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属于害虫预防领域。
技术介绍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类重要的吸血性体外寄生虫,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疫病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兼贮存宿主。在分类系统中,蜱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总目、蜱目,包括3个科,即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pí),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目前世界上蜱类约有900多种,计硬蜱科约700种,软蜱科约200种,纳蜱科1种(仅存于欧洲)。其中,中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余种。成虫硬蜱未吸血时,约绿豆粒大小,吸饱血液后,小则黄豆粒大小,大则指甲盖大。蜱虫大多以吸食宿主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还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蜱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蜱的嗅觉敏锐,对人类和家畜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皮肤分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包括顶盖(2)、引诱装置和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装置包含底座(4)和侧板(3),所述侧板(3)设在底座(4)上,所述侧板(3)与底座(4)构成上部开口的桶状体,所述底座(4)和/或侧板(3)的内表面设有粘虫胶(11),所述侧板(3)上设有缝隙(12),所述顶盖(2)设在底座(4)和侧板(3)围成的桶状体的上开口处,所述顶盖(2)与侧板(3)之间用支架(13)铰接;所述引诱装置包含诱芯(10)和二氧化碳发生器(6),所述诱芯(10)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状体,底座(4)上设有恒温发热片(5),诱芯(10)开口朝下设在底座(4)上,上述恒温发热片(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包括顶盖(2)、引诱装置和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装置包含底座(4)和侧板(3),所述侧板(3)设在底座(4)上,所述侧板(3)与底座(4)构成上部开口的桶状体,所述底座(4)和/或侧板(3)的内表面设有粘虫胶(11),所述侧板(3)上设有缝隙(12),所述顶盖(2)设在底座(4)和侧板(3)围成的桶状体的上开口处,所述顶盖(2)与侧板(3)之间用支架(13)铰接;所述引诱装置包含诱芯(10)和二氧化碳发生器(6),所述诱芯(10)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状体,底座(4)上设有恒温发热片(5),诱芯(10)开口朝下设在底座(4)上,上述恒温发热片(5)设在诱芯(10)的开口处,诱芯(10)表面设有多个通气孔(8),诱芯(10)开口处设有动物毛发填充腔(9),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6)与动物毛发填充腔(9)连通,并向动物毛发填充腔(9)内通入二氧化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能完全罩住底座(4)与侧板(3)围成的桶状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艳,薄新文,王正荣,马勋,徐雪萍,卢平萍,王智欣,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