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9426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4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它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乙烯60‑70份、海蜇胶原12‑16份、海藻酸钠11‑14份、纤维素11‑14份、聚亚甲基碳酸酯10‑15份、角鲨烷2‑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9份、当归粉10‑15份、二氧化钛2‑8份、天花粉3‑5份、氧化锌3‑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10份、芦荟素3‑7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无炎症反应,在人体内无排异性和不良反应,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使用方便;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
技术介绍
生物材料是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即用于取代、修复活组织的天然或人造材料,其作用药物不可替代。生物材料能执行、增进或替换因疾病、损伤等失去的某种功能,而不能恢复缺陷部位。自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生物材料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即使在当今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生物材料依然保持着每年13%高速增长,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医学正向再生和重建被损坏的人体组织和器官、恢复和增进人体生理功能、个性化和微创治疗等方向发展。传统的无生命的医用金属、高分子、生物陶瓷等常规材料已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大有可能将赶上药物。因此,加强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推广应用,重点发展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体系是当务之急。实际上,国家当前在生物材料科学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展,走在了世界先进行列,但产业化水平尚待提高,产业规模小、发展相对滞后,还不能满足全民医疗保健的实际需要。在国家政策、经济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物材料的产业化发展将提速。企业应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进一步解决依靠进口的局面,同时加大出口力度,实现跨越发展,扩大中国生物材料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生物材料应用广泛,品种很多,其分类方法也很多。生物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如碱金属及其合金等)、无机材料(生物活性陶瓷,羟基磷灰石等)和有机材料三大类。有机材料中主要是高分子集合物材料,高分子材料通常按材料属性分为合成高分子材料(聚氨酯、聚酯、聚乳酸、聚乙醇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其他医用合成塑料和橡胶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胶原、丝蛋白、纤维素、壳聚糖等);根据材料的用途,这些材料又可以分为生物惰性(bioinert)、生物活性(bioactive)或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材料,高分子聚合物中,根据降解产物能否被机体代谢和吸收,降解型高分子又可分为生物可吸收性和生物不可吸收性。根据材料与血液接触后对血液成分、性能的影响状态则分为血液相容性聚合物和血液不相容性。根据材料对机体细胞的亲和性和反映情况,可分为生物相容性和生物不相容性聚合物等。其中,手术缝合线就属于生物降解材料中的一种,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用于伤口结扎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一种特殊用线。根据其生物降解性能可分为两类:不可吸收线和可吸收线。前者具有拉力强度高、易于消毒灭菌、组织反应低的特点,但是在体内不降解,所以缝合后需要拆线,易带来二次疼痛和感染以及留下疤痕;后者在体内可以降解成为可溶性产物,被人体吸收并逐步排泄出体外,从而减轻了病人痛苦。临床应用中理想的可吸收缝合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通用性、无菌性、无电解性、无表面张力、无过敏性和无致癌性,易于操作,不利于细菌生长,打结时能确保线结安全而无磨损或切割,能对抗组织内的收缩,缝合目的达到后能被组织吸收而且反应轻微。然而医学界常用的可吸收缝合线多为羊肠线、高分子化学合成线,使用时存在生物相容性差,易引发组织免疫性反应,吸收不充分及机械性能差等问题。目前这种理想的可吸收的手术缝合线尚不存在。而用于手术的不可吸收线,效果较为单一,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研发出一种能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乙烯60-70份、海蜇胶原12-16份、海藻酸钠11-14份、纤维素11-14份、聚亚甲基碳酸酯10-15份、角鲨烷2-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9份、当归粉10-15份、二氧化钛2-8份、天花粉3-5份、氧化锌3-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10份、芦荟素3-7份。其还包含海松酸1-3份。其还包含壳聚糖10-14份。其还包含纳米氧化锌3-5份。其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原料加入反应釜中,于室温下超声1-6h后,然后加热至50-90℃,搅拌1-3h,得到共混物;共混物经挤出、水冷、风干、切粒,得到母粒;将母粒加热融化、脱泡及喷丝,形成初级纤维,再将初级纤维水浴二次拉伸,即得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无炎症反应,在人体内无排异性和不良反应,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使用方便;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乙烯60份、海蜇胶原12份、海藻酸钠11份、纤维素11份、聚亚甲基碳酸酯10份、角鲨烷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份、当归粉10份、二氧化钛2份、天花粉3份、氧化锌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份、芦荟素3份。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乙烯70份、海蜇胶原16份、海藻酸钠14份、纤维素14份、聚亚甲基碳酸酯15份、角鲨烷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9份、当归粉15份、二氧化钛8份、天花粉5份、氧化锌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份、芦荟素7份、海松酸3份。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乙烯60份、海蜇胶原12份、海藻酸钠11份、纤维素11份、聚亚甲基碳酸酯10份、角鲨烷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份、当归粉10份、二氧化钛2份、天花粉3份、氧化锌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份、芦荟素3份、海松酸1份、壳聚糖10份。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乙烯70份、海蜇胶原16份、海藻酸钠14份、纤维素14份、聚亚甲基碳酸酯15份、角鲨烷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9份、当归粉15份、二氧化钛8份、天花粉5份、氧化锌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份、芦荟素7份、海松酸3份、壳聚糖14份、纳米氧化锌5份。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乙烯60‑70份、海蜇胶原12‑16份、海藻酸钠11‑14份、纤维素11‑14份、聚亚甲基碳酸酯10‑15份、角鲨烷2‑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9份、当归粉10‑15份、二氧化钛2‑8份、天花粉3‑5份、氧化锌3‑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10份、芦荟素3‑7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术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乙烯60-70份、海蜇胶原12-16份、海藻酸钠11-14份、纤维素11-14份、聚亚甲基碳酸酯10-15份、角鲨烷2-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9份、当归粉10-15份、二氧化钛2-8份、天花粉3-5份、氧化锌3-5份、羧甲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芬芳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国信物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