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669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2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绝缘体,能够提高线圈导线占空系数且易于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绝缘体由呈大致L字形的第1绝缘体片和呈大致L字形的第2绝缘体片组装构成。第1绝缘体片具有:侧表面部,绝缘片以至少覆盖铁芯分割部的齿部的周向端面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该侧表面部;正表面部,其与齿部的层叠方向上的端面相向。第2绝缘体片具有:侧表面部,绝缘片以至少覆盖铁芯分割部的齿部的周向端面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该侧表面部;正表面部,其与齿部的层叠方向上的端面相向。形成于第1绝缘体片的矩形突起部和形成于第2绝缘体片的矩形孔,以在层叠方向上具有能够相对移动的移动空间的方式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缘体,其用于使由多片硅钢片层叠构成的定子铁芯和线圈导线之间在电学上绝缘。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组装于旋转电机的定子中,使树脂制的绝缘体介于由硅钢片在轴向上层叠多片构成的定子铁芯的齿部,与缠绕于该齿部上的线圈导线之间,以确保电学上的绝缘性。但是,在提高旋转电机的磁动势方面,定子的线圈导线的占空系数很重要。因此,将绝缘体减薄是有效的。可是,绝缘体通常由树脂成型而成,因此将绝缘体整体的厚度减薄是有限度的。因此,公开有一种绝缘体(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其一部分由绝缘膜或绝缘纸等绝缘片形成。专利文献1及2所述的绝缘体具有由绝缘膜构成的筒状的身部,和由嵌件成型而在身部的两端部一体成型的树脂制的凸缘部。这些绝缘体中,通过由薄的绝缘膜构成覆盖在齿部周围的身部,提高了缠绕于齿部上的线圈导线的占空系数。现有专利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国际公开公报第2013/133337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234537号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由硅钢片等在轴向上层叠多片构成的定子铁芯,无法避免在层叠方向上的尺寸的偏差。专利文献1所述的绝缘体,因为是由安装在周向上的呈大致U字形的一对的分割片构成,因此无法吸收在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偏差。因此,考虑到铁芯分割部的层叠方向上厚度的偏差,在形成绝缘体时,事先需要使其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留有余地,从而在由于偏差而使层叠厚度达到最大时也能够安装绝缘体。在这种情况下,在缠绕线圈导线时,在由于线圈导线的张力而产生空隙的部分会挤压绝缘体,损伤绝缘膜,有给旋转电机性能带来不好影响的危险。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绝缘体的一个实施方式,是将绝缘膜配置在嵌件成型的模具内,通过嵌件成型使由绝缘膜构成的身部与树脂制的凸缘部形成一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和专利文献1同样,无法吸收在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偏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公开有一种绝缘体,其由组装在层叠方向上的呈大致U字形的一对分割片构成。这种绝缘体虽然能够吸收在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偏差,但是其位于与分割片的嵌合部相邻的齿部的周向端面间所形成的,线圈导线配置区域的上下方向上。另外,在嵌合部需要将双方的分割片重叠起来,因此重叠部分的厚度变大,有降低线圈导线占空系数的危险。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问题,以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线圈导线占空系数,并且能够吸收在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偏差,又易于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绝缘体为目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绝缘体(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体10),其介于由具有磁性的多片金属板(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硅钢片52)层叠形成的定子铁芯(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铁芯分割部51)上的沿径向延伸的齿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齿部54),与缠绕在该齿部上的线圈导线(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线圈导线2)之间。其特征在于,其由一对分割片(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第1绝缘体片10A、第2绝缘体片10B)组装构
成,该一对分割片具有树脂成型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树脂成型部13、23)和与该树脂成型部连接的绝缘片(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绝缘片14、24)。一对上述分割片分别形成为大致L字形,具有:侧表面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侧表面部11、21),上述绝缘片以覆盖上述齿部的周向端面(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周向端面54R、54L)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该侧表面部;正表面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正表面部11、21),其与所述齿部的层叠方向端面(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层叠方向端面54F、54B)相向。一个形成于上述分割片的第1卡合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矩形突起部18)和形成于另一个上述分割片的第2卡合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矩形孔28),以在层叠方向上具有互相能够相对移动的移动空间的方式卡合。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为,上述第1卡合部以及上述第2卡合部中至少一个形成在上述树脂成型部上。