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微团聚结构的马铃薯与双季稻轮作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7408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1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微团聚结构的马铃薯与双季稻轮作栽培方法,属于农业生产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马铃薯高产栽培:①播前准备;②品种选择;③切好种薯;④适时播种,覆盖稻草和地膜;⑤田间管理:及时破膜,追肥排水,防治病虫害;⑥适时收获;⑦马铃薯茎叶和覆盖稻草秸秆翻压还田。(2)早稻和晚稻高产栽培:①品种选择;②育苗移栽;③田间管理:科学施肥,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④适时收获;⑤秸秆翻压还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能合理开发南方双季稻田冬季农业,有效地改善稻田土壤微团聚结构,培肥土壤,在保证双季稻产量基础上,增加一季马铃薯经济效益,达到改善稻田土壤结构和获得周年作物高产的目的,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微团聚结构的马铃薯与双季稻轮作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轮作(crop rotation)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复种轮作。合理的轮作能消灭或减少各种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减轻病害,防除杂草,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调节土壤肥力等作用,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主要是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西南、西北等地也有种植。南方双季稻区拥有优越的温、光、水、肥等自然资源,可利用稻田冬闲期发展冬季农业,进行一年多熟种植。目前,南方双季稻田多熟种植模式主要有马铃薯-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紫云英-双季稻等模式,马铃薯-双季稻是其中主要的种植模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战略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冬季农业生产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导致冬闲田面积急剧加大,面积约有2000万hm2;冬季稻田覆盖度进一步降低,造成了资源和能量的浪费,严重制约了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冬闲造成水稻长期连作,容易出现病虫害严重,土壤中营养元素缺乏,影响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冬季覆盖作物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进行冬季农业开发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量、土壤养分利用和作物产量、减少土壤侵蚀,并且能够抑制杂草生长,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应。因此,为充分利用南方稻田冬闲期和丰富的冬、春自然资源进行冬季覆盖作物栽培,开展稻草覆盖马铃薯种植,可减少冬季裸露,马铃薯茎叶和稻草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改善稻田土壤微团聚结构,培肥土壤,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农田生态环境。开展马铃薯-双季稻种植模式能保证马铃薯与双季稻的茬口衔接,马铃薯与双季稻季节间无矛盾。马铃薯与双季稻实行水旱轮作,能有效地减轻马铃薯的连作危害。马铃薯-双季稻种植模式,同一块土地上既能增加一季马铃薯产量,增加冬季农业的经济收入,经济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又不影响双季稻的粮食生产,确保周年作物的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马铃薯-双季稻种植模式是南方双季稻区一种新型、生产潜力巨大的种植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微团聚结构的马铃薯与双季稻轮作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可高效利用南方冬闲稻田土地、温光热资源,开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目的在于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孔隙度,提高稻田的粮食增产潜力,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作物周年经济效益。