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0301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5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动力系统,包括工质承压腔体和激光源,分量化核燃料供给装置与所述工质承压腔体连通,所述激光源照射导入所述工质承压腔体内的核燃料,所述工质承压腔体的工质入口与做功机构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核动力系统放出的热量可以不经传热面直接传给工质,并形成高温高压的工质,其效率将高于现有超超临界发电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涉及核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利用激光引发核反应放出热量的技术方案已有公开,然而如果将放出的热量不经传热面直接传给工质,例如水就可以形成参数高的工质(即高温高压),因而能够形成较高的效率,这种情况其效率将高于现有超超临界发电系统。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核动力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方案1:一种核动力系统,包括工质承压腔体和激光源,分量化核燃料供给装置与所述工质承压腔体连通,所述激光源照射导入所述工质承压腔体内的核燃料,所述工质承压腔体的工质入口与做功机构连通。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工质承压腔体内的工质设为水。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做功机构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再经泵送装置与所述工质承压腔体连通。方案4:在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做功机构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再经泵送装置与所述工质承压腔体连通。方案5: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分量化核燃料供给装置供送的核燃料设为容器化核燃料,所述容器化核燃料包括腔体和填装在腔体内的核燃料。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分量化核燃料供给装置设为间歇供送装置。方案7: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分量化核燃料供给装置设为连续供送装置。方案8:在方案1至7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工质承压腔体内的工质处于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状态。方案9:在方案1至8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工质承压腔体
的承压能力大于10MPa、11MPa、12MPa、13MPa、14MPa、15MPa、16MPa、17MPa、18MPa、19MPa、20MPa、21MPa、22MPa、23MPa、24MPa、25MPa、26MPa、27MPa、28MPa、29MPa或大于30MPa。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分量化核燃料供给装置”是指将适当小量的核燃料逐步送出的装置,所谓的适当小量是根据所述核动力系统的能量需求设定的核燃料的量。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核燃料”是指能够进行核反应放出能量的放射性物质,例如氘或氚与铀238等。本专利技术中,应根据热能和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不正确,例如在一个悬挂在空中的盒子内安上一个喷管,由东向西喷射,喷管喷出的工质打击到盒子西侧内壁上的一个叶轮,这时叶轮会旋转,而整个盒子会向东移动,对于盒子来讲,外部并没有对其实施任何作用,所有的事情都是发生在盒子内部的,因此动量守恒定律是不正确的;有两个质量相同、形状相同的圆盘悬挂在空中,两个圆盘相邻且可按照自己的轴心旋转,使两个圆盘向相反方向以同样的速度旋转,一个圆盘的角动量是+A,另一个圆盘的角动量是-A,这样由两个圆盘所构成的系统的动量是零,外界几乎以零代价可以使其中一个圆盘翻转,这样两个圆盘构成的系统的角动量则要么是+2A,要么是-2A,由此可见角动量不守恒。本专利技术人认为,Coriolis effect的本质是因为角动量不守恒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人认为,角动量不守恒的另一个例子为:一个人从一个旋转盘的远心处向近心处行走时,会使系统的旋转动能增加,但是当此人从旋转盘的近心处跳跃到旋转盘的远心处时,旋转盘的转速会降低,但是由于系统内的旋转动能较大,旋转盘的转速不会降低到原有状态,而应该是在原有转速(即此人即将开始向近心处行走时,旋转盘的转速)和此人达到所述近心处时的旋转盘的转速之间的某个转速,这样系统的角动量就增加了。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天体相互运动必然产生引力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必然产生物质流动和/或物体形变,由于物质流动和物体形变均为不可逆过程,即均为产生热量的过程,因此引力场作用下的物质流动和物体形变必然产生热
