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套装门的金属配件重复利用装置,包括炉外壳、炉内壳、电加热层和加料口,炉内壳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炉内壳的内部空间分为熔化室和静置室,炉外壳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管、排料管、进气管、排气管和输送管,输送管一端与熔化室连通,另一端的端面封闭,输送管外侧上方连接加料口,所述加料口连通外部空间和输送管内部,输送管内设置有输送轴,所述输送轴贯穿输送管端面至外部空间且连接有驱动装置,围绕输送轴设置有螺旋叶片。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熔化室结构,使传统意义上的进料管具备了预热待熔化的工件的功能,并且一体化设计了熔化室和静置室,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节省了熔化时间,节约了热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冶金装置,具体涉及套装门的金属配件重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门窗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不仅起着遮风挡雨、隔热、隔声、采光、通风等作用,而且还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形状、尺寸、色彩、造型等对建筑物的整体造型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门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门窗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铝合金门窗是门窗的一个重要分支,铝合金门窗是指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为框、梃、扇料制作的门窗。铝合金门窗因具有美观、密封、强度高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铝合金门窗的型材和玻璃款式分为格条款式和花玻款式,其中,格条款式以铝材厚、款式沉稳为主要特色,花玻款式以铝材造型多样、款式活泼为主要特色,款式有花格、冰雕、浅雕、晶贝等。铝合金门窗生产工艺流程中第一道工序就是下料,通过下料可以得到所需要的铝合金框料和扇料,然而,无论下料的装置有多精确和高端,都会产生很多废弃的边角料,对于一个工厂来说,这些废弃的边角料如果直接扔掉将造成巨量的损失,现在很多企业都选择想办法高效的回收这些废弃的边角料从而降低铝合金门窗的生产成本以达到提升自己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回收铝合金废料的第一步需要融化这些铝合金废料,所用的设备为熔化炉,熔化炉能很好地满足铝合金熔化工艺。但是,传统的熔化炉只拥有融化金属的功能,而金属融化前的预热过程则单独使用预热炉进行预热,预热完成后再将预热后的工件取出并加入至熔化炉中进行熔化,熔化完成后,再将熔化炉中的金属液体转移至静置炉中进行精练,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增加热能消耗,使得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传统熔化炉的缺点,提供套装门的金属配件重复利用装置,解决传统熔化炉需要额外设置预热炉和静置炉所导致能耗大以及增加操作人员工作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套装门的金属配件重复利用装置,包括炉外壳和加料口,所述炉外壳内侧设置有炉内壳,炉外壳与炉内壳之间设置有电加热层,炉内壳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炉内壳的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其中上部分为熔化室,下部分为静置室,炉外壳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管、排料管、进气管、排气管和输送管,其中,所述连接管连通熔化室和静置室,所述排料管、进气管和排气管都连通外部空间和静置室,所述输送管贯穿炉外壳侧面至熔化室中,输送管一端与熔化室连通,另一端的端面封闭,输送管外侧上方连接加料口,所述加料口连通外部空间和输送管内部,输送管内设置有输送轴,所述输送轴贯穿输送管端面至外部空间且连接有驱动装置,围绕输送轴设置有螺旋叶片。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待熔化工件预热和熔化完成后的精练问题,一般专门设置预热炉和静置炉,预热炉和静置炉都需要单独加热,浪费能源,并且从预热炉中将预热好的工件取出后,由于工件是金属,会以较快的速度散热,另外,需要操作人员从预热炉中取出工件并将工件放入熔化炉,以及将熔化室中的金属液转移至静置室中都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工艺时间,为了解决传统熔化炉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套装门的金属配件重复利用装置,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开启电加热层,通过设置在熔化室中的温度监测器将熔化室的温度控制在200至300°,然后开启输送管上连接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带动输送轴旋转,从而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之后将待熔化的工件从加料口倒入至输送管中,待熔化的工件在输送管中被螺旋叶片逐渐输送至熔化室中,由于熔化室具有温度,所以输送管中也具有一定的温度,待熔化的工件在输送管中逐渐被加热后落入熔化室内,当熔化室内堆积部分经过预热的工件后,继续加热熔化室的温度至600至700°,此时熔化室底部堆积的工件逐渐熔化,而位于输送管内的工件获得的预热温度也得到升高,达到了充分利用热能的目的,并且待熔化工件在被输送至熔化室的过程中也逐渐加热,预热好之后直接进行熔化,相比传统的熔化炉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熔化时间。熔炼一部分工件后,开启连接管,使熔化室中熔化完成的金属液流入静置室中,将进气管连通保护气钢瓶,开启进气管和排气管,对熔化完成后的金属液通入保护气,保护气将存在与金属液中的氢气带出,将静置室和熔化室设置在一起不仅节省了热能,还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工艺时间,金属液在静置室中排出氢气后,开启排料管进行浇铸成型。