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包括:底座枢接架上设穿孔供定位件穿伸;摇臂底端设在枢接架上段部,顶端设在踏板底部连结座,连结座与枢接架间设连杆牵引连结座升降时保持水平状态;阻尼元件底端与连杆底端设在枢接架下段部,顶端枢设在连结座;摇臂左右平衡对称配置,中段设凸耳,二凸耳间设行程调整装置;行程调整装置包括:两端呈开口的套管、左右调整杆;套管设定位孔,左右调整杆为相向对称设置,其相向内端衔接在套管两端内,外端部枢接在凸耳,左右调整杆表面设弹性凸圆体;通过选择弹性凸圆体卡制在套管定位孔,横向伸缩控制左右摇臂展开角度以调整行程,结构简单且成本低,行程调整快速便捷且省力;不占空间,方便包装、运输及存放。(*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套管及调整杆卡制定位,呈横向伸缩控制,使踏步机结构稳固,且调整便捷省时省力,并方便收合的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二
技术介绍
踏步机是供人体脚部在其上方踩踏,以达到运动健身目的。如图9所示,为现有一种踏步机1,其左、右二踏板11前端利用枢轴12枢接在座体13,而底部设有两油压缸或气压棒构成的阻尼元件14,以提供踩踏阻力。此种踏步机在使用时,脚底呈前后倾斜交替变化状态。图10所示,为现有的另一种踏步机2,其主要结构如图11、图12所示,由一底座21、二阻尼元件22、二连杆23、二踏板24、一主摇臂25、一副摇臂26及一调整装置A组成,该底座21中间设有一基部211供枢装主摇臂25及副摇臂26,该主摇臂25及副摇臂26的顶部分别组装设置踏板24,二踏板24界于底座21之间分别联设阻尼元件22,以供作为进行交替踩踏健身运动所用。上述结构为现有技术(PRIORART),常见于现有平行踏步机中,故,其作动方式不再赘述。图10、图11、图12所示的踏步机2,进一步设有一行程调整装置A,其包括螺杆27、轴销28及把手螺帽29,该螺杆27底端径向管段271垂直穿入副摇臂26的通孔261中,再以轴销28、螺丝281进行枢接固定,其上部穿过连动座251锁上把手螺帽29;通过旋松或螺紧把手螺帽29,以调整主摇臂25与副摇臂26的展开角度,而调整改变踏板24行程。前述行程调整装置A在使用上存有如下缺点 一、由于踏步机2必须承受人体的全部重量,轻者有30公斤,重者达70-100公斤以上,(难谓不重,)因此其受力必须均衡为较佳,以避免应力集中在某一点,但前述的上摇臂25是与连动座251焊接成一体,再通过螺栓252枢设在ㄩ形基座211,因此,如12图所示,人体重力W作用右边R的踏板24时,由于主摇臂25与连动座251是焊死固定,因此承重较无问题,但当人体重力W作用左边L时,由于副摇臂26与连动座251是利用行程调整装置A的轴销28横向连接,因此整个重力W有很大部分会集中在轴销28及螺杆27的径向管段271,这样往复作用后,容易造成松弛或变形,甚至应力集中而有断裂问题出现。二、由于主摇臂25与连动座251呈倾斜状焊接固定,致使主摇臂25呈水平状态时,连动座251呈倾斜状位于ㄩ形基座211上方,使得主摇臂25与副摇臂26呈现非左、右均衡状态;这样不仅不利于收合,且整体结构在左、右交替运动时,容易呈现两侧不平衡现象,顺畅度较差。三、利用把手螺帽29的转动,调整直向螺杆27伸缩,以控制副摇臂26伸展角度的方式,由于该螺杆27细小,调整速度较慢,且其对于结合连动座251间强度帮助不大,致使主、副摇臂25、26呈V状,中间没有横向支撑力,而使结构强度降低。又,台湾公告第571780号专利“踏步机之结构改良”,其结构如图13所示,该行程调整装置15包括二支螺杆151、152及一旋钮153,该旋钮153两端分别设置有正、反螺牙的螺杆,并配合旋钮153内径的正、反螺纹,通过旋松或螺紧该旋钮153,以改变踏板16行程。但是,这种调整方式非常费时且费力,因螺杆螺距如果太大则转动旋钮153时将非常费力,而螺距如果太小,虽然可以省力,但要转动数十圈后才能达到预定位置,又太浪费时间。况且,螺杆成本高,且受旋钮153宽度的限制,致使其调整行程只能受限在一定范围内,不易贴平收合,因此仍有需要改进之处。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其结构简单而成本低;具有行程调整快速便捷且省力的特点;可以使左、右踏板整齐贴平收合,具有不占空间,方便包装、运输及存放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包括一底座,其中央设有枢接架,且枢接架上设有对称的四个穿孔,供定位件穿伸;二摇臂,其底端通过定位件枢设在枢接架上段部,顶端枢设在踏板底部的连结座,且连结座与枢接架间设有连杆,以牵引连结座在升降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二阻尼元件,其底端与连杆底端,借助同一定位件枢设在枢接架下段部,顶端枢设在连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摇臂为左、右平衡对称配置,其中段处设有凸耳,二凸耳间横向枢设一行程调整装置;所述行程调整装置包括一两端呈开口的套管、一左调整杆及一右调整杆;该套管设有数个排列的定位孔,该左、右调整杆为相向对称设置,其相向的内端至少有一段衔接在套管两端内,其外端部通过定位件枢接在凸耳, 且该左、右二调整杆表面设有可内缩的弹性凸圆体。