量,这种形式产生的热量必然消耗天体的动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漫长的过程,天体会逐渐丧失动能,最终天体会相互合并(或相互吞噬),最终宇宙形成一个质点,这个质点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剧烈上升,从而形成剧烈的爆炸(由于温度和压力剧烈上升也会引起化学反应和核反应),爆炸重新形成天体运动状态,即使天体具有动能,天体之间再次形成相互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可以认为宇宙的存在与发展其实是一个热力学循环过程。这种过程的本质可以简单、易懂地概括为“你惹我,我就一定吞噬你”,由此可见,存在交替作用的主体其最终结局就是相互吞噬、相互合并。本专利技术人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宇宙现象的观察认为: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其它任何形式的能量或物质。传统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只阐述了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功,这一定律是正确的,但又是片面的。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将热定义为能量的最低形式,或者简称为这是宇宙的垃圾。经分析,本专利技术人还认为:任何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的生长过程都是放热的。经分析,本专利技术人还认为:任何一个过程或任何一个循环(不局限于热力学过程,例如化学反应过程、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光化学反应过程、生物生长过程、植物生长过程都包括在内)其最大做功能力守恒,本专利技术人认为没有光合作用的植物生长过程是不能提高其做功能力的,也就是说,豆芽的做功能力是不可能高于豆子的做功能力加上其吸收的养分的做功能力之和;之所以一棵树木的做功能力要大于树苗的做功能力,是因为阳光以光合作用的形式参与了由树苗到树木的生长过程。本专利技术人认为:热机工作的基本逻辑是收敛-受热-发散。所谓收敛是工质的密度的增加过程,例如冷凝、压缩均属收敛过程,在同样的压力下,温度低的工质收敛程度大;所谓受热就是工质的吸热过程;所谓发散是指工质的密度降低的过程,例如膨胀或喷射。任何一个发散过程都会形成做功能力的降低,例如,气态的空气的做功能力要远远低于液态空气的做功能力;甲醇加水加中等温度的热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虽然所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燃烧热大于甲醇的燃烧热20%左右,但其做功能力大于甲醇的做功能力的比例则微乎其微,其原因在于这一过程虽然吸了20%左右的热,但是生成物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发
散程度远远大于甲醇。因此,利用温度不高的热参加化学反应是没有办法有效提高生成物的做功能力的。众所周知,在经济学中,对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对称的研究都授予过诺贝尔奖,可见交易双方拥有信息的状态决定交易成败、交易的公平性和交易的利润。交易的本质其实是信息交易。为本专利技术人认为,专利具有信息零对称性,即交易双方对专利的真正价值都知之甚少。专利信息零对称属性,如不破解,运营很难实现。专利的信息零对称性决定了专利运营的科学性和复杂性。在普通商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促进交易,提高利润。而对专利而言,则完全不同,专利需要解决技术问题,专利的价值在专利运用中很快被知晓,所以专利必须货真价实,信息零对称和信息不对称必然都会严重阻碍专利运营,解决专利信息零对称问题,使交易双方在高水平上信息对称是专利运营企业的根本工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核动力系统放出的热量可以不经传热面直接传给工质,并形成高温高压的工质,其效率将高于现有超超临界发电系统。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动力系统,包括工质承压腔体(1)和激光源(2),其特征在于:分量化核燃料供给装置(3)与所述工质承压腔体(1)连通,所述激光源(2)照射导入所述工质承压腔体(1)内的核燃料,所述工质承压腔体(1)的工质入口与做功机构(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17 CN 20151042474741.一种核动力系统,包括工质承压腔体(1)和激光源(2),其特征在于:分量化核燃料供给装置(3)与所述工质承压腔体(1)连通,所述激光源(2)照射导入所述工质承压腔体(1)内的核燃料,所述工质承压腔体(1)的工质入口与做功机构(4)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核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承压腔体(1)内的工质设为水。3.如权利要求1所述核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机构(4)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5),再经泵送装置(6)与所述工质承压腔体(1)连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核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机构(4)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5),再经泵送装置(6)与所述工质承压腔体(1)连通。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核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量化核燃料供给装置(3)供送的核燃料设为容器化核燃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