一种改善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微团聚结构的马铃薯与双季稻轮作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马铃薯栽培:(1)播前准备11月中旬,准备好包括种薯、农药、化肥、稻草和农膜在内的农用物资,播种前进行稻田土壤旋耕,土壤耕作深度10~15厘米,开沟和分厢,厢面宽1.8米,沟宽0.2米,沟深0.15米,开好围沟及腰沟,以利排水;(2)品种选择选择早熟、抗逆能力强、高产的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3)切好种薯保证每一块种薯至少有1~2个芽眼,重量30克,将切好的种薯块进行拌药处理,药粉的配方为:用2千克70%甲基托布津加1千克72%的农用链霉素均匀拌入50千克滑石粉成为粉剂,每50千克种薯块用2千克混合药拌匀,要求切块后30分钟内进行拌种处理;(4)适时播种,覆盖稻草和地膜12月底至翌年一月初播种,播种前施足底肥,播种后及时覆盖稻草和地膜;马铃薯种植规格为行距90厘米,株距15厘米,每亩播种量150千克,每亩种植密度5000株,每亩底肥施用量为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二铵100千克,播种后覆盖稻草厚度为8~10厘米;(5)田间管理①及时破膜:马铃薯播种后,30~35天开始出苗,进行田间检查,及时破膜放苗,待全田有80%幼苗出土后及时将农膜全部揭掉;②中耕培土:马铃薯出苗后,生长到8~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高度以露出秧苗4~5厘米为宜,在现蕾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以7~10厘米为宜;③水分管理:出苗后,若遇干旱时,须及时灌跑马水;在生长期间遇到暴雨时,要及时清沟排水,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防止渍害;④科学施肥:第一次中耕时,每亩追施硫酸铵20千克;现蕾期每亩施用硫酸钾15千克;生长后期若出现叶片早衰现象,用0.2%磷酸二氢钾和0.5%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1~2次;⑤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包括地老虎和蚜虫在内的害虫,并预防马铃薯的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和晚疫病病害,收获前15天禁止使用农药;(6)适时收获5月上旬马铃薯成熟后,及时收获;(7)马铃薯茎叶和覆盖稻草翻压还田马铃薯收获后,结合田间土壤耕作将马铃薯茎叶和覆盖的稻草翻压还田;2.早稻和晚稻栽培:(1)品种选择,合理搭配早稻采用杂交稻品种:T优705,晚稻品种:湘丰优103;(2)育苗移栽a、4月上旬进行早稻播种育秧,每亩用种量2.5~3.0kg,采取集中育秧,秧龄控制在25~30天,5月上中旬旋耕稻田,施入基肥,然后进行早稻抛秧移栽,移栽密度为每亩2.0万蔸;b、6月中下旬进行晚稻播种育秧,每亩用种量1.5~2.0kg,7月中旬机械收获早稻,收割后稻草结合土壤旋耕全量翻压还田,并施入基肥,然后进行晚稻抛秧移栽,移栽密度为每亩1.8~2.0万蔸;(3)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早稻移栽前结合稻田旋耕施用基肥,基肥施用种类和每亩施用量分别为尿素15.2千克、氯化钾7千克,过磷酸钙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每亩施用量42千克;分蘖肥施用种类和每亩施用量分别为尿素6.5千克、氯化钾3.0千克;晚稻移栽前结合稻田旋耕施用基肥,基肥施用种类和每亩施用量分别为尿素18.3千克、氯化钾9.3千克,过磷酸钙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每亩施用量25.0千克;分蘖肥施用种类和每亩施用量分别为尿素7.8千克、氯化钾4.0千克;水分管理采用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的模式;及时进行稻田杂草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4)适时收获早稻于4月上旬播种育秧,5月上中旬抛栽,7月中旬收获;晚稻于6月中下旬播种育秧,7月中下旬抛栽,10月中下旬收获;(5)稻草秸秆翻压还田早稻和晚稻收获,结合土壤旋耕进行稻草秸秆翻压还田;马铃薯旋耕种植每隔2~3年采取1次土壤免耕、早稻和晚稻每年均采取土壤旋耕的土壤轮耕模式。本专利技术栽培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周年时间上的充分利用,马铃薯和早稻、晚稻轮作栽培方法中马铃薯收获时间为5月上旬,早稻于5月上中旬抛栽、7月中旬收获,晚稻于7月中下旬抛栽、10月中下旬收获,在周年时间季节上可以做到合理的茬口衔接,不同作物间在时间季节上不存在矛盾;(2)增加了稻田有机肥资源,马铃薯茎叶和覆盖稻草秸秆还田可作为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冬季作物和稻草秸秆的循环利用,还能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稻草焚烧,减轻稻田面源污 染,改善稻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微团聚结构的马铃薯与双季稻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马铃薯栽培:(1)播前准备11月中旬,准备好包括种薯、农药、化肥、稻草和农膜在内的农用物资,播种前进行稻田土壤旋耕,土壤耕作深度10~15厘米,开沟和分厢,厢面宽1.8米,沟宽0.2米,沟深0.15米,开好围沟及腰沟,以利排水;(2)品种选择选择早熟、抗逆能力强、高产的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3)切好种薯保证每一块种薯至少有1~2个芽眼,重量30克,将切好的种薯块进行拌药处理,用2千克70%甲基托布津加1千克72%的农用链霉素均匀拌入50千克滑石粉成为粉剂,每50千克种薯块用2千克粉剂拌匀,要求切块后30分钟内进行拌种处理;(4)适时播种,覆盖稻草和地膜12月底至翌年一月初播种,播种前施足底肥,播种后及时覆盖稻草和地膜;马铃薯种植规格为行距90厘米,株距15厘米,每亩播种量150千克,每亩种植密度5000株,每亩底肥施用量为