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位于熔化室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排料管位于静置室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滤网。设置滤网可以防止未完全熔化的工件堵住连接管和排料管,导致无法连续地浇铸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输送轴连接的部分以及所述连接管采用耐高温的绝热材料。熔化室内温度较高,输送轴如果全采用金属材料,会传热至驱动装置导致驱动装置收到损伤,所以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输送轴的链接部分采用耐高温的绝热材料对驱动装置进行保护。连接管采用耐高温绝热材料的目的是确保金属液从熔化室中流出时不会因为外界空间的低温而导致热量散失。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在静置室内部的一端靠近静置室底部。这样设置进气管的目的在于可以将保护气直接通入到金属液中,达到更好的除去金属液中氢气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与输送管的内壁有间隙,间隙小于螺旋叶片的叶面半径。螺旋叶片的边缘与输送管的内壁必须要有间隙,否则螺旋叶片的边缘和输送管的内侧都会磨损,并且会对驱动装置造成较高的工作负荷,但间隙不能太大,否则螺旋叶片不再具有推动待熔化工件进入熔化室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炉外壳上方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炉外壳至静置室中,转动轴在挡板上方的部分连接有第一搅拌桨,转动轴底端连接有第二搅拌桨。通过搅拌可以更加快捷地熔化工件,提高熔化室的工作效率,静置室中的搅拌桨可以使保护气更加容易地带出金属液中的氢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桨的长度为熔化室半径的四分之三。通过生产实践发现,搅拌桨的长度为熔化室半径的四分之三时,熔化室的工作效率最高,即连接转动轴的驱动装置能以最小的工作负荷对熔化室内的工件进行最均匀的搅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搅拌桨的长度为第一搅拌桨长度的四分之三。通过生产实践发现,第二搅拌桨的长度为第一搅拌桨长度的四分之三时,静置室内的搅拌效果最佳,因为静置室并不需要非常剧烈的搅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排出金属液中的氢气。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转动轴连接的部分为耐高温的绝热材料。这样设置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保护连接转动轴的驱动装置,使其不会因为转动轴传导的温度而产生损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改变了进料方式,使传统意义上的进料管具备了预热待熔化的工件的功能,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节省了熔化时间,节约了热能,提高了生产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生产实践,发现当搅拌桨的长度为熔化室半径的四分之三时,驱动装置能以较小的工作负荷达到更好的搅拌,进一步提升了熔化炉的工作效率;3、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室设计,不需要在熔化完成后再将金属液转移至静置炉中,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省了热能和熔化时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 炉外壳,2-炉内壳,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套装门的金属配件重复利用装置,包括炉外壳(1)和加料口(8),所述炉外壳(1)内侧设置有炉内壳(2),其特征在于,炉外壳(1)与炉内壳(2)之间设置有电加热层(3),炉内壳(2)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炉内壳(2)的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其中上部分为熔化室,下部分为静置室,炉外壳(1)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管(4)、排料管(9)、进气管(10)、排气管(11)和输送管(5),其中,所述连接管(4)连通熔化室和静置室,所述排料管(9)、进气管(10)和排气管(11)都连通外部空间和静置室,所述输送管(5)贯穿炉外壳(1)侧面至熔化室中,输送管(5)一端与熔化室连通,另一端的端面封闭,输送管(5)外侧上方连接加料口(8),所述加料口(8)连通外部空间和输送管(5)内部,输送管(5)内设置有输送轴(6),所述输送轴(6)贯穿输送管(5)端面至外部空间且连接有驱动装置,围绕输送轴(6)设置有螺旋叶片(7)。
【技术特征摘要】
1.套装门的金属配件重复利用装置,包括炉外壳(1)和加料口(8),所述炉外壳(1)内侧设置有炉内壳(2),其特征在于,炉外壳(1)与炉内壳(2)之间设置有电加热层(3),炉内壳(2)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炉内壳(2)的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其中上部分为熔化室,下部分为静置室,炉外壳(1)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管(4)、排料管(9)、进气管(10)、排气管(11)和输送管(5),其中,所述连接管(4)连通熔化室和静置室,所述排料管(9)、进气管(10)和排气管(11)都连通外部空间和静置室,所述输送管(5)贯穿炉外壳(1)侧面至熔化室中,输送管(5)一端与熔化室连通,另一端的端面封闭,输送管(5)外侧上方连接加料口(8),所述加料口(8)连通外部空间和输送管(5)内部,输送管(5)内设置有输送轴(6),所述输送轴(6)贯穿输送管(5)端面至外部空间且连接有驱动装置,围绕输送轴(6)设置有螺旋叶片(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装门的金属配件重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4)位于熔化室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排料管(9)位于静置室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装门的金属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森邦世纪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