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丙菊酯,45~55份;滇黄芩新素,25~35份;甘油,120~140份;水,390~41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6~8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5~7: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物可以防治棉象鼻虫,可以开发成防治棉象鼻虫的农药,防治效果与原料中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有关,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5~7:1时,防治效果最好。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喷洒药量小,不易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氟丙菊酯是一种化学物质,同时也是一种杀虫剂、除草剂。棉象鼻虫是鞘翅目昆虫中最大的一科,也是昆虫王国中种类最多的一种,全世界已知的种类已超过6万种,在我国种类可达6000多种。大多数种类都有翅,体长大致在0.1公分到10公分左右。其中“鼻子”占了身体的一半。看到这类昆虫令人不由得想起大象的长鼻子,因为它们的口吻很长,所以这类昆虫被人们称为象鼻虫。目前尚未见氟丙菊酯与滇黄芩新素协同防治棉象鼻虫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丙菊酯和滇黄芩新素的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及其在农药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丙菊酯,45~55份;滇黄芩新素,25~35份;甘油,120~140份;水,390~41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6~8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5~7:1。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丙菊酯,50份;滇黄芩新素,30份;甘油,130份;水,40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7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6:1。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丙菊酯,45份;滇黄芩新素,25份;甘油,120份;水,39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6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5:1。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丙菊酯,55份;滇黄芩新素,35份;甘油,140份;水,41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8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7:1。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氟丙菊酯、滇黄芩新素和增效剂苯并三氮唑用甘油和水溶解;步骤S2,将透明质酸钠用水溶解;步骤S3,缓慢向步骤S1的溶液中添加步骤S2的溶液,边添加边搅拌,即得。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物可以防治棉象鼻虫,可以开发成防治棉象鼻虫的农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实施例1: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的制备原料重量份比:氟丙菊酯,50份;滇黄芩新素,30份;甘油,130份;水,40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7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6:1。制备方法:步骤S1,将氟丙菊酯、滇黄芩新素和增效剂苯并三氮唑用甘油和水溶解;步骤S2,将透明质酸钠用水溶解;步骤S3,缓慢向步骤S1的溶液中添加步骤S2的溶液,边添加边搅拌,即得。实施例2: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的制备原料重量份比:氟丙菊酯,45份;滇黄芩新素,25份;甘油,120份;水,39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6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5:1。制备方法:步骤S1,将氟丙菊酯、滇黄芩新素和增效剂苯并三氮唑用甘油和水溶解;步骤S2,将透明质酸钠用水溶解;步骤S3,缓慢向步骤S1的溶液中添加步骤S2的溶液,边添加边搅拌,即得。实施例3: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的制备原料重量份比:氟丙菊酯,55份;滇黄芩新素,35份;甘油,140份;水,41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8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7:1。制备方法:步骤S1,将氟丙菊酯、滇黄芩新素和增效剂苯并三氮唑用甘油和水溶解;步骤S2,将透明质酸钠用水溶解;步骤S3,缓慢向步骤S1的溶液中添加步骤S2的溶液,边添加边搅拌,即得。实施例4: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的制备原料重量份比:氟丙菊酯,50份;滇黄芩新素,30份;甘油,130份;水,40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7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5:1。制备方法:步骤S1,将氟丙菊酯、滇黄芩新素和增效剂苯并三氮唑用甘油和水溶解;步骤S2,将透明质酸钠用水溶解;步骤S3,缓慢向步骤S1的溶液中添加步骤S2的溶液,边添加边搅拌,即得。实施例5: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的制备原料重量份比:氟丙菊酯,50份;滇黄芩新素,30份;甘油,130份;水,40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7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7:1。制备方法:步骤S1,将氟丙菊酯、滇黄芩新素和增效剂苯并三氮唑用甘油和水溶解;步骤S2,将透明质酸钠用水溶解;步骤S3,缓慢向步骤S1的溶液中添加步骤S2的溶液,边添加边搅拌,即得。实施例6:对比实施例,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4:1原料重量份比:氟丙菊酯,50份;滇黄芩新素,30份;甘油,130份;水,40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7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4:1。制备方法:步骤S1,将氟丙菊酯、滇黄芩新素和增效剂苯并三氮唑用甘油和水溶解;步骤S2,将透明质酸钠用水溶解;步骤S3,缓慢向步骤S1的溶液中添加步骤S2的溶液,边添加边搅拌,即得。实施例7:对比实施例,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8:1原料重量份比:氟丙菊酯,50份;滇黄芩新素,30份;甘油,130份;水,40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7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8:1。制备方法:步骤S1,将氟丙菊酯、滇黄芩新素和增效剂苯并三氮唑用甘油和水溶解;步骤S2,将透明质酸钠用水溶解;步骤S3,缓慢向步骤S1的溶液中添加步骤S2的溶液,边添加边搅拌,即得。实施例8:效果实施例采用田间试验分别测试实施例1~7制备的组合物对棉象鼻虫的防治有效率(%)。试验设药剂处理组1~7和空白对照组,药剂处理组1~7分别喷洒实施例1~7制备的组合物,空白对照组喷洒清水。药剂处理组剂喷洒量以氟丙菊酯计20g/hm2。小区面积为50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采用工农-16喷雾器喷药,喷液量750kg/hm2。参照农业部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于药后15d,计算防治有效率(%)。结果如下表。防治有效率(%)实施例196实施例493实施例592实施例665实施例767实施例2、3的效果与实施例4、5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物可以防治棉象鼻虫,可以开发成防治棉象鼻虫的农药,防治效果与原料中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有关,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5~7:1时,防治效果最好。若不添加滇黄芩新素,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防治有效率不足50%。而且,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喷洒药量小,不易残留。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丙菊酯,45~55份;滇黄芩新素,25~35份;甘油,120~140份;水,390~41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6~8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5~7: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丙菊酯,45~55份;滇黄芩新素,25~35份;甘油,120~140份;水,390~41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6~8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5~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丙菊酯,50份;滇黄芩新素,30份;甘油,130份;水,400份;增效剂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共7份,苯并三氮唑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棉象鼻虫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丙菊酯,45份;滇黄芩新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慎权,
申请(专利权)人:刘慎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