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209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氧管,包括绕管本体(1),所述的绕管本体(1)一端设有出气口(2),所述的绕管本体(1)另一端设有进气口(3),所述的绕管本体(1)包括与出气口(2)连通的第一管(4)、第二管(5)和与进气口(3)连通的第三管(6),所述的第二管(5)为S形管,所述的第二管(5)一端与第一管(4)连接,所述的第二管(5)另一端与第三管(6)连接,所述的第一管(4)以第二管(5)的中心为中心向外螺旋分布,所述的第三管(6)以第二管(5)的中心为中心向外螺旋分布,所述的绕管本体(1)上设有防止绕管本体(1)散开的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不占空间且通用性好的绕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道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输氧管
技术介绍
输氧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绕管,就是把过长或多余的管道整合在一起,据现有技术输氧管在绕管时都是把管道缠绕在绕管件上,绕管必须要有绕管件,成本高,同时由于管道是缠绕在绕管件上,占空间,同时管道只能与管道直径一样的管道连接,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不占空间且通用性好的输氧管。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氧管,包括绕管本体,所述的绕管本体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的绕管本体另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的绕管本体包括与出气口连通的第一管、第二管和与进气口连通的第三管,所述的第二管为S形管,所述的第二管一端与第一管连接,所述的第二管另一端与第三管连接,所述的第一管以第二管的中心为中心向外螺旋分布,所述的第三管以第二管的中心为中心向外螺旋分布,所述的第一管和第二管相间分布,所述的绕管本体上设有防止绕管本体散开的固定机构,所述的绕管本体近进气口的一端和近出气口的一端均设有卡接套和卡接管,所述的卡接套一端与绕刮本体卡接,所述的卡接套另一端与卡接管卡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把绕管本体分成三段,以S形的第二管为中心,第一管和第三管分别绕着第二管外圆周成螺旋分布,这样绕管结构不需要额外的绕管架就能实现绕管,成本低,不占空间,可靠性高,在最小的空间内容纳了长度最长的绕管,不占空间,使用方便,尤其是在冷却管道的使用中,由于绕管长度长,气体在绕管内停留的时间长,冷却时间长,冷却效果好,设置卡接套和卡接管,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卡接管上,也就是说可以更换卡接管,以便更换不同规格大小的出气管和进气管,通用性好。作为优选,所述的卡接套包括第一卡管和第二卡管,所述的第一卡管轴线与第二卡管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卡接管卡接在第一卡管的外表面,所述的第二卡管卡接在绕管本体内,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可靠性高。作为优选,所述的卡接管与绕管本体接触的外表面套有保护套,所述的保护套一端套在卡接管近第一卡管一端的外表面,所述的保护套另一端套在绕管本体近第二卡管一端的外表面,加强卡接套与绕管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密封性好,可靠性高。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卡管外表面和第二卡管外表面之间设有凸起,所述的凸起卡接在保护套内,保护套不会脱离,可靠性高。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气口或进气口上卡接有直角弯头,方便连接不同角度的进气管或出气管,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输氧管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其中,1、绕管本体,2、出气口,3、进气口,4、第一管,5、第二管,6、第三管,7、卡接套,8、卡接管,9、第一卡管,10、第二卡管,11、保护套,12、凸起,13、直角弯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输氧管,包括绕管本体1,所述的绕管本体1一端设有出气口2,所述的绕管本体1另一端设