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二铵100千克,播种后覆盖稻草厚度为8~10厘米;(5)田间管理①及时破膜:马铃薯播种后,30~35天开始出苗,进行田间检查,及时破膜放苗,待全田有80%幼苗出土后及时将农膜全部揭掉;②中耕培土:马铃薯出苗后,生长到8~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高度以露出秧苗4~5厘米为宜,在现蕾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以7~10厘米为宜;③水分管理:出苗后,若遇干旱时,须及时灌跑马水;在生长期间遇到暴雨时,要及时清沟排水,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防止渍害;④科学施肥:第一次中耕时,每亩追施硫酸铵20千克;现蕾期每亩施用硫酸钾15千克;生长后期若出现叶片早衰现象,用0.2%磷酸二氢钾和0.5%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1~2次;⑤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包括地老虎和蚜虫在内的害虫,并预防马铃薯的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和晚疫病病害,收获前15天禁止使用农药;(6)适时收获5月上旬马铃薯成熟后,及时收获;(7)马铃薯茎叶和覆盖稻草翻压还田马铃薯收获后,结合田间土壤耕作将马铃薯茎叶和覆盖的稻草翻压还田;2.早稻和晚稻栽培:(1)品种选择,合理搭配早稻采用杂交稻品种:T优705,晚稻品种:湘丰优103;(2)育苗移栽a、4月上旬进行早稻播种育秧,每亩用种量2.5~3.0kg,采取集中育秧,秧龄控制在25~30天,5月上中旬旋耕稻田,施入基肥,然后进行早稻抛秧移栽,移栽密度为每亩2.0万蔸;b、6月中下旬进行晚稻播种育秧,每亩用种量1.5~2.0kg,7月中旬机械收获早稻,收割后稻草结合土壤旋耕全量翻压还田,并施入基肥,然后进行晚稻抛秧移栽,移栽密度为每亩1.8~2.0万蔸;(3)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早稻移栽前结合稻田旋耕施用基肥,基肥施用种类和每亩施用量分别为尿素15.2千克、氯化钾7千克,过磷酸钙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每亩施用量42千克;分蘖肥施用种类和每亩施用量分别为尿素6.5千克、氯化钾3.0千克;晚稻移栽前结合稻田旋耕施用基肥,基肥施用种类和每亩施用量分别为尿素18.3千克、氯化钾9.3千克,过磷酸钙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每亩施用量25.0千克;分蘖肥施用种类和每亩施用量分别为尿素7.8千克、氯化钾4.0千克;水分管理采用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的模式;及时进行稻田杂草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4)适时收获早稻于4月上旬播种育秧,5月上中旬抛栽,7月中旬收获;晚稻于6月中下旬播种育秧,7月中下旬抛栽,10月中下旬收获;(5)稻草秸秆翻压还田早稻和晚稻收获,结合土壤旋耕进行稻草秸秆翻压还田;马铃薯旋耕种植每隔2~3年采取1次土壤免耕、早稻和晚稻每年均采取土壤旋耕的土壤轮耕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微团聚结构的马铃薯与双季稻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马铃薯栽培:(1)播前准备11月中旬,准备好包括种薯、农药、化肥、稻草和农膜在内的农用物资,播种前进行稻田土壤旋耕,土壤耕作深度10~15厘米,开沟和分厢,厢面宽1.8米,沟宽0.2米,沟深0.15米,开好围沟及腰沟,以利排水;(2)品种选择选择早熟、抗逆能力强、高产的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3)切好种薯保证每一块种薯至少有1~2个芽眼,重量30克,将切好的种薯块进行拌药处理,用2千克70%甲基托布津加1千克72%的农用链霉素均匀拌入50千克滑石粉成为粉剂,每50千克种薯块用2千克粉剂拌匀,要求切块后30分钟内进行拌种处理;(4)适时播种,覆盖稻草和地膜12月底至翌年一月初播种,播种前施足底肥,播种后及时覆盖稻草和地膜;马铃薯种植规格为行距90厘米,株距15厘米,每亩播种量150千克,每亩种植密度5000株,每亩底肥施用量为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二铵100千克,播种后覆盖稻草厚度为8~10厘米;(5)田间管理①及时破膜:马铃薯播种后,30~35天开始出苗,进行田间检查,及时破膜放苗,待全田有80%幼苗出土后及时将农膜全部揭掉;②中耕培土:马铃薯出苗后,生长到8~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高度以露出秧苗4~5厘米为宜,在现蕾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以7~10厘米为宜;③水分管理:出苗后,若遇干旱时,须及时灌跑马水;在生长期间遇到暴雨时,要及时清沟排水,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防止渍害;④科学施肥:第一次中耕时,每亩追施硫酸铵20千克;现蕾期每亩施用硫酸钾15千克;生长后期若出现叶片早衰现象,用0.2%磷酸二氢钾和0.5%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1~2次;⑤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包括地老虎和蚜虫在内的害虫,并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郭立君汪柯李超张帆程凯凯孙玉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