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1275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0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茶翅蝽成虫置于养虫笼内进行繁殖;2)将养虫笼内虫卵进行收集,并置于培养皿中进行饲养直至孵化成若虫;3)将成若虫转移至养虫笼内进行培养,并投放新鲜玉米;其中,繁殖、饲养以及培养各自独立地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为20‑30℃,光照周期中含有14‑18小时光照和6‑10小时黑暗处理,相对湿度为50‑70%。该饲养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饲养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翅蝽的培育,具体地,涉及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
技术介绍
茶翅蝽为半翅目,蝽科。在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均有分布,以成虫和若虫危害梨、苹果、桃、杏、李等果树及部分林木和农作物。该虫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果园中或在果园外的室内、室外的屋檐下等处越冬;来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陆续出蛰。在造成为害的越冬代成虫中,大多数为在果园中越冬的个体,少数为由果园外迁移到果园中。越冬代成虫可一直为害至6月份,然后多数成虫迁出果园,到其他植物上产卵,并发生一代若虫。在6月上旬以前所产的卵,可于8月以前羽化为第一代成虫。第一代成虫可很快产卵,并发生第二代若虫。而在6月上旬以后产的卵,只能发生一代。在8月中旬以后羽化的成虫均为越冬代成虫。越冬代成虫平均寿命为301天,最长可达349天。在果园内发生或由外面迁入果园的成虫,于8月中旬后出现在园中,为害后期的果实。10月后成虫陆续潜藏越冬。茶翅蝽取食广,据文献报道已经有多种食物用于饲养茶翅蝽,分别有用芸豆,发芽大豆,生花生和大豆种子混合或胡萝卜、生花生和大豆种子混合饲养;但是这些饲养方式在饲养的成功率以及周期仍存在一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该饲养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饲养的成功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茶翅蝽成虫置于养虫笼内进行繁殖;2)将养虫笼内虫卵进行收集,并置于培养皿中进行饲养直至孵化成若虫;3)将成若虫转移至养虫笼内进行培养,并投放新鲜玉米;其中,繁殖、饲养以及培养各自独立地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为20-30℃,光照周期中含有14-18小时光照和6-10小时黑暗处理,相对湿度为50-70%。优选地,在步骤1)中,茶翅蝽成虫中雌、雄个体数的比例为1:0.95-1.05。优选地,在步骤1)的养虫笼中,茶翅蝽成虫的密度为400-1000头/m3。优选地,在步骤1)中,相对于100个成虫,玉米的投放量为:投放次数为1次/2天,单次投放量为500-1000g/次。优选地,在培养皿中,虫卵的密度为4000-10000个/m2。优选地,在步骤3)的养虫笼中,若虫的密度为5000-10000头/m3。优选地,在步骤3)中,相对于100个若虫,玉米的投放量为:投放次数为1次/2天,单次投放量为300-800g/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根据茶翅蝽的生物学习性,将卵、若虫和成虫分开饲养,避免了若虫或成虫刺吸卵,有效提高了卵的孵化率;同时增大成虫交配空间、增大雌雄虫配对数,提高雌雄交配的成功率,增大产卵面积,有效降低成虫自相残杀的发生率。综合上述各因素,进而提高了茶翅蝽的饲养成功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茶翅蝽成虫置于养虫笼内进行繁殖;2)将养虫笼内虫卵进行收集,并置于培养皿中进行饲养直至孵化成若虫;3)将成若虫转移至养虫笼内进行培养,并投放新鲜玉米;其中,繁殖、饲养以及培养各自独立地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为20-30℃,光照周期中含有14-18小时光照和6-10小时黑暗处理,相对湿度为50-70%在本专利技术的步骤1)中,茶翅蝽成虫中雌、雄个体数的比例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提高雌性配对的概率进而提高饲养的成功率,优选地,在步骤1)中,茶翅蝽成虫中雌、雄个体数的比例为1:0.95-1.05。在本专利技术的步骤1)中,茶翅蝽成虫的密度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提高雌性配对的概率进而提高饲养的成功率,优选地,在步骤1)的养虫笼中,茶翅蝽成虫的密度为400-1000头/m3。