有进气口3,所述的绕管本体1包括与出气口2连通的第一管4、第二管5和与进气口3连通的第三管6,所述的第二管5为S形管,所述的第二管5一端与第一管4连接,所述的第二管5另一端与第三管6连接,所述的第一管4以第二管5的中心为中心向外螺旋分布,所述的第三管6以第二管5的中心为中心向外螺旋分布,所述的第一管4和第二管6相间分布,所述的绕管本体1上设有防止绕管本体1散开的固定机构,所述的绕管本体1近进气口3的一端和近出气口2的一端设有均卡接套7和卡接管8,所述的卡接套7一端与绕刮本体1卡接,所述的卡接套7另一端与卡接管8卡接,本技术的优点是把绕管本体1分成三段,以S形的第二管5为中心,第一管4和第三管6分别绕着第二管5外圆周成螺旋分布,这样绕管结构不需要额外的绕管架就能实现绕管,成本低,不占空间,可靠性高,在最小的空间内容纳了长度最长的绕管,不占空间,使用方便,尤其是在冷却管道的使用中,由于绕管长度长,气体在绕管内停留的时间长,冷却时间长,冷却效果好,设置卡接套7和卡接管8,进气口3和出气口2分别位于卡接管8上,也就是说可以更换卡接管8,以便更换不同规格大小的出气管和进气管,通用性好。所述的卡接套7包括第一卡管9和第二卡管10,所述的第一卡管9轴线与第二卡管10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卡接管8卡接在第一卡管9的外表面,所述的第二卡管10卡接在绕管本体1内,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可靠性高。所述的卡接管8与绕管本体1接触的外表面套有保护套11,所述的保护套11一端套在卡接管8近第一卡管9一端的外表面,所述的保护套11另一端套在绕管本体1近第二卡管10一端的外表面,加强卡接7套与绕管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密封性好,可靠性高。所述的第一卡管9外表面和第二卡管10外表面之间设有凸起12,所述的凸起12卡接在保护套11内,保护套11不会脱离,可靠性高。所述的出气口2或进气口3上卡接有直角弯头13,方便连接不同角度的进气管或出气管,使用方便。具体来说,本技术的原理是把绕管本体1分成三段,以S形的第二管5为中心,第一管4和第三管6分别绕着第二管5外圆周成螺旋分布,这样绕管结构不需要额外的绕管架就能实现绕管,成本低,不占空间,可靠性高,在最小的空间内容纳了长度最长的绕管,不占空间,使用方便,尤其是在冷却管道的使用中,由于绕管长度长,气体在绕管内停留的时间长,冷却时间长,冷却效果好,设置卡接套7和卡接管8,进气口3和出气口2分别位于卡接管8上,也就是说可以更换卡接管8,以便更换不同规格大小的出气管和进气管,通用性好。以上就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氧管,包括绕管本体(1),所述的绕管本体(1)一端设有出气口(2),所述的绕管本体(1)另一端设有进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管本体(1)包括与出气口(2)连通的第一管(4)、第二管(5)和与进气口(3)连通的第三管(6),所述的第二管(5)为S形管,所述的第二管(5)一端与第一管(4)连接,所述的第二管(5)另一端与第三管(6)连接,所述的第一管(4)以第二管(5)的中心为中心向外螺旋分布,所述的第三管(6)以第二管(5)的中心为中心向外螺旋分布,所述的第一管(4)和第二管(5)相间分布,所述的绕管本体(1)上设有防止绕管本体(1)散开的固定机构,所述的绕管本体(1)近进气口(3)的一端和近出气口(2)的一端均设有卡接套(7)和卡接管(8),所述的卡接套(7)一端与绕刮本体(1)卡接,所述的卡接套(7)另一端与卡接管(8)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氧管,包括绕管本体(1),所述的绕管本体(1)一端设有出气口(2),所述的绕管本体(1)另一端设有进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管本体(1)包括与出气口(2)连通的第一管(4)、第二管(5)和与进气口(3)连通的第三管(6),所述的第二管(5)为S形管,所述的第二管(5)一端与第一管(4)连接,所述的第二管(5)另一端与第三管(6)连接,所述的第一管(4)以第二管(5)的中心为中心向外螺旋分布,所述的第三管(6)以第二管(5)的中心为中心向外螺旋分布,所述的第一管(4)和第二管(5)相间分布,所述的绕管本体(1)上设有防止绕管本体(1)散开的固定机构,所述的绕管本体(1)近进气口(3)的一端和近出气口(2)的一端均设有卡接套(7)和卡接管(8),所述的卡接套(7)一端与绕刮本体(1)卡接,所述的卡接套(7)另一端与卡接管(8)卡接。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永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县健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