2000)、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以及ICAM-1单克隆抗体组成,质量百分比为4.98%-14.95%辛伐他汀、83.72%-93.68%的脂质材料、0%-9.97%的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MW 2000)、1.00%的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0.22%的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和0.11%的ICAM-1单克隆抗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AM-1单抗修饰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质材料选用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油酸、中链脂肪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两种。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AM-1单抗修饰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合成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称取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硬脂酸溶于无水二甲基亚砜,400rpm 60℃条件下反应30min,将反应液缓慢滴加至无水二甲基亚砜溶解的双氨基终端聚乙二醇溶液中,室温下400rpm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转移至透析袋中,纯净水透析48h,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赛平李淑娟杜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