通过选择弹性凸圆体卡制在套管上任一定位孔,横向伸缩控制左、右二摇臂的展开角度以调整行程,该行程调整装置也作为二摇臂的机械强度连结构件。前述的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其中调整杆为空心管,内部套设一弯折的弹片,弹片顶端形成凸圆体,该凸圆体穿出调整杆的通孔而浮凸在调整杆表面,形成可内缩的弹性凸圆体。前述的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其中调整杆为实心杆,并具有一容置槽,一底面具有凸缘面的凸圆体套设在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一弹簧, 使凸圆体浮凸在调整杆表面而形成可内缩的弹性凸圆体。前述的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其中底座由中间横向铁管套入两侧的纵向管构成,该纵向管为具有缓冲性能的材质制成的锥状体,且顶面高于中间横向铁管。前述的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其中底座枢接架的前、后侧套设有盖板。本技术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包括一底座,其中央设有枢接架,且枢接架上设有对称的四个穿孔,供定位件穿伸;二摇臂,其底端通过定位件枢设在枢接架上段部,顶端枢设在踏板底部的连结座,连结座与枢接架间设有连杆,以牵引连结座在升降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二阻尼元件,其底端与连杆底端通过同一定位件枢设在枢接架下段部,顶端枢设在连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摇臂为左、右平衡对称配置,其中段处设有凸耳,且二凸耳间横向枢设一行程调整装置;所述行程调整装置包括一套管及一调整杆;该套管设有数个排列的定位孔,其外端以定位件枢接在其中一凸耳,该调整杆内端至少有一段衔接在套管内,其外端部通过定位件枢接在另一凸耳,该调整杆表面设有可内缩的弹性凸圆体。通过选择弹性凸圆体卡制在套管上任一定位孔,横向伸缩控制左、右二摇臂的展开角度以调整行程,该行程调整装置也作为二摇臂的机械强度连结构件。前述的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其中调整杆表面所设的弹性凸圆体为上下表面对称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包括一底座、二摇臂、二踏板、二连杆、二阻尼元件;该二摇臂左、右平衡对称配置,其在中段处设有凸耳,且二凸耳间横向枢设一行程调整装置;该行程调整装置包括一两端呈开口的套管、一左调整杆及一右调整杆;该套管设有数个排列的定位孔,该左、右调整杆相向对称设置,其相向的内端至少有一段衔接在套管两端内,而其外端部通过定位件枢接在凸耳,且该左、右二调整杆表面设有可内缩的弹性凸圆体;通过选择弹性凸圆体卡制在套管上任一定位孔,可以横向伸缩控制左、右二摇臂的展开角度以调整行程,该行程调整装置同时也是二摇臂的机械强度连结构件,使踩踏运动更加平稳顺畅。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踏板位于高点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踏板位于低点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行踏步机的行程调整装置,包括:一底座,其中央设有枢接架,且枢接架上设有对称的四个穿孔,供定位件穿伸;二摇臂,其底端通过定位件枢设在枢接架上段部,顶端枢设在踏板底部的连结座,且连结座与枢接架间设有连杆,以牵引连结座在升降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二阻尼元件,其底端与连杆底端,借助同一定位件枢设在枢接架下段部,顶端枢设在连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摇臂为左、右平衡对称配置,其中段处设有凸耳,二凸耳间横向枢设一行程调整装置;所述行程调整装置包括:一两端呈开口的套管、一左调整杆及一右调整杆;该套管设有数个排列的定位孔,该左、右调整杆为相向对称设置,其相向的内端至少有一段衔接在套管两端内,其外端部通过定位件枢接在凸耳,且该左、右二调整杆表面设有可内缩的弹性凸圆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惠蓉,
申请(专利权)人:赖惠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