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青脆李的保鲜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1638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保鲜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有效的采后青脆李果实保鲜技术,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商业技术基础迅速实现工业化生产,又能保证贮藏后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延长产品的贮藏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保鲜领域。
技术介绍
:青脆李是蔷薇科植物李的果实,其果肉营养丰富,含有糖、酸、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重庆地区青脆李属于特色本地李品种,但是通常由于李子成熟期集中在6~7月份,该时期气温高,加之本身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后熟速度快,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微生物的侵染及呼吸造成生理变化,采后常温下3~5d果肉即变软并发生褐变,很快软化腐烂,失去商品价值。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是造成李果实采后损失的主要原因。李果实贮藏过程中主要的侵染性病害为褐腐病、软腐病、疮痂病、酸腐病等。其中,较为严重的是采后褐腐病的发生更为严重。因此,采后青脆李贮藏过程中延缓衰老和控制病害同时进行显得尤为重要。1-MCP,即l-甲基环丙烯,是一种乙烯受体抑制剂,可有效延缓果蔬的衰老和腐烂,具有无味、无毒安全、环保、高效的特点,在采后果蔬保鲜与病害控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表明,1-MCP能够延缓李果实衰老,保持李果实品质。同时也有报道表明,1-MCP能够减少采后果实病害的发生。1-MCP可有效减少番茄病害发生率及降低个体病害发生指数,并能激发番茄组织对病害的抗性作用;600 nL/L 1-MCP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桑葚果实的腐烂发生。同时在与氯化钙、水杨酸相比,1-MCP控制番石榴炭疽病效果最好。然而,目前1-MCP处理技术没有用于延缓青脆李果实衰老与控制病害的研究报道。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研究发现,戊唑醇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其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菌。目前对于病害的控制主要使用的化学药剂有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但是容易产生抗药性。而研究表明,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不易产生抗药性。目前戊唑醇虽未用于采后李果实中,但研究发现,戊唑醇在控制桃褐腐病离体效果好,而且在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增加了戊唑醇在李果实上的应用残留限量,所以在安全范围内戊唑醇可以在采后李果实贮藏过程中使用。目前也没有1-MCP与戊唑醇结合处理技术用于延缓青脆李果实衰老及病害控制的研究报道。因此,考虑到试验的可行性、产品的成本问题以及处理后青脆李果实的安全性问题,本专利技术中应用1-MCP与低浓度低毒化学杀菌剂戊唑醇结合处理、低温贮藏两项主要技术处理青脆李果实,以求在现有商业技术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延长产品的保鲜期,保证产品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有效的采后青脆李果实保鲜技术,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商业技术基础迅速实现工业化生产,又能保证贮藏后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延长产品的贮藏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青脆保鲜技术,其技术操作流程如下:对照: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 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A: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在常温下用13.5 mg/L 戊唑醇浸泡处理果实1 min,处理后的青脆李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B: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在常温下用27 mg/L 戊唑醇浸泡处理果实1min,处理后的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C: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 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在常温下用5 μL/L 1-MCP密闭处理6 h,处理后的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D: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在常温下用5 μL/L 1-MCP密闭处理6 h,然后以13.5mg/L 戊唑醇浸泡处理果实1min,处理后的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E: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在常温下用5 μL/L 1-MCP密闭处理6 h,然后以27 mg/L 戊唑醇浸泡处理果实1 min,处理后的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1、单独5 μL/L 1-MCP处理方式后的青脆李果实色差和硬度都显著低于对照果实,但贮藏后期并不能明显控制果实褐腐病发生率。附图说明图1A和1B分别为1-MCP与戊唑醇结合处理对采后李果实自然发病率和自然病情指数的影响;图2为1-MCP与戊唑醇结合处理对采后李果实色差的影响;图3为1-MCP与戊唑醇结合处理对防治采后李果实硬度影响;图4为1-MCP与戊唑醇结合处理采后青脆李果实中戊唑醇的残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4进一步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采用对照和五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找到最优的处理方式。对照: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 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A: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在常温下用13.5 mg/L 戊唑醇浸泡处理果实1 min,处理后的青脆李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B: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在常温下用27 mg/L 戊唑醇浸泡处理果实1min,处理后的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C: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 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在常温下用5 μL/L 1-MCP密闭处理6 h,处理后的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D: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在常温下用5 μL/L 1-MCP密闭处理6 h,然后以13.5mg/L 戊唑醇浸泡处理果实1min,处理后的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E: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清洗青脆李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后在常温下用5 μL/L 1-MCP密闭处理6 h,然后以27 mg/L 戊唑醇浸泡处理果实1 min,处理后的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0℃)。结果如图1-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青脆李的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无病害的青脆李果实;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后,清洗果实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在常温下用5 μL/L 1‑MCP密闭处理6 h;以13.5mg/L 戊唑醇浸泡处理果实1min,处理后的果实晾干后装入塑料薄膜袋中,置于0℃冷库中贮藏;定期观察计算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测定色差、硬度以及戊唑醇残留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脆李的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无病害的青脆李果实;以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min后,清洗果实以除去表面残留污物,沥干;在常温下用5 μL/L 1-MCP密闭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凯芳凡先芳吴雪莹王威浩姚世响邓丽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