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2886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及其安装方法,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施工设备存在灵活性、安全性及经济性不能兼顾的问题。它包括钢结构施工平台和支撑框架;竖向钢丝绳组及位于施工平台两侧的防晃钢丝绳组;竖向钢丝绳组包括位于施工平台两侧的两对钢丝绳一,其一端连接支撑框架,另一端连接建筑结构梁;防晃钢丝绳组包括两根斜向且交叉设置的钢丝绳二,其底端连接施工平台,顶端连接建筑结构梁。安装方法:顶固件套设于建筑结构梁并紧固,施工平台及支撑框架吊装于建筑结构梁下方,竖向钢丝绳组底端连接支撑框架,顶端通过顶固件连接于建筑结构梁;施工平台两端设置防晃钢丝绳组,其底端连接施工平台,顶端连接建筑结构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建筑技术和国民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对展览厅、影剧院和报告会议厅等大空间建筑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强烈。由于上述大空间建筑的垂直落差以及占地面积均较大,因此,大空间建筑顶部各类机电管线、装饰板,灯具等的安装作业难度也相应增大。目前,大空间建筑顶部的施工作业通常在登高车、爬梯或脚手架内进行,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操作空间狭小的弊端。例如,在登高车内进行施工时,施工平台安装在液压机械臂上,登高车具有传输高度大、施工平台安全稳定及调节灵活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使用维护费用高、装载能力差及耗能大等缺陷;传统爬梯或脚手架通常在地面搭建,一旦受到搬运材料的叉车的碰撞,往往会造成施工平台坍塌等严重后果,而爬梯或脚手架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楼梯、特大挑空)又受到场地限制而无法实现落地搭建,应用局限性较大,而且,在超大型建筑的内部空间,脚手架搭建高度过大,施工人员走动时易造成平台晃动,严重缺乏安全性,可见,采用爬梯或脚手架进行施工,虽能克服登高车的上述缺陷,但却存在占地面积大、耗材量大、无法移动、高度调节不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悬挂于建筑结构梁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设置的钢结构施工平台;固定于所述钢结构施工平台底部的支撑框架;若干个竖向钢丝绳组,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施工平台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两个防晃钢丝绳组;所述竖向钢丝绳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钢结构施工平台两侧的两对钢丝绳一,所述竖向钢丝绳组的一端固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竖向钢丝绳组的另一端通过顶固件连接在所述建筑结构梁上;所述防晃钢丝绳组包括两根斜向且交叉设置的钢丝绳二,所述防晃钢丝绳组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钢结构施工平台上,所述防晃钢丝绳组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建筑结构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悬挂于建筑结构梁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设置的钢结构施工平台;固定于所述钢结构施工平台底部的支撑框架;若干个竖向钢丝绳组,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施工平台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两个防晃钢丝绳组;所述竖向钢丝绳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钢结构施工平台两侧的两对钢丝绳一,所述竖向钢丝绳组的一端固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竖向钢丝绳组的另一端通过顶固件连接在所述建筑结构梁上;所述防晃钢丝绳组包括两根斜向且交叉设置的钢丝绳二,所述防晃钢丝绳组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钢结构施工平台上,所述防晃钢丝绳组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建筑结构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由若干平行于所述钢结构施工平台长度延伸方向的横向槽钢,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横向槽钢底部的若干纵向槽钢连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横向槽钢和纵向槽钢之间的连接为电弧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钢丝绳一上设有至少一个花篮螺栓。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固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套设于所述建筑结构梁上的U形的紧固主体,以及若干用于连接一对所述紧固主体的固定螺栓,所述钢丝绳一的顶端缠绕在所述固定螺栓上并通过夹具紧固,所述钢丝绳一的底端贯穿所述支撑框架的纵向槽钢上的通孔并由夹具紧固。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顶固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m。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悬挂式防晃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一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毅陈晓文卢佳华张宁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