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315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料搅拌装置,包括用于承装各组分的釜体,釜体内设置有搅拌轴与驱动力机构连接,搅拌轴的长度方向与釜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第一、第二螺旋叶片沿着搅拌轴长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叶片螺旋直径大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直径,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釜体内壁的周向还设置有刷辊,刷辊的辊芯与釜体的筒芯平行且辊面与釜体内壁贴合,刷辊与搅拌轴转动连接,反向旋转设置的两螺旋叶片使得溶剂上下方向往复窜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能够提高溶剂的混合均匀度,进而确保溶剂的理化特性,釜体内设置刷辊,搅拌轴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连动刷辊与釜体内壁抵靠,从而将釜体内壁上附着的溶剂刷下,进而确保釜体的清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料混合
,特别涉及一种物料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溶剂型物料混合的均匀度对溶剂的理化指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的溶剂的混合大多是通过搅拌釜进行混合搅拌的,搅拌釜上设置有进料口,溶剂的各个组分由搅拌釜的投料口投入,在搅拌釜上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与动力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轴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驱动搅拌釜内的各组份的液流流动,在搅拌釜的上下方向及周向方向窜动,从而充分的混合各组分,虽然上述的搅拌釜能够实施对各组分的初步混合,但是组分之间的混合均匀度不高,而且一些特殊溶剂,极容易粘附在釜体的内壁上,从而造成釜体内壁粘附的物料过多,从而减弱混合效果,而且还容易造成物料的浪费,粘附在釜体内壁的物料难以还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均匀度高且保持釜体干净的搅拌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物料搅拌装置,包括用于承装各组分的釜体,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搅拌轴与驱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的长度方向与釜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第一、第二螺旋叶片沿着搅拌轴长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叶片螺旋直径大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直径,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釜体内壁的周向还设置有刷辊,所述刷辊的辊芯与釜体的筒芯平行且辊面与釜体内壁贴合,刷辊与搅拌轴转动连接。本技术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刷辊位于釜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刷辊的通过支架与搅拌轴连接。所述釜体的上端部设置有进料口,釜体的下端设置成圆锥台状结构,釜体的下端为小尺寸端且该小尺寸端设置有排料口,所述位于釜体桶底内壁也设置有刷辊,所述刷辊通过支架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排料口位置处设置有盖门,驱动机构驱动盖门开合动作。釜体内还设置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的板端与盖门的内壁贴合,刮料板通过支架与搅拌轴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盖门固定的大臂,所述大臂的一端铰接设置在釜体上,大臂另一端与卡扣构成开启与锁闭配合,所述卡扣铰接设置在釜体上,所述釜体上还设置有第一、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大臂的铰接端铰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卡扣铰接,大臂上开设有通,所述通孔与排料口同芯,所述通孔孔口处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大臂构成可拆卸式配合。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将待混合的组分倒入釜体内,动力机构驱动第一、第二螺旋叶片转动,而且第一、第二螺旋叶片旋转方向相反而且直径各异,从而将釜体内的液体充分的混合搅拌起来,反向旋转设置的两螺旋叶片使得溶剂上下方向往复窜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能够提高溶剂的混合均匀度,进而确保溶剂的理化特性,釜体内设置刷辊,搅拌轴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连动刷辊与釜体内壁抵靠,从而将釜体内壁上附着的溶剂刷下,进而确保釜体的清洁度。附图说明图1是物料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物料搅拌装置的剖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对本物料搅拌装置的结构特征详述如下:物料搅拌装置,包括用于承装各组分的釜体10,所述釜体10内设置有搅拌轴20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20的长度方向与釜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搅拌轴20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沿着搅拌轴20长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叶片21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直径,第一螺旋叶片21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方向相反,釜体10内壁的周向还设置有刷辊30,所述刷辊30的辊芯与釜体10的筒芯平行且辊面与釜体10内壁贴合,刷辊30与搅拌轴20转动连接。将待混合的组分倒入釜体10内,动力机构驱动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转动,而且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旋转方向相反而且直径各异,从而将釜体10内的液体充分的混合搅拌起来,反向旋转设置的两螺旋叶片21、22使得溶剂上下方向往复窜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能够提高溶剂的混合均匀度,进而确保溶剂的理化特性,釜体10内设置刷辊30,搅拌轴20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连动刷辊30与釜体内壁抵靠,从而将釜体内壁上附着的溶剂刷下,进而确保釜体10的清洁度。所述的动力机构为设置在釜体10上的电机60,电机60驱动搅拌轴20的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为确保整个釜体10内壁的清洁度,所述刷辊30位于 釜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刷辊30的通过支架23与搅拌轴2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釜体10的上端部设置有进料口11,釜体10的下端设置成圆锥台状结构,釜体10的下端为小尺寸端且该小尺寸端设置有排料口12,所述位于釜体10桶底内壁也设置有刷辊30,所述刷辊30通过支架23与搅拌轴20连接。为方便混合后的物料排除,所述排料口12位置处设置有盖门40,驱动机构驱动盖门40开合动作。为方便物料排除,釜体10内还设置有刮料板50,所述刮料板50的板端与盖门40的内壁贴合,刮料板50通过支架23与搅拌轴20连接。刮料板50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将混合后的物料刮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盖门40固定的大臂41,所述大臂41的一端铰接设置在釜体10上,大臂41另一端与卡扣42构成开启与锁闭配合,所述卡扣42铰接设置在釜体10上,所述釜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一、第二气缸43、44,第一气缸43的活塞杆端与大臂41的铰接端铰接,第二气缸44的活塞杆端与卡扣42铰接,大臂41上开设有通孔411,所述通孔411与排料口12同芯,所述通孔411孔口处设置有端盖45,所述端盖45与大臂41构成可拆卸式配合,在排料操作时,可通过将端盖45拆卸下来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物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装各组分的釜体(10),所述釜体(10)内设置有搅拌轴(20)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20)的长度方向与釜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搅拌轴(20)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沿着搅拌轴(20)长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叶片(21)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直径,第一螺旋叶片(21)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方向相反,釜体(10)内壁的周向还设置有刷辊(30),所述刷辊(30)的辊芯与釜体(10)的筒芯平行且辊面与釜体(10)内壁贴合,刷辊(30)与搅拌轴(20)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物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装各组分的釜体(10),所述釜体(10)内设置有搅拌轴(20)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20)的长度方向与釜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搅拌轴(20)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沿着搅拌轴(20)长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叶片(21)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直径,第一螺旋叶片(21)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方向相反,釜体(10)内壁的周向还设置有刷辊(30),所述刷辊(30)的辊芯与釜体(10)的筒芯平行且辊面与釜体(10)内壁贴合,刷辊(30)与搅拌轴(20)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辊(30)位于釜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刷辊(30)的通过支架(23)与搅拌轴(2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0)的上端部设置有进料口(11),釜体(10)的下端设置成圆锥台状结构,釜体(10)的下端为小尺寸端且该小尺寸端设置有排料口(12),所述位于釜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占生宝唐飞王陈宁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