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杆除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9096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3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交叉杆除锈装置,包括机架、承台、箱体、轮托、第一电机和除锈装置,所述承台固连于机架上,所述箱体和轮托设置于承台上,所述轮托至少有两个,每个轮托均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形成的夹角,每个轮托包括两个滚轮和与承台固接的底座,至少有一个轮托中的一个滚轮利用第一电机带动、没有第一电机带动的其他轮托中的滚轮从动,所述的除锈装置位于箱体内,除锈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安装架、轮盘和除锈头,所述安装架与承台固定连接,所述轮盘活动连接于安装架上,所述第二电机与轮盘传动连接,所述除锈头有若干个、均固定连接于轮盘上,每个除锈头上均安装有除锈刷。采用了这种结构后,能防止交叉杆表面受损且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叉杆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用于保证铁路车辆能灵活、快速的、稳定地沿着直线线路运行或转弯,对于一些型号的转向架来说交叉杆是它们的重要零件,交叉杆长时间使用表面容易有油污氧化皮等杂质,因此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除锈,现有的交叉杆在除锈时效率低且多采用硬磨磨头除锈,除锈时可能因为受力不均导致交叉杆表面受损、如果受损则影响维护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交叉杆在除锈时效率低,可能因为受力不均导致交叉杆表面受损、如果受损则影响维护的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交叉杆除锈装置,包括机架、承台、箱体、轮托、第一电机和除锈装置,所述承台固连于机架上,所述箱体和轮托设置于承台上,所述箱体下表面以及箱体下表面对应的承台表面设置有方口,所述轮托至少有两个、这些轮托位于承台中心线两侧,每个轮托均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形成的夹角、每个轮托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相等,每个轮托包括两个滚轮和与承台固接的底座,两个滚轮之间具有与交叉杆大小相适配的间距,至少有一个轮托中的一个滚轮利用第一电机带动、没有第一电机带动的其他轮托中的滚轮从动、使得交叉杆能够沿着直线方向运动,所述的除锈装置位于箱体内,除锈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安装架、轮盘和除锈头,所述安装架与承台固定连接,所述轮盘活动连接于安装架上,所述第二电机与轮盘传动连接,所述除锈头有若干个、均固定连接于轮盘上,每个除锈头上均安装有除锈刷,除锈头设置的位置使得轮盘转动时且交叉杆在轮托的带动下靠近轮盘时、除锈刷能够与交叉杆表面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除尘口,所述承台方口下方设置有收集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箱体外的机架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有上料架,上料架的一端延伸至轮托上方,所述上料架上活动连接有上料齿轮,上料齿轮齿距与交叉杆大小相适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除锈刷由若干个钢丝集束形成、使得除锈刷具有柔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后,交叉杆能够沿着直线输送至除锈工位、进行表面除锈后送出、运送方便、整个除锈过程自动可控,加工精度高,防止交叉杆表面受损,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侧视图,其中重点表示了箱体内的结构。图5为上料架的使用示意图。图中所示:1机架,2承台,3箱体,4轮托,5第一电机,6滚轮,7第二电机,8安装架,9轮盘,10除锈刷,11除尘口,12收集盒,13上料架,14上料齿轮,15交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交叉杆除锈装置,包括机架1、承台2、箱体3、轮托4、第一电机5和除锈装置,所述承台固连于机架上,所述箱体和轮托设置于承台上,所述箱体下表面以及箱体下表面对应的承台表面设置有方口,所述轮托至少有两个、这些轮托位于承台中心线两侧,每个轮托均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形成的夹角、每个轮托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相等,每个轮托包括两个滚轮6和与承台固接的底座,两个滚轮之间具有与交叉杆大小相适配的间距,至少有一个轮托中的一个滚轮利用第一电机带动、没有第一电机带动的其他轮托中的滚轮从动、使得交叉杆能够沿着直线方向运动,所述的除锈装置位于箱体内,除锈装置包括第二电机7、安装架8、轮盘9和除锈头10,所述安装架与承台固定连接,所述轮盘活动连接于安装架上,所述第二电机与轮盘传动连接,所述除锈头有若干个、均固定连接于轮盘上,每个除锈头上均安装有除锈刷,除锈头设置的位置使得轮盘转动时且交叉杆在轮托的带动下靠近轮盘时、除锈刷能够与交叉杆表面接触。