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型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2520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面型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将光源与滑动组件连接,使得光源能够沿预设方向滑动,从而调整光源和两块导光板的入光面的相对位置,当需要两块液晶显示面板工作时,调整光源位于两块导光板的中心位置,光源发出的光线可均匀入射至两块导光板,实现双面发光效果;当只需要一块液晶显示面板工作时,调整光源位于其中一块导光板的位置,光源发出的光线全部入射至该导光板,此时光源的驱动电流可下调,从而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液晶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面型背光模组以及具有该双面型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双面型背光模组通常采用一个或一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并且通过一块导光板将光源发出的光由导光板的正反两面出射,从而实现双面发光效果。但是,现有的双面型背光模组用于液晶显示模组时会产生一个明显缺陷——光线会一直透过液晶显示模组的两块液晶显示面板,即无法单面发光效果。当用户希望其中一个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而另一个液晶显示面板不显示图像时,由于现有设计的LED是不可以关闭的,因此会导致一半的光浪费在了不需要显示的那一液晶显示面板上,浪费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面型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能够实现单面发光效果,节约能耗。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型背光模组,包括:两块导光板,均具有入光面、与入光面垂直且相邻的反光面和出光面,两块导光板的反光面相邻设置;光源组件,设置于两块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滑动组件,与光源组件连接,且允许光源组件沿预设方向滑动,以调整光源组件和两块导光板的入光面的相对位置。可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沿预设方向设置的轨道,光源组件可通过轨道相对于滑动组件沿预设方向滑动。可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和光源组件固定连接,光源组件和滑动组件均可沿预设方向滑动,滑动时光源组件相对滑动组件静止。可选地,所述两块导光板中的至少一者的反光面设置有凹坑或凸起的网点。可选地,所述双面型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两块导光板的反光面之间的第一反射片,第一反射片的两个表面均能够反射光。可选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第二反射片和第三反射片,第二反射片和第三反射片垂直于预设方向且相对间隔设置于光源的两侧。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片和第三反射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每一导光板的厚度。可选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第二反射片、第三反射片和第四反射片,第二反射片和第三反射片垂直于预设方向且相对间隔设置于光源的两侧,第四反射片垂直于第二反射片和第三反射片并且邻近于滑动组件设置。可选地,所述双面型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各个导光板的出光面上的光学膜片组件。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两块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上述双面型背光模组,两块液晶显示面板分别邻近于两块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光源组件与滑动组件连接,使得光源能够沿预设方向滑动,从而调整光源和两块导光板的入光面的相对位置,当需要两块液晶显示面板工作时,调整光源位于两块导光板的中心位置,光源发出的光线可均匀入射至两块导光板,实现双面发光效果;当只需要一块液晶显示面板工作时,调整光源位于其中一块导光板的位置,光源发出的光线全部入射至该导光板,实现单面发光效果,此时光源的驱动电流可下调,从而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型背光模组实现双面发光效果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型背光模组实现单面发光效果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光源可以在两块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进行移动,以调整光源和两块导光板的入光面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当需要两块液晶显示面板工作时,调整光源位于两块导光板的中心位置,光源发出的光线可均匀入射至两块导光板,实现双面发光效果;当只需要一块液晶显示面板工作时,调整光源位于其中一块导光板的位置,光源发出的光线全部入射至该导光板,实现单面发光效果,此时所以光源的驱动电流可下调,从而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其中,两块液晶显示面板可视为双面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主屏幕和副屏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制主屏幕和副屏幕的具体结构以及所采用的液晶驱动模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本专利技术全文描述所采用的方向性术语,例如“上”、“下”等,均是为了更加形象的描述各个实施例的目的,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型背光模组。所述双面型背光模组10包括第一导光板11、第二导光板12、光源组件13以及滑动组件14。优选,第一导光板11和第二导光板12的结构相同,两者均具有入光面a、与入光面a垂直且相邻的反光面b和出光面c,两块导光板的反光面b相邻设置,光源发出的光可经由入光面a进入两块导光板,被反射的光可经由反光面b进入两块导光板,并经由出光面c出射。具有光源131的光源组件13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1的入光面a的一侧以及第二导光板12的入光面a的一侧,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面型背光模组10可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滑动组件14与光源组件13连接,且允许光源组件13沿图中箭头所示的预设方向滑动,以调整光源组件13和两块导光板14的入光面a的相对位置。其中,预设方向为平行于第一导光板11和第二导光板12的入光面a的方向。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光源组件13与滑动组件14连接,使得光源131能够沿预设方向滑动,从而调整光源131和两块导光板11、12的入光面a的相对位置。结合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模组20,当需要两块液晶显示面板21、22工作时,调整光源131位于两块导光板11、12的中心位置(如图1所示),光源131发出的光线可均匀入射至两块导光板11、12,实现双面发光效果。此时,光源131可视为满负载运行,即其工作电流最大,达到最大发光亮度以保证两侧显示处于正常亮度。当只需要一块液晶显示面板工作时,例如只需要液晶显示面板21工作时,调整光源131位于其中一块导光板11的位置(如图2所示),光源131发出的光线全部入射至该导光板11,实现单面发光效果。此时,光源131的驱动电流可下调,从而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心在于如何将光源组件13与滑动组件14连接并实现光源组件13沿预定方向滑动。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滑动组件14包括沿预设方向设置的轨道141,光源组件13可通过轨道141相对于滑动组件14沿预设方向滑动。也就是说,在滑动过程中,光源组件13滑动,而滑动组件14固定不动。优选地,双面型背光模组10可设置有与光源组件13连接的控制器和操作按钮,用户按下操作按钮以向控制器下发指令,控制器根据指令控制光源组件13滑动到所需位置。二、滑动组件14和光源组件13固定连接,光源组件13和滑动组件14均可沿预设方向滑动,滑动时光源组件13相对滑动组件14静止。也就是说,在滑动过程中,光源组件13跟随滑动组件14一起滑动。优选地,滑动组件14可与控制器和操作按钮连接,用户按下操作按钮以向控制器下发指令,控制器根据指令控制滑动组件14滑动,从而带动光源组件13滑动到所需位置。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面型背光模组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1和第二导光板12的反光面b之间的第一反射片15,第一反射片15的两个表面均能够反射光。第一反射片15的用途在于将经由第一导光板11和第二导光板12的反光面b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11、12中,从而提高光的使用效率,使得同等面积发光亮度情况下的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型背光模组包括:两块导光板,均具有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垂直且相邻的反光面和出光面,所述两块导光板的反光面相邻设置;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两块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滑动组件,与所述光源组件连接,且允许所述光源组件沿预设方向滑动,以调整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两块导光板的入光面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型背光模组包括:两块导光板,均具有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垂直且相邻的反光面和出光面,所述两块导光板的反光面相邻设置;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两块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滑动组件,与所述光源组件连接,且允许所述光源组件沿预设方向滑动,以调整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两块导光板的入光面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的轨道,所述光源组件可通过所述轨道相对于所述滑动组件沿所述预设方向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滑动组件均可沿所述预设方向滑动,滑动时所述光源组件相对所述滑动组件静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导光板中的至少一者的反光面设置有凹坑或凸起的网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型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两块导光板的反光面之间的第一反射片,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睿文倪漫利邹少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