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为,上述侧表面部以及上述正表面部中至少一个上竖直设置有凸缘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内径侧凸缘部15、25,外径侧凸缘部16、26),上述第1卡合部以及上述第2卡合部中至少一个形成在上述凸缘部上。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为,上述凸缘部具有内径侧凸缘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内径侧凸缘部15、25)和外径侧凸缘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外径侧凸缘部16、26),上述第1卡合部分别形成在一个上述分割片的上述内径侧凸缘部和上述外径侧凸缘部上,上述第2卡合部分别形成在另一个上述分割片的上述内径侧凸缘部和上述外径侧凸缘部上。在技术方案1~4中任意1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为,一个上述分割片的上述侧表面部上,竖直设置有凸缘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内径侧凸缘部15a外径侧凸缘部16a),该凸缘部具有比上述正表面部更向层叠方向延伸的层叠方向延伸设置
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层叠方向延伸设置部15c、16c),另一个上述分割片的上述正表面部上,竖直设置有凸缘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内径正表面凸缘部25b、外径正表面凸缘部26b),该凸缘部具有比上述侧表面部更向周向延伸的周向延伸设置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周向延伸设置部25d、26d),上述层叠方向延伸设置部和上述周向延伸设置部以形成有互相重合的重合部的方式组装在一起,上述第1卡合部以及上述第2卡合形成在上述重合部上。在技术方案1~5中任意1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为,上述第1卡合部由突起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矩形突起部18)构成,上述第2卡合部由槽部或孔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矩形孔28)构成,上述第2卡合部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矩形孔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A),比上述第1卡合部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矩形突起部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B)长。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为,上述第2卡合部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第1卡合部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的差,比层叠的上述多片金属板的层叠厚度的偏差(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层叠厚度的偏差△)长。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1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8为,在由一个上述分割片的上述侧表面部和另一个上述分割片的上述正表面部形成的角部,以及由一个上述分割片的上述正表面部和另一个上述分割片的上述侧表面部形成的角部上,设置有组装时嵌合的突起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19、29)以及槽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槽部17、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绝缘体由分割片彼此组装构成,并且第1卡合部以及第2卡合部以在层叠方向上具有互相能够相对移动的移动空间的方式卡合,因此,即使定子铁芯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出现偏差,在卡合部中也能够吸收层叠方向上的偏差。因此,能够防止绝缘片出现褶皱或破裂等损伤,容易地将绝缘体安装到定子
铁芯上。另外,由于齿部的周向端面被绝缘片覆盖,因此能够抑制面向齿部的周向端面位置上的绝缘体的厚度,提高线圈导线的占空系数。另外,由于绝缘体是由呈大致L字形状的分割片组装构成,因此能够在位于偏离开相邻齿部的周向端面之间形成的线圈导线配置区域的位置上形成卡合部,即使在出现重叠部分的厚度变大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缘体,其介于由具有磁性的多片金属板层叠形成的定子铁芯上的沿径向延伸的齿部与缠绕在该齿部上的线圈导线之间,其特征在于,由一对分割片组装构成,该一对分割片具有树脂成型部和与该树脂成型部连接的绝缘片,一对所述分割片分别形成为大致L字形,并具有:侧表面部,所述绝缘片以覆盖所述齿部的周向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该侧表面部;正表面部,其与所述齿部的层叠方向端面相向,形成于一个所述分割片的第1卡合部和形成于另一个所述分割片的第2卡合部,以在层叠方向上具有互相能够相对移动的移动空间的方式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20 JP 2015-0861181.一种绝缘体,其介于由具有磁性的多片金属板层叠形成的定子铁芯上的沿径向延伸的齿部与缠绕在该齿部上的线圈导线之间,其特征在于,由一对分割片组装构成,该一对分割片具有树脂成型部和与该树脂成型部连接的绝缘片,一对所述分割片分别形成为大致L字形,并具有:侧表面部,所述绝缘片以覆盖所述齿部的周向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该侧表面部;正表面部,其与所述齿部的层叠方向端面相向,形成于一个所述分割片的第1卡合部和形成于另一个所述分割片的第2卡合部,以在层叠方向上具有互相能够相对移动的移动空间的方式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卡合部以及所述第2卡合部中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树脂成型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表面部以及所述正表面部中至少一个上竖直设置有凸缘部,所述第1卡合部以及所述第2卡合部中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凸缘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具有内径侧凸缘部和外径侧凸缘部,所述第1卡合部分别形成在一个所述分割片的所述内径侧凸缘部和所述外径侧凸缘部上,所述第2卡合部分别形成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梓沢庆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