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除尘口11,所述承台方口下方设置有收集盒12。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位于箱体外的机架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有上料架13,上料架的一端延伸至轮托上方,所述上料架上活动连接有上料齿轮14,上料齿轮齿距与交叉杆大小相适配。实施例4与实施例1至3的区别在于:每个除锈刷由若干个钢丝集束形成、使得除锈刷具有柔性。钢丝的直径最好采用0.2-0.5mm的。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交叉杆放置在位于箱体外的承台上的轮托上,由于轮托具有两个滚轮(滚轮表面最好采用聚氨酯)、两个滚轮之间具有与交叉杆大小相适配的间距,因此交叉杆能够顺利的放置,放置好交叉杆后启动第一电机、使得其中一个轮托的其中一个滚轮转动、从而带动交叉杆运动,交叉杆运动带动从动的滚轮运动、由于每个轮托均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形成的夹角、每个轮托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相等,所以交叉杆能够沿着直线方向运动使得交叉杆部分或全部进入箱体(根据箱体大小而定),进入箱体后启动第二电机带动轮盘转动,轮盘转动带动除锈头转动,设置除锈头时需要注意设置的位置要保证轮盘上最低处除锈头上的除锈刷远离轮盘的一端不能与承台表面接触(或者说是与承台之间有一定的间距)这样避免加工时发生事故,除锈头转动使得除锈刷远离轮盘的一端能够与交叉杆表面接触、从而进行除锈,在除锈的过程中根据除锈的情况调整第一电机的速度进而调节交叉杆的进给速度、保证能够干净彻底的除锈,箱体主要是用于防止除锈过程中的杂物四散影响除锈效果,为了排出杂质箱体下表面以及箱体下表面对应的承台表面设置有方口,为了更好的排出杂质和收集杂质会采用实施例2中的设置,除尘口排出较轻的杂物,收集盒方便的将较重杂物收集。采用实施例3由于上料齿轮齿距与交叉杆大小相适配,当上料齿轮转动时带动交叉杆运动到位于轮托上方上料架的一端,此时继续运动则交叉杆掉落到轮托两个滚轮之间,从而能够实现自动上料,而不需要人工手动将交叉杆放置在位于箱体外的承台上的轮托上,上料架最好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夹角,方便交叉杆落下,上料齿轮不仅能够起到送料作用也能够起到组织上料架上的交叉杆运动的作用。采用实施例4能够更好的在除锈时防止交叉杆表面损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交叉杆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承台、箱体、轮托、第一电机和除锈装置,所述承台固连于机架上,所述箱体和轮托设置于承台上,所述箱体下表面以及箱体下表面对应的承台表面设置有方口,所述轮托至少有两个、这些轮托位于承台中心线两侧,每个轮托均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形成的夹角、每个轮托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相等,每个轮托包括两个滚轮和与承台固接的底座,两个滚轮之间具有与交叉杆大小相适配的间距,至少有一个轮托中的一个滚轮利用第一电机带动、没有第一电机带动的其他轮托中的滚轮从动、使得交叉杆能够沿着直线方向运动,所述的除锈装置位于箱体内,除锈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安装架、轮盘和除锈头,所述安装架与承台固定连接,所述轮盘活动连接于安装架上,所述第二电机与轮盘传动连接,所述除锈头有若干个、均固定连接于轮盘上,每个除锈头上均安装有除锈刷,除锈头设置的位置使得轮盘转动时且交叉杆在轮托的带动下靠近轮盘时、除锈刷能够与交叉杆表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交叉杆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承台、箱体、轮托、第一电机和除锈装置,所述承台固连于机架上,所述箱体和轮托设置于承台上,所述箱体下表面以及箱体下表面对应的承台表面设置有方口,所述轮托至少有两个、这些轮托位于承台中心线两侧,每个轮托均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形成的夹角、每个轮托与承台宽度方向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相等,每个轮托包括两个滚轮和与承台固接的底座,两个滚轮之间具有与交叉杆大小相适配的间距,至少有一个轮托中的一个滚轮利用第一电机带动、没有第一电机带动的其他轮托中的滚轮从动、使得交叉杆能够沿着直线方向运动,所述的除锈装置位于箱体内,除锈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安装架、轮盘和除锈头,所述安装架与承台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政权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正前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