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合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海上大直径桩基础防冲刷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09186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6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大直径桩基础防冲刷装置,包括多个扇形标准件组装构成,扇形标准件包括两侧的缝合带,缝合带上设有间隔分布的缝合孔,缝合带之间设有径向隔挡与环向隔挡分割成互不相通的独立区域,每个独立区域内设有水囊;环形隔挡两端与两侧的缝合带相接,相邻环形隔挡之间设有内部砂囊,内部砂囊间隔设置,最外侧设有外部砂囊;多个扇形标准件两侧的缝合带相互重叠,相对应的缝合孔通过缝合线缝合连接,多个扇形标准件组装成半圆形及圆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水囊内部主要充灌海水,砂囊内少量充填砂体,廉价方便,减少运输成本;安装无需大型起吊设备,施工简单方便;扇形标准件组装后呈圆形,施工无方向性差别,能抵御不同方向上的海流冲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工程、油气田工程等
,尤其涉及一种海上大直径桩基础防冲刷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海上风电工程、海上简易平台等工程中,常常选用桩基础作为支撑结构形式。单桩基础结构简单、施工快捷,国内外已建的海上风电场中约70%均采用了单桩基础。桩基础周围的海床土体在水流等形成的涡流中不断被掏空,导致桩基周围产生冲刷坑,从而降低桩基的承载力,进而使得桩基失效。对埕岛油田的2个井组平台桩柱周围的海床进行实测表明,桩周最大冲刷深度超过2米。可见,有必要采用简易装备及措施,对海上大直径桩基础周围的海床土体进行防冲刷保护。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369834A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大直径桩基础防冲刷砂被及其施工方法,其在单桩基础的底部海床面上铺设砂被,砂被由对称的左、右两块对合而成,对合后在中部形成的圆孔与单桩基础的底部外径相吻合。该技术的缺陷为:所用砂量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对海上运输与施工造成不便。根据其实施例中的数据进行测算,单桩直径为6m的桩基础制作所述砂被需用砂体积为16m×18m×0.4m=115.2m3,约150余吨,对海上运输及施工起重机械提出了较大挑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上大直径桩基础防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扇形标准件组装构成,所述的扇形标准件包括两侧的缝合带,缝合带上设有间隔分布的缝合孔,缝合带之间设有径向隔挡与环向隔挡分割成互不相通的独立区域,每个独立区域内设有水囊;环形隔挡两端与两侧的缝合带相接,相邻环形隔挡之间设有内部砂囊,内部砂囊间隔设置,最外侧的相邻环形隔挡之间设有外部砂囊;多个扇形标准件两侧的缝合带相互重叠,相对应的缝合孔通过缝合线缝合连接,多个扇形标准件组装成半圆形及圆形;所述的缝合带径向末端及外部砂囊外壁中部设有插入海床土体中用于固定的钢钎插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大直径桩基础防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扇形标准件组装构成,所述的扇形标准件包括两侧的缝合带,缝合带上设有间隔分布的缝合孔,缝合带之间设有径向隔挡与环向隔挡分割成互不相通的独立区域,每个独立区域内设有水囊;环形隔挡两端与两侧的缝合带相接,相邻环形隔挡之间设有内部砂囊,内部砂囊间隔设置,最外侧的相邻环形隔挡之间设有外部砂囊;多个扇形标准件两侧的缝合带相互重叠,相对应的缝合孔通过缝合线缝合连接,多个扇形标准件组装成半圆形及圆形;所述的缝合带径向末端及外部砂囊外壁中部设有插入海床土体中用于固定的钢钎插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直径桩基础防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囊由囊体及其内腔中充灌海水构成,水囊囊体中心位置处设置进/出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直径桩基础防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砂囊由囊体及其内腔中填充砂体构成,内部砂囊分成多层围成环形条带状,外围砂囊由囊体及其内腔中填充砂体构成,外围砂囊亦呈环形条带状,内部砂囊与外围砂囊中心位置处设置充砂袖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直径桩基础防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围砂囊沿扇形径向的宽度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龙刘洁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