在本专利技术的步骤1)中,玉米的投放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保证成虫足够的食物量以提高配对率,优选地,相对于100个若虫,玉米的投放量为:投放次数为1次/2天,单次投放量为500-1000g/次。在本专利技术的步骤2)中,虫卵的密度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提高虫卵的孵化率,优选地,在培养皿中,4000-10000个/m2。在本专利技术的步骤3)中,若虫的密度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保证若虫足够的生长空间,优选地,在步骤3)的养虫笼中,5000-10000头/m3。在本专利技术的步骤3)中,玉米的投放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保证若虫足够的食物量,优选地,投放次数为1次/2天,单次投放量为300-800g/次。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室内饲养环境条件为:温度为25±1℃、光照周期为14h的L(光照):10h的D(黑暗)、相对湿度为60±5%。最初虫源釆自野外洋槐树上的茶翅蝽若虫或成虫作为最初虫源。实施例11)成虫的管理:选取茶翅蝽成虫雌、雄各50头,放到60×60×60cm的帐篷式养虫笼内;在养虫笼内放入一些干净滤纸条,供成虫产卵,定期在养虫笼内放入新鲜的玉米(投放次数为1次/2天,单次投放量为500-1000g/次);将养虫笼摆放到养虫室的繁殖养虫架上。2)卵的管理:当成虫产卵后,定时检查并收集新鲜卵块;将28个虫卵放入配套培养皿(直径9cm,高1.8cm)中饲养,将培养皿摆放到养虫室的繁殖养虫架上。3)若虫的饲养:待卵孵化成若虫后,将150头若虫转移至25×25×25cm的养虫笼内;定期在养虫笼内放入新鲜的玉米(投放次数为1次/2天,单次投放量为450-1200g/次),将养虫笼摆放到养虫架上。按照上述方法饲养16组茶翅蝽,具体结果见表1。表1组别卵至一龄卵至二龄卵至三龄卵至四龄卵至五龄卵至成虫卵期若虫期15.0010.5017.0023.5029.5038.505.0033.5025.0810.0020.1427.4334.5745.005.0839.9248.2011.0018.6724.0029.6738.008.2029.8057.0011.0419.0624.7930.9238.857.0031.8566.009.3817.0024.3330.3337.336.0031.33177.0011.0520.2626.2434.0739.937.0032.93187.0011.3820.8526.7332.1141.757.0034.7596.0011.0419.5024.9431.3339.576.0033.57106.0011.1419.1625.0431.2939.466.0033.46118.0012.1421.3325.8331.2039.608.0031.60128.0012.4121.1825.9231.0039.608.0031.60138.0812.0919.9025.2130.9539.008.0830.92147.0023.0018.6424.1929.2937.867.0030.86156.0011.0719.1523.7329.7337.906.0031.90167.0011.0019.1525.1130.2138.337.0031.33均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1)将茶翅蝽成虫置于养虫笼内进行繁殖,并投放新鲜玉米;2)将所述养虫笼内虫卵进行收集,并置于培养皿中进行饲养直至孵化成若虫;3)将所述成若虫转移至养虫笼内进行培养,并投放新鲜玉米;其中,所述繁殖、饲养以及培养各自独立地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为20‑30℃,光照周期中含有14‑18小时光照和6‑10小时黑暗处理,相对湿度为50‑7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1)将茶翅蝽成虫置于养虫笼内进行繁殖,并投放新鲜玉米;2)将所述养虫笼内虫卵进行收集,并置于培养皿中进行饲养直至孵化成若虫;3)将所述成若虫转移至养虫笼内进行培养,并投放新鲜玉米;其中,所述繁殖、饲养以及培养各自独立地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为20-30℃,光照周期中含有14-18小时光照和6-10小时黑暗处理,相对湿度为5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茶翅蝽成虫中雌、雄个体数的比例为1:0.95-1.0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的所述养虫笼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勇张金平詹海霞周长青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师